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领域龙头企业华恒生物(688639.SH)4月21日晚间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等指标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该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9.38亿元,同比增长36.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40.32%。华恒生物基于发酵法平台深厚技术与成本优势,构筑了极强产业化复制能力。分析人士指出,2024年,随着华恒生物赤峰基地年产5万吨生物基1,3-PDO项目、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项目生产线顺利实现高品质连续生产,预计会给公司带来更大业绩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华恒生物此次还发布了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该公司拟每10股转增4.5股并派发9元现金分红。
业绩高增速背后 主要财务指标亮眼
2023年华恒生物19.38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是36.63%;归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40.32%;扣非后净利润4.38亿元,同比增幅达44.28%。扣非净利润增幅高于归母净利润,净利润增幅又高于营收增幅,这些都体现出华恒生物2023年在高速增长背后,经营质量的扎实、稳健。
从营业收入的季度变化看,2023年一季度华恒生物营收为4亿元,二季度4.50亿元,三季度达到5.14亿元,四季度更是达到5.74亿元。
其他主要财务指标也一样表现优异,2023年华恒生物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7.06%,同比提升2.94个百分点。专业人士指出,对于上市融资之后的企业来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5%以上,而且仍能快速增长的属实罕见。
从毛利率上看,华恒生物2023年生物制造行业的整体毛利率达到44.81%,同比提升2.59个百分点。
多项新业务落地 持续高增长有保障
华恒生物产品和营收增量保持着良好的节奏感,上市前营收和利润的贡献主体是L-丙氨酸业务,2022—2023年,L-缬氨酸接过营收和毛利贡献的接力棒。
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随着华恒生物赤峰基地年产5万吨生物基1,3-PDO项目、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项目生产线顺利实现高品质连续生产,预计将会成为华恒生物在未来两三年营收和业绩贡献主力军。
1,3-丙二醇(简称PDO)可用于多种药物、医药中间体及新型抗氧剂的合成,相比起化工法生产工艺,华恒生物生产PD0产品使用生物法生产,具有原材料可再生、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更环保等特点,具备更强的环保特性,更具经济优势。据国海证券深度研究报告介绍,以2023年1-9月原材料价格测算,华恒生物采用的葡萄糖发酵法成本只要1.44万元/吨,而同行主流采用的甘油转化法成本却要1.90万元/吨。今年3月中旬,华恒生物宣布5万吨PDO项目正式进入量产,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丁二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与有机合成中间体,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此外,华恒生物已开始布局两三年后的业务增长点。2024年3月6日,华恒生物发布了对外投资公告,全资子公司拟投资不超过7亿元人民币,建设“交替年产6万吨三支链氨基酸、色氨酸和1万吨精制氨基酸项目”。此举被投资机构评价为:小品种氨基酸持续扩张,氨基酸精制项目拓展高端下游,强化主业竞争力,为三年后业绩储备增长点。
领先研发优势保障持续增长动力 构建公司产业化综合落地实力
年报显示,华恒生物2023年研发投入1.09亿元,同比增长38.43%。
2023年,华恒生物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完善合成生物研发平台建设,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华恒合成生物研究院建立了三大核心研发及研发管理中心/平台,分别是系统与合成生物中心、发酵与酶工程中心和知识产权中心。其中合成生物中心致力于生物代谢工程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及底盘生物细胞的构建,进行系统化的生物工程研究。而发酵与酶工程中心则专注于工厂化生产,着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规模。
目前,华恒生物已经突破厌氧发酵技术瓶颈,构建了以可再生葡萄糖为原料来进行厌氧发酵生产L-丙氨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产品,同时持续工艺升级和迭代能力,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及产品成本。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鉴定意见,华恒生物该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华恒生物厌氧发酵生物技术法已经成功在L-缬氨酸产品中大规模应用,并产生良好收益。公司采用自产的L-丙氨酸制备DL-丙氨酸,采用自产的β-丙氨酸制备D-泛酸钙,形成了自有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优势,生产成本更加低廉,亦获得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具有良好的协同发展效应。公司正复制上述协同发展效应至其他产品,公司掌握了合成生物关键技术,并拥有高效的工业化大生产工程能力和下游商业推广的实力,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华恒生物在生物法生产PDO的研发和量产方面取得的成功,不仅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还有效解决了长期依赖进口原材料的问题,为国内PDO-PTT产业链的独立自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华恒生物此项突破将为我国乃至全球化纤行业的变革带来深远影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