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艺术,有人拿来标榜当人设,有人却是绞尽脑汁想着法,把“细糠”打成汁水喂到你嘴里

网友看完博主何老师在发呆的艺术史视频介绍,发现原来艺术还可以这样解读

“有时候我真觉得,看你视频我应该付点儿钱。”是对博主内容输出的最高评价。

还有的惊叹自己怎么误入艺术圈:

手机:“看到了吗!我的土主人?这个才叫艺术!”

我:“哇塞,手机你好痞!”

以前一知半解的艺术作品,一下子就被打通任脉了。

他正是凭借艺术知识科普视频,将我们历史书里学到的知识点重新拆解,内容丰富有趣,甚至敢将广告自信打在视频结尾。

结果只用了两周,就将14万粉丝数变成了全网400万。

你能想象吗?我们熟悉的名画,竟是四维空间的鼻祖。

“原来艺术家会比科学家更早地看到四维空间。”

视频一开头,便带我们回到了1912年的某一天,原以为是配合画师静止临摹的模特,在询问着哪个角度自己最美。

结果却是:“不,我说开始,你往这边走。”

走是个什么情况?尽管不理解,模特还是看在钱的面子上照做了

待到结束,凑近一看,居然是一幅展现人的运动的状态图,重叠的人连在一起,这就成为了世界名画——杜尚的《下楼梯的女人》

以前人们画画,重在体现人物某一瞬间的“静态美”,而他第一次把物的时间轨迹记录在同一画面

在那之后的动画,都开始沿用此运行轨迹。

所以我们现在经常看的的动画,其中习以为常的表现方式,也是要有人最早创作出来的。

就连之后的电影,也经常在画面中使用此种表现方式,用以展现动作的魅力,电影《黑客帝国2》,便曾致敬过。

梵高《星空》的伟大之处一下子就被网友举一反三了。

而更早的那次,成为常识的“巨变”,让神性赋予普通人以意义,从思想上得到真正的自由的“文艺复兴”

其实始于一次松开的手

500年前的某画家一如往常跟观察着神像。

蹲在地上够上帝手的模特内心:什么时候才能好啊,累死我算了。

难怪祈求神的时候表情都是一脸”苦闷“,感情是长时间摆弄姿势给累的。

画家一寻思,让这俩人把手松开,就躺在那里,怎么舒服怎么来。

但关键,躺地下的那个扮演的是人,站着的是神,这不就成了神在努力靠近人,而不是人在祈求神了?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于是就有了米开朗琪罗创造的世界名画——《创造亚当》

艺术家让神松开了手,当年的故事也陆续散场。

1951年某摄影师,制作了《文艺复兴画册》,创造亚当手部特写,被传播到世界。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海报封面《E.T外星人》,灵感来源于此,神启的意味变成无比美好的科幻童话,触动着无数观众心底最柔弱的神经。

我们熟悉的时代的眼泪,诺基亚经典开机画面,更代表着造神的力量,走进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里。

一个小小的松开的手,改变的却是整个体察新世界的方式。

就连童年细糠《奥特曼》,也致敬此画面。

原来我的童年真的好像不一样。

有人从此明白名画的真正核心在于“人”:“这细糠早给我吃啊,光顾着裁神了。”

但也有艺术,始于一些“错误”,却意外成为艺术中不可绕过的巅峰。

等待完成最后一哆嗦便大功告成、抓紧时间下班的打工人,矜矜业业砌墙,突然发现最后一块砖怎么也下不去。

这种痛苦不亚于学术裁缝好不容易拼完一版,结果没给保存。

他当即决定溜之大吉。

结果却意外创造了拱顶石,人们开始故意把他突出,作以装饰。

作为建筑学中最重要的拱顶石,如今也占据影响着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

合上书本的你:感觉古人都好优秀,那时候那么多创造,现在的艺术真是退步了。

古人:我就是搞砸了。

难怪AI不能带领人类进步,是因为它不会做错误的答案!

但有的画的成功,却是以错而故意为之

达芬奇在画完蒙娜丽莎之后,模特问道:我的脸怎么这么模糊啊?

达芬奇解释:其实我以前也画的很清晰,但是不管是我还是前辈,画出来的东西都像雕塑一样,表情很僵硬,根本就不像活人。

但将人的嘴角跟眼角遮挡,表情便会迅速消失。

如果画进阴影里,人的表情便会似笑非笑,画里人便像真人,就会有种活着的感觉。

“我为什么要活在画里,永生是神的事情。”于是她带着画离开了。

达芬奇凭借自己的印象,又重新画了一幅,只是没人知道她拿走的是哪幅,关于哪幅才是真迹也众说纷纭,最终演变成伟大的迷,历久弥新,使人心驰神往。

但他确实留下了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有的人不止是看个乐子,还在视频里找到了教资考试真题。

关于国画与吹笛少年究竟有什么区别?请听解答。

中国艺术中的衣服飘逸,却无背景,这给予了西方绘画以灵感。

西方艺术借鉴中国画中的展现手法,开创了现代美术

也不怪网友说,这不就是线下大几万的艺术启蒙课

关键是课程易懂,以前学了就忘的知识,一瞬间都被激活,完美诠释了什么是颅内高潮。

翻开博主的主页,原来是清华学霸亲自开课喂你细糠

但在爆火之前,何老师已经做了一年抖音了,结果只涨粉了十四万。

最初他模拟课堂教学模式,也算小有成就,瞬间涨到十万粉,大家一开始也图个新鲜,结果后面就一直没咋变过。

上课摸鱼,结果看到的是“老师在短视频上讲课”,说教感反而更强了,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谁懂啊,划走感觉像逃课。”

理论上觉得这东西确实好,但情感上又给了一种负担。

如何让观众在刷短视频放松之时理解艺术,被艺术治愈?这又成为他做短视频新的思考出路。

女友在拍摄时给予了他灵感。

于是他开始转变,通过现实与虚拟演绎的方式,设身处地地让大家知道这东西怎么诞生的,即使不用侃侃而谈,也能让读者收获一些感动

而我们在休憩时刻,也仍愿意将艺术作为一种“消遣”方式,又何尝不是通过艺术来治愈当下呢。

很早以前,人们便将艺术作为治愈过程中的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催化剂。

通过体察艺术作品,看到这些与我们相似的情感,这会减少我们的孤独感与无意义感。

当我们看到穿越两千年前,与我们一样普通的工匠,在兵马俑上留下指纹时,怎么能不热烈盈眶呢。

几千年前被创造的生活美学徽派建筑,最本质的实用作用是为一个个普通人生活而创造的实用防火墙,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现代建筑“以人为本”的重要启示。

当延时摄影的星空合在一起,那一刻我们终于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眼中的世界的光幻闪烁。

艺术的魅力也正来源于此,在一个个作品的连接中,我们不仅治愈了当下,更是穿越千古与时光同尘的震颤。

尽管在当下,很多人宣扬着“文科无用”,但能拥有重新体察了解世界与美的好奇心,在内卷压力的休息时刻,给予我们某种安慰,也许这就是它们的终极意义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