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春分春分,犁耙乱纷纷。你们要先平整土地,再去挖土、撒种、浇水。”3月19日,春分前一天,上海海洋大学的一群学生走进校内听涛桥西侧苗圃区域的“种植园”,在前期依据学院认领的“责任田”里劳作。上海海洋大学劳动教育特聘指导教师、食品学院刘海泉副教授一边向同学讲解,一边拿起了锄头。

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一边种地一边研究肥料。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今天,同学们种的有菜有瓜也有花。”据上海海洋大学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副处长蒋莉萍介绍,本年度劳动教育实践开始前,学校根据时令和校内土壤特性制作了一份“种子备选单”,由学校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准备种子,各学院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自由选择。当日,各个学院都在自己的“责任田”内种下了种子,每一粒种子都寄托着他们对春天的美好憧憬。

刘海泉介绍,食品加工实验所产生的湿垃圾具有易腐烂、热值低、有机质含量丰富等特点。国内对湿垃圾的处理基本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方式。但常规的填埋和焚烧难以妥善处理。为了让“废品”变成“宝贝”,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刘海泉与团队开发了一套垃圾处理机,湿垃圾可以在5小时内变成“成品”肥料、饲料。

同学们在土地上铺设薄膜。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用了这种肥料,同学们种出来的瓜果蔬菜能够更香甜。我们之前已开展大田试验,种植试验表明,产品的品质显著提升,香气物质更丰富,口感更佳。”刘海泉对食品学院的“责任田”充满信心。

“我们希望学生们不仅‘迈迈腿’‘出出汗’,还要‘动动脑’。”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敏娟说。据悉,该校劳动教育按地划块,要求学生定期记录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还鼓励同学们发挥自己专业所长,自己去田间探索。待到丰收时节,学员之间再来验收“PK”。

记者注意到,上海海洋大学的劳动教育颇具特色。他们依托水产养殖专业,推出“明镜湖畔鱼悦有你”水产文化耕读——网箱养殖特色劳动教育项目;依托捕捞专业为主,推出“串绳成网”渔网编织活动;依托水域生态保护、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等多个专业,推出“庆丰收促和美”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每年10余场活动覆盖40余个专业,活动参与人数近千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