近日,“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这个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了众多网友对于更换与注销手机号的担忧。该话题源于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发布的科普视频,这位民警在视频中告诉大家,“随手注销的手机号很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一定要将绑定手机号的软件统统解绑”。

在这一视频下方大量网友留言,讲述了自己的相似遭遇,有人是因为自己的旧手机号被他人“接盘”、而导致隐私泄露,还有人由于用了其他人的旧手机号、使得App无法注册。而“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指向的则是一个始终难以被妥善解决的问题,即“二次放号”。

对此中国移动官方客服方面表示,后续将在工信部的指导下继续扩大“二次号码”解绑服务覆盖的应用范围,力争全面覆盖生活、社交、金融、工作等领域。

事实上,手机号码这个资源是有限的,别看11位的手机号码代表了百亿个手机号,但实际上其前3位是固定的,分别对应不同的运营商,接下来3位用于区分地区,剩下就只有5位了,也就是每个号段在每一地区只有10万个号码。为了有效的利用资源,手机号也都是循环使用,当某位用户的手机号注销后,会有90天的冻结期限,这个期限过后,号码就会被重新投放市场。

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或者说在互联网厂商开放“手机号登陆”这个功能之前,“二次放号”对于大家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不大。所谓的“出卖自己”,指向的则是手机号与用户互联网生活深度绑定的现实。

此前在PC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产品是需要账号密码注册,要求用户自己设计一个用户名或使用电子邮箱,并且要有一个复杂的密码。但如今在注册功能上,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手机号作为用户名的潮流,是互联网厂商在更好地服务用户的同时,顺便满足商业目的的结果。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会增加用户的记忆负荷,再加上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大家经常使用的互联网产品早已不再是一掌之数。根据QuestMobile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5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月人均使用App数就已经达到27.3个。随着大家使用App数量的增加,一个账号通用就成为了趋势,考虑到电子邮箱在国内市场的普及度不高,手机号也就成为了几乎唯一的选择。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中,提升用户体验无疑是永恒的课题。而注册则是用户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同时也是容易造成用户流失的环节之一。如果选择用账号密码注册模式,在填写密码时,用户可能会急于体验产品、随意填写密码,之后可能就会忘记,而且即便记住了正确的密码,在后续登陆时,用户就会经历“回想密码——找到对应键盘——检查密码正确性——提交”这一过程。

而使用手机号注册,不仅注册时需要创建不重复用户名和各种密码设置的麻烦,还意味着互联网厂商可以使用短信验证登录,安全性更高,用户也不再需要再记忆繁琐的密码,只需输入手机号后、接收验证码,再复制验证码即可,用户体验直接提升了数个台阶。所以对于产品经理而言,手机号注册显然就是一个典型化繁为简的设计。

此外手机号对于互联网厂商而言,最核心的作用就是获得用户的真实信息。手机号的实名制特质就使得厂商能够很容易地关联到真实用户,因此也使得其成为了用户的“网络身份证”,厂商的营销推广做起来自然就更加便捷、精准,并且厂商还能随手机号而获取其他的用户相关信息、比如通讯录。

为什么App总是会执着于要求获得用户的通讯录权限,还不是因为对于互联网厂商而言,每一个使用手机号注册的用户不仅代表着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还代表了一大串潜在用户。早期的微信是如何发展壮大的,靠的就是手机号注册关联通讯录,最终实现裂变传播。如此种种,也就使得手机号成为了当下全球互联网行业中最为常见的账号形式。

当然,“二次放号”所引发的一连串问题,归根结底是运营商数据库与互联网厂商数据库之间并未打通所致,无法实现“号随人走”的理想状态。毕竟运营商只能删除自己系统中的用户相关数据,却无法知晓这个手机号捆绑了哪些第三方业务。不过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来说,解绑手机号与互联网服务对于运营商而言都是越俎代庖。

况且“二次放号”对于运营商和互联网厂商来说都是毫无损失,运营商知晓了号主变更,互联网厂商也没有流失用户,最终就出现了只有原号主“受伤”的状态。所以为了避免更换与注销手机号可能产生的问题,用户就只能去运营商App上使用“一证通查”、“一号通查”服务,主动将绑定手机号的软件统统解绑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