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日本地产泡沫的形成:宽松的货币环境+金融弱监管+信用扩张的自我强化机制。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致使日元持续升值,1987年的《卢浮宫协议》又约定日本持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过度释放。在此背景下叠加金融的弱监管,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下降,驱使银行目光投向火爆的土地市场。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贷款,循环买地质押助推了房价持续上涨,“久涨不跌”的楼市预期反过来使得家户、企业、金融机构不断加杠杆投向房市,导致信用不断扩张,最终形成资产泡沫。

中国现阶段与日本90年代初期相比,虽然部分基本面指标较为相似,但中国仍存较充分的刚性/改善需求。中国现阶段人口出生数、老龄化率、家庭负债水平等基本面指标与日本90年代初期有相似之处。但中国居民部门持有房地产显现刚性的“居住”属性,且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若达到日本90年代初期水平尚有10年的发展年限,人均住房间数与面积较90年代初期的日本也存有较大提升空间,较充分的刚需/改善需求使得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中枢仍有望维持每年10-12亿㎡。

中国如今商品房市场呈现“量跌价稳”的新均衡,并未陷入日本90年代初期“量价齐跌”的恶性循环,商品房价的稳定为我国楼市企稳提供了必要基础。2021年初中国落地“三道红线”,随后中国新开工房屋面积连续3年下滑,中国2023年新开工住宅面积较2019年高点下滑58.6%,而中国2023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较2021年高点下滑39.4%,供需实现相对的平衡,我国商品房市场呈现“量跌价稳”的局面。同时,在地产下行期间,我国政府能够通过政策防止开发商大幅降价“抛售”商品房,因此我国楼市不会陷入日本90年代初期“量价齐跌”的恶性循环,商品房价的平稳更是为我国楼市的企稳提供了必要保障。

投资建议:中国楼市仍存较充分的刚性/改善需求,如今我国商品房价稳定,为楼市企稳提供了必要保障,并未陷入日本90年代初期“量价齐跌”的恶性循环。中国现阶段部分基本面指标虽与日本90年代初期有相似之处,但中国居民部门持有房地产显现刚性的“居住”属性,较充分的刚需/改善需求使得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中枢有望维持每年10-12亿㎡。且我国商品房市场呈现“量跌价稳”的局面,并没有陷入日本90年代“量价齐跌”所造成的恶性循环。标的方面,核心关注:浦东金桥、我爱我家、贝壳-W、天健集团、建发股份。此外,建议关注:①城中村改造(越秀地产、城建发展、中华企业);②存量房赛道(贝壳-W);③优质民企(新城控股、龙湖集团);④格局优化(招商蛇口、华发股份、建发国际集团)。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信用风险持续蔓延;楼市回暖不及预期。

正文如下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