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以来,由于枪炮技术的发展,光学仪器,比如瞄准镜或是望远镜等,成为了枪炮兵器提升精度的关键,而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只能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
       但是购进后,由于不会修理都要送到国外去,一来二去花费了时间不说,在运送的路上也常常弄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兵工署工作的周自新提出来开办光学军器修理厂,他之前在德国蔡司工厂做过实习,可以对接对方的技术人员,给我们技术支持。


       于是周自新带领了14人在南京搭建了一处临时修理工厂,修理厂成立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光学技术工人,以及修理驻南京各部队损坏的各类光学仪器。在此期间,他们培养了一百多名光学技术工人。“八一三”战事爆发后,临时修理厂不仅修理南京各部队的光学瞄准镜,还派出人员前往江阴、武汉汉阳炮厂等地,协助维修校正瞄准镜。1937年8月,日本对上海发动了进攻,兵工署决定让临时修理厂搬迁到重庆。


       12月,150多人从南京撤离到了重庆,厂房刚建立不久就遭到了日军的空袭,而且当时日军封锁了中国东部的主要港口,那些从国外购买的设备仪器,需要经过越南由滇越铁路运送到昆明。于是,根据上级的指示,刚刚迁至重庆的工厂又要搬迁到昆明。


       1938年6月,工厂在昆明柳坝落脚,周自新已不满足工厂只做维修工作,中国要造出属于自己的军用光学仪器,在他的提议下二十二厂成立,这就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军用光学仪器厂。主要任务就是生产自行设计的望远镜以及瞄准镜。


       当时中国军队对6*30双筒望远镜的需求是比较多的,于是在光学所主任龚祖同的带领下,历时几个月,二十二厂用自己制造的零件,组装了中国第一具6*30双筒三棱军用望远镜,这款望远镜放大倍数为6倍,物镜有效孔径为30毫米,视度为8度,目距可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进行调节。成功设计生产后随即开始大批量投入生产。直到日军轰炸柳坝厂房停产时,工厂共生产了一千多套望远镜。随着日军对昆明不断袭击,工厂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为了让工厂能继续生产望远镜,工厂又面临着再度搬迁。


       这次工厂设立在群山环绕,靠山近水的昆明海口镇中滩,能在山内挖防空洞,隐蔽安全。1941年7月,13座山洞全部竣工,主要机器也安装完成,二十二厂正式搬迁至昆明海口,此时的工厂已经扩建到一千人左右。工厂的技术人员还自行设计出了五角测远镜,并生产出一批交给防空部队。随后二十二厂合并改称五十三厂。解放战争期间,该工厂生产了统一式迫击炮瞄准镜,6*30望眼镜、37平射炮瞄准镜和96式瞄准镜。




       新中国成立后,五十三厂又被拆分成二十二厂和五十一厂,二十二厂开始了新的征程。1951年二十二厂划归中央兵工总局,改为国营二九八厂,6*30双筒望远镜被称为昆明二十二,之后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二九八厂迅速发展,不仅研发了红外夜视仪,还研制了“东风”系列光学视准仪。现在二九八厂旧址的一处防空洞已经改成光学博物馆,我们依然能看到那些艰难且光辉的岁月,有兴趣的军迷可以去看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