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建制成军,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清王朝终于有了自己的强大海军!
谁也不曾料到,在6年之后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会被东瀛小国日本打得溃不成军,直至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这支由李中堂(李鸿章)亲自牵头,费劲3000万银两、血泪组建的近代化舰队(一度认为北洋舰队就是李鸿章的私人舰队),如弹指一挥间飞灰湮灭。
那么,作为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为何会一战败给羸弱的日本联合舰队?有人说是北洋舰队武器装备陈旧、火炮弹药供应不足、舰员作战能力完全不如日本海军、战略战术等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事实情况又真的如这些观点一样吗?探寻历史的迷雾,我们一起来亲身感受!
首先,在舰队成立初期,整个北洋舰队的实力确实很强,麾下拥有13艘各类军舰,最有名的便是“八大远”(不过德制的巡洋舰在舰艇设计上多有不当,比如水密封、舰艇防护、火力配置等)。
- 铁甲战列舰:定远、镇远
- 穹甲巡洋舰:致远、济远、靖远
- 装甲巡洋舰:来远、经远
- 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国产)
- 无防护巡洋舰:广甲
- 撞击巡洋舰:超勇、扬威
- 鱼雷巡洋舰:广乙、广丙
其中,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战列舰,排水量7220吨(直到现代级服役,中国海军才有了超越定远级的水面舰艇),装备4门305毫米舰炮,放在亚洲乃至当时全球,也是相当炸裂的。
定远舰
要知道,在富士级战列舰还没有交付给日本联合舰队时,定远级就是整个亚洲首屈一指的大舰。
值得一提的是,北洋舰队的军舰几乎是清一色的德制舰艇,而日本联合舰队是清一色的英制舰艇。所以,可以说甲午海战也是英、德两国在海军武器间的战争!
然后就是武器装备、舰员训练、军港建造和配套保障设施等,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投入,怎么也是有不俗的实力。
但是,后期随着清政府移交给北洋舰队的军费愈加减少,上下官员吃拿卡要,到北洋舰队手里的军费连维持舰队正常运行都有些捉襟见肘。
北洋舰队军舰
但是,此时刚好是大舰巨炮发展的革新时代,日本全民捐款捐物打造海军,日本海军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北洋舰队却是被迫开启了吃老本的时代,自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北洋舰队不仅是没有购置新军舰,就连新式武器装备也是没钱购买,而且就算是原有的军舰也是长期处于缺乏维修、保养。
当时,北洋舰队高层,本来是打算换掉超勇和扬威这2艘撞击巡洋舰,毕竟装甲防护能力弱,火力也不强。
虽然2艘军舰服役10年余,但是舰体已经严重老化锈蚀,甚至一开炮就掉漆,安全隐患更大,拿着这样的军舰去上战场,这不就是清政府将官兵的命视如草芥嘛!
即便如此,因为海军军费被挪用建设,清政府也拿不出其他钱给北洋舰队添置新舰,或者给旧舰升级,只能看着拖着一身疾病的北洋舰队和正值壮年(平均航速、舰炮数量、舰龄,日舰均占优势)的日舰搏斗。
日本联合舰队-吉野号
关于火炮弹药供应不足,炮弹里全是沙子的说法,早已经被辟谣,这里再着重说一下。
当时,北洋舰队的舰用炮弹,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具有爆破威力的开花弹,填充有大容量的黑火药(但是国产的开花弹质量太差,就算是货轮改装的西京丸舰,中弹12发,也不过是舰体轻伤),另一种便是填充砂土的克虏伯穿甲弹(不是沙子,是砂土)。
两种弹药都有不同特性,执行不同的任务。比如开花弹,主要就是攻击敌方舰艇水线以上部位,包括武器、指挥设备、人员等。而穿甲弹,主要是攻击船身,以及敌舰水线以下部位。
当时,世界各国海军,也都是以开花弹和穿甲弹两种弹药配合使用。同时,北洋舰队的炮弹供应也是十分充足,在旅顺和威海卫的弹药仓库,都是摆放有满额的各类弹药,并不是无弹药可用。
即便是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炮弹有限使用,也只能说是运输弹药至军舰装备不足导致的。
不过,弹药供应倒是足,但是质量就是差强人意。要知道,在黄海海战战场,北洋舰队卯足力气,也是只重创5艘日舰,而自己却5舰被击沉。
其中,关于炮弹使用的火药,后世资料果然进行了详细披露,北洋舰队的炮弹火药都是粗制的黑火药,撞击爆炸后,造成创伤很小。
反观日本联合舰队的炮弹,里面装填有特制的“下濑火药”,这种火药的最大特点就是烧灼性极强,可以直接烧毁装甲,造成舰艇防护力下降。
然后,就是关于北洋舰队舰员的作战能力和舰队的战术不如日本海军的说法。其实,在甲午海战前,北洋舰队舰员训练操作水平并不低,英文操作指令一目了然,甚至在黄海海战中,也是多次精准命中日舰。
不过,后期随着北洋舰队总教习琅威理的被迫离开,北洋舰队训练便日渐荒废,军纪也是出现松弛。
比如巡游南洋地区时,官兵多下舰吃喝嫖赌,走私人参,就连用来维持舰船运行的车油、煤炭经费,也时常被管带克扣,再买些劣质煤交差,欺上瞒下。
可以说,自琅威理出走的那一刻,似乎就已经宣告了北洋舰队日后的悲惨结局。
同时期的日本海军,却积极从英国高薪聘请军事教官培训士兵,并得到日本贵族的爵位,让英教官感到充足尊重,在英国教官的指导下,日本联合舰队快速成长。
关于战略战术的这块问题,之前我也有文章写过,战略方面就是整体战役的纵深发展,清政府陆海军配合不当,导致北洋舰队一败再败,最终全军覆没。
在战术问题上,北洋舰队采取的犄角雁形阵 大体上并没有什么毛病,但也不是最优选择。全阵即以定远、镇远两大铁甲舰置于阵前,可以发挥前主炮的优势,不过就是侧舷火炮无法提供有效火力。
所以,自甲午海战后,由于以犄角雁形阵为代表的横阵,无法适应海军装备、战术发展,便被各国海军摒弃使用。
反观日本联合舰队,便采用的是一字长蛇阵,利用日本舰艇的机动性和速射炮优势,且侧舷火力尤其强大,对北洋舰队进行分割攻击。
同时,虽然说北洋舰队的整体舰艇吨位大于日本联合舰队,但是在单舰实力,还有执行战术方面,都是明显弱于迎头赶上的日本联合舰队。
实质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不是北洋舰队覆灭失去制海权的失败,更是败在清政府僵硬的军事制度上。
即便清政府于1885年设置海军衙门,总领海军建设事宜,但是实际却是受多方牵制,内部还存在多派系斗争、也没有专职人员有效管理,处于一个吃空饷的运转状态。
彼时的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便设立海军省,统一管辖海军事务,而后还设置有辅助机构,完善作战指挥体系。
单从两国之间,在军事制度运行上的不同,就可以窥探出哪一种海军利于国家发展,哪一种海军会被历史淘汰!
北洋舰队-致远舰官兵合影
海军的发展并非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性的投资工程,它直接与国家的经济实力挂钩,一时的大笔投入想要换取永久安逸,自然是不可能。
要不然,曾经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也不至于全军覆没,沦为海底的一桩废铜烂铁,令人扼腕叹息!
所以,北洋舰队之失败,不在于庙堂之下,而在于高堂之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