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成和粟裕两人共同经历过混乱的几十年,在战乱时期建立起的革命友情,让他们之间的关系虽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1984年,粟裕逝世,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将领之首,粟裕的离开无疑是新中国的巨大损失。
而对于王必成来说,这个胜似亲兄弟的战友离去,无疑是令其痛心疾首的。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开国将领,离开以后,在他的送别仪式上,却遭到了粟裕曾经的一些部下的轻视。
这令王必成十分愤怒,而除此以外,在粟裕离开以后,他的妻子将他的骨灰带到了南京,想要在这里完成他的遗愿,却遭到了向守志的拒绝。
向守志为什么要拒绝粟裕的遗愿?在粟裕的送别仪式上,他曾经的部下又为什么轻视他?
开国将领的传奇人生
粟裕1907年出生于湖南会同,是少数民族家庭的孩子。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小时候学习成绩就非常好。
过年的时候,他的叔父创办了第八国民学校,他便转到了其叔父所创办的学校,读书期间,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与影响,再加上其本人也是非常努力的性格,所以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
到了1918年的时候迁居到了会同县城之后开始进入到私立初级国民学校进行读书,5年以后,他从学校毕业,报考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并且成功被录取为选送生。
到1925年的时候,他考上了省立二师,因为当时十分混乱,教育领域有不少文人都生活的十分艰辛。
他所就读的省立二师的进步校长遭人毒手,无奈之下,院校内部的一些进步学生,就只能被秘密的转到武昌去,而粟裕正是这一批进步学生当中的一员。
转移到武昌之后,他被安排到了叶挺24师教导大队当中,开始担任起学员班长。一年之后,他带着满腔热忱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6月,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也是在这一年,在正式成为共产党之后这一年的8月1日,他参加了非常著名的南昌起义,并且在这场起义当中担任了起义军的总指挥警卫队班长。
粟裕在军事领域无疑是有天赋的,初入军营时,他就展现出了非常过人的军事指导能力,也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当时党内的军事核心指挥人物。
1928年的时候,他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且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多次立下战功,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从营长升到了团长又升到师长,后续又成为红四军的参谋长。
由此也能看出粟裕在军事指挥能力确实有非常过人的天赋,所以在军队内部也越来越受到组织的认可和看重。
1930年的时候,当时他率领部队在一线作战时,被敌人所发出的一枚炮弹炸中受伤,当时虽然没有要了他的命,但却给他留下了终身的伤害。
在那场战斗当中,因为炸弹爆炸的地点距离他非常近,有三块炮弹的残骸更是直接炸中他的头部,遗留在了他的头部。
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没有办法直接降低,这三枚炮弹取出,所以他只能对着这三枚炮弹继续生活。
后续也因为这三枚炮弹的残骸,使得他经常会有突发性的头痛症状。到他晚年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加严重,这次战斗给他带来的伤害,折磨了他几十年。
尽管如此,他也从来没有后悔过。战斗受伤后休息了一段时间,又继续投入到战场当中。到了1932年2月的时候,他原本在红军学校任职,后续被调任到红四军内部,再次担任参谋长。
后来到了全面抗战时期,由他所率领的抗日游击总队,加入新四军战斗,当时在南京、镇江等多个地区破坏铁道任务。
他多次指挥伏击战斗,并且都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效,一时之间成为了当时红军内部最具有威望的军事指挥员。
抗日战争爆发,当时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达成合作,国共合作期间,将矛头一致对外,双方达成协定,先将日本赶出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又开始发动政变,国内开启了全面内战。当时,粟裕向中共中央建议,认为可以改变太行山、东华中的三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
相比较于原定计划,可以让华中野战军队主力留在苏中路线进行作战,中央政党在考量过后,采取了他的建议。
后续在国共内战期间,粟裕多次引导战役,对国民党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在1947年短短一年期间,歼灭了当时国民党整整7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
到了第2年,他被党中央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后续要对国民党发动了多场战役,对国民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内战结束之后新中国成立,国家对其授予了非常高的荣誉,他本人更是担任过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担任过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副总参谋长,和解放军总参谋长的众多重要职位。
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依然在自己所擅长的军事领域发光发热,1950年的时候,躲到台湾的国民党又开始蠢蠢欲动,他向党中央建议指挥台湾战役。
后续这场战役攻台作战,他被毛主席任命,担任这场战斗的总负责人。也是在这一年,为了不辜负党中央的期待,不辜负毛主席的期待,他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到战斗当中。
后续在这场战斗中,因为这场战斗压力过大,再加上指挥的时候高度紧张,之前在战斗中因为头部受伤而引起的头痛问题再次发作,他开始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持续性剧烈头痛病症。
党中央知道这一情况之后,要求其立刻从前线退下来,去往苏联安排进行治病和休养。尽管当时他依然想要在前线战斗,但身体情况不允许,只能听从党中央安排。
在苏联进行过治疗手术安排后,原本应该要再休养一段时间,但他心里面记挂着前线的战役情况,所以非常短暂的待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又从苏联回国,继续参与工作。
此后到抗美援朝战役的时候,他再一次被党组织委以重任了,参与指导了抗美援朝战略,提出了非常多的重要建议。
到建国后期的时候,国家整体建设已经开始逐步步入正轨,但他依然不放心,总是时时刻刻在一线工作,常常因为工作而忽略自己的身体状况。
而他之前在战争当中所受的伤本就没有完全治愈,后续又不好好的调养,也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到了1984年的时候,他头痛旧疾再次发作,这一次送到医院以后,就再也没能从医院里平安的出来,这一年的2月5日下午16:33,他正式于北京与世长辞。
死后遗愿
他在弥留之际,握着妻子楚青的手,嘱咐妻子,希望自己死后能够把骨灰撒在曾经作战过的地方,他想要和曾经并肩作战过的那些战友们待在一起。
尽管楚青十分心痛,但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因此在离开了以后,楚青便带着他的骨灰,去往了南京,想要按照丈夫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之所以选择南京,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粟裕都是在南京作战的。而且过去有很多他的老部下老战友都曾经在这里工作过,这里对粟裕来说意义非常。
而当时在南京的王必成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就去接见了楚青,在了解到粟裕的遗愿后,更是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王必成和粟裕两个人在过去曾经共同参与过多次战斗,虽然王必成是粟裕的顶头上司,但是对于粟裕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一直都是非常认可也非常敬佩的。
王必成过去也是从粟裕身上学过非常多的作战技巧,粟裕的离去,对于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对于王必成而言,则是失去了此生的挚友。
王必成当时得知此事后,特地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亲自去机场迎接。当时的局势其实也是很微妙的,因为早前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曾经遭受过错误批判。
也正因如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虽然依然身负要职,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却经常遭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
事实上他离开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得到平反,1978年的时候,中央政府开始处理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问题,当时才要为粟裕平反。
可是平反也是需要时间的,他离开的时候,平反的问题还没得到解决,他还没等洗清身上的冤屈就撒手人寰了。
也正因如此,当年曾经在粟裕手底下工作过的一些老部下,对于粟裕的态度其实也是两极分化的非常严重的。
部分人对于粟裕是十分信任的,认为粟裕毕竟是被冤枉的,因此对于粟裕的告别仪式,也是无论如何都要去参加的。
但还有一部分人,这对粟裕有一些不太好的看法,所以尽管曾经也是和粟裕一起上过战场的,却依然对其不信任,不愿意参加粟裕的告别仪式。
但是王必成对粟裕是无比信任的,因此当他得知有一些曾经的旧部下,不愿意参加粟裕的告别仪式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愤怒的。
他更是为此大动肝火,要求那些部下必须要来参加粟裕的告别仪式。这其中就有一位名叫向守志的开国将领,他当时对于粟裕其实也是抱有一些怀疑态度的。
当他得知粟裕的遗愿是想要将骨灰撒到战场上和那些老战友们待在一起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却是拒绝。
因为当时粟裕还没有平反,他心里不愿意把粟裕和曾经的那些光荣牺牲的战士们葬到一起,即便是在王必成的命令之下,他也只是草草的参加了告别仪式。
当然最后,也是在王必成的推动之下,在告别仪式结束以后,楚青还是将粟裕的骨灰撒在了战场之上。
令人可惜的是,1994年的时候,关于粟裕平反的相关案子,总算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也得到了清白的证明,可惜他自己却永远也无法看到了。
1994年12月25日,当时在中央政府军委担任副主席的刘华清和张震,两个人联合发表了一篇名为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当中明确提及到了关于在1958年相关会议上,对粟裕同志的错误批斗,因为这次的错误批斗,使粟裕同志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遭受了极其不公平的对待。
党中央政府对此悲剧感到十分无奈,认为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失误。后续在证明其清白为其恢复名誉后,也为粟裕同志特别建立了纪念碑。
结语
粟裕同志一生可以说是为国家鞠躬尽瘁,他在军事领域本身就有着过人的天赋,也在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作战的经验,同时也舍生忘死地为国家做着贡献。
哪怕是在被冤枉了以后,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奉献,甚至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始终坚持在一线工作,这样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年轻人敬佩的。
素材来源:
[1]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名录 人民网
[2]粟裕生平及相关文章 人民网
[3]粟裕独特的人格魅力--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