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位粉丝私信我说,“她的曾祖父是前清的御厨,曾祖母是宫女。”我听到这话时不敢相信,因为,她的曾祖父是汉人(烟台人),而曾祖母肯定是内务府旗人之女,如果两人结合,即为满汉通婚。这种满汉通婚的现象在当时极少,甚至到了民国很多普通旗人家庭也一直存有满汉不通婚的观念。这位粉丝又说道:“她的曾祖父与曾祖母之所以能在一起是一位王爷牵桥搭线的。”细想一下,其实,她的曾祖父与曾祖母能走在一起也是完全符合条件的。一是,她的曾祖父作为御厨在宫中当差,她的曾祖母作为宫女同样在宫中当差;二是,王爷作为他(她)们的媒人,是可以大大削弱女方家长心中那种满汉不通婚的观念;三是,御厨与内务府旗人在工作上有很多交集,因此女方的家长对这位御厨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旗人夫妇 总之,这位来自烟台的汉人御厨与这位出身内务府旗人家的姑娘走在了一起。这时,这位粉丝又问我“听长辈们说,她的曾祖母出生在杭州。”其实,这并不奇怪。当时的杭州有清朝的旗兵驻扎,最为紧要的是,江南三织造(杭州织造、江宁织造、苏州织造)等重要有“油水”的官职,皇家一定会派对自己最为忠诚,最知根知底的内务府旗人去做这种外任官。这位粉丝的曾祖母的长辈们最有可能是这种外任官。当然,内务府旗人也有外任其他官职的。总之,内务府旗人的根在北京,隶属于皇家。

内务府旗人家的姑娘 这位粉丝又问我,“为何后来她的曾祖母又回到了北京。”一是,长辈们外任官职到期,回到北京另有重用;二是,退休之后回到北京,毕竟北京才是他们的根,有他们的房产、旗地;三,晚清,南方时局动荡,很多旗人选择回北京;四是,她的曾祖母毕竟是内务府旗人之女,到了十一岁,如果没有身体上的特殊原因,要到宫中做服务性工作,即我们所说的宫女。宫女在宫中服务的时间长短不一,这里面既有朝廷各个时期的不同规定,又有各宫中主位对自己宫女的态度,还与宫女个人的品行、操守,是否懒惰有密切关系。然而有一条规定,宫女不论犯了多大的错误,如要被赶出宫外,必须经过皇帝的亲自批准。而宫女所服侍的各宫主位是没有权利将自己的贴身宫女私自赶出皇宫的。如果,宫女犯了错,主位想将她赶出宫,必须先告诉负责的太监,由太监一层层将实情上报皇上,由皇上亲自决断。

晚清宫女 宫女一般到了一定的年龄会出宫聘嫁,而有的宫女服侍主位非常周到细致,很得主位欢心,也有可能一辈子待在宫中,直到终老。很显然,这位粉丝的曾祖母与大多数宫女一样出宫后聘嫁。在王爷的介绍下,嫁给了当时的宫中御厨。现在很多人有疑问,一直以为宫女与御厨在宫中当差就一定住在皇宫中。其实并非如此,如果不是他们当差之日,他们到了下班的时间可以出宫回家。只有那些需要夜晚当差的御厨与宫女才留在宫中。

小宫女 更令我想不到的是,这位粉丝告诉我“她家曾经留有一副慈禧太后御赐其曾祖父的‘寿字’。”我当时就予以否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按照清朝的规定,内外臣僚除内廷供奉如尚书房、南书房、内务府外,非官至二品不得赐“福”字,非年至七十不得赐寿字。难道这位粉丝的曾祖父作为御厨是因为内务府的关系而得到御赐的寿字。仔细一想,其实,这样的机会并不大。接着,这位粉丝说道,“当时是因为其曾祖父救了一场大火才得到慈禧太后御赐的‘寿’字。”

慈禧吉服照 光绪十四年,宫中曾发生大火。由于当时水源不足,消防器具不全,整整两天才将大火扑灭,而贞度、太和、昭德三门及附近的仓库化为灰烬。事后,慈禧对有关官员进行处罚,并对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可见,这位粉丝的曾祖父是因救火有功才得以享受这种荣誉。经过查证资料,在慈禧太后48年的执政生涯中写过大量的“福”字、“寿”字。每年入冬后,她会在长春宫像前几位皇帝一样用康熙帝当年的那支“赐福苍生笔”书写“福”字。尤其在慈禧的六十与七十生日时,写了大量的“福”字“寿”字赐予内外臣工。慈禧也不顾二品以上官员赐福,七十岁赐寿的祖宗成法,而由其心所为。

慈禧御笔寿字 慈禧晚年尤喜看戏,当时的名伶谭鑫培、孙菊仙、杨小楼等经常被邀请入宫演戏。杨小楼在慈禧的允许下,可以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入宫。有一天演完戏,慈禧特召杨小楼带着女儿入见,指着案前的点心对杨小楼说:“都赏给你吧。”没想到,杨小楼跪地磕头道:“臣不敢领。”于是,慈禧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这些东西已蒙赏赐不少,求皇太后赏几个字吧。”慈禧问:“你想要什么字?对联还是扇面?”杨说:“求赏福、寿字即感恩不尽。”说完磕头不已。慈禧立即命人拿来笔墨纸,顺手写了几个大“福”“寿”字赏给杨小楼。杨小楼未过七十,因戏得到慈禧赐字,而这位粉丝的曾祖父亦不过七十岁,因救火有功,仍可得到慈禧的御赐之“寿”。慈禧的“福”“寿”曾经存世不少,但因十年特殊时期,遭到大量损坏,而能保留到现在的亦属珍品。

杨小楼 清朝结束后,这位粉丝的曾祖父在王爷的帮助下在老北京开了一家饭庄。因时局的原因,王爷回了东北。一是因为王爷在东北有自己的土地,二是,末代皇帝溥仪正在东北。遗憾的是,这位粉丝的曾祖父与曾祖母也最终分道扬镳。曾祖母与娘家人留在北京,而曾祖父带着儿子回到山东烟台老家。自此之后,夫妻之间虽时有书信来往,但再未谋面。随着北京时局的发展,旗人成了弱势群体,受到排挤,处处躲藏,从此,这位粉丝的曾祖母杳无音信,曾祖父的书信也不知寄往何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