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鉴茶,是圈内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线下和朋友们约茶时,有不少人会顺势聊到自己近期遇到的茶。
“去年老战友寄来半斤他家做的荒野茶,带有一股说不上来的花香,喝完那泡茶后,小半天都不想再吃其它东西,嘴里留下的韵味特别舒爽,就怕饮茶后再去吃水果什么的,冲淡了回味!”
当然,也有不少人趁着多人在场,亮出自己拿不定主意的茶。
“今天拿了一泡刚买的肉桂,喝了一次感觉不像正岩的,一会泡开后你们帮忙喝一喝,看下有哪些问题?”
“白毫银针带有巧克力味正常吗?我今天带了一泡茶样,你们一起闻闻看?”
多交流,多对比,多感受,是提升买茶分辨能力的不二法门。
到了网上,类似的“鉴茶话题”,同样不少。
平时在评论区,经常能看到各路茶友的发图咨询——帮忙看看某款白茶怎么样?
隔着屏幕,没法凑近闻,也没法现场泡开试喝。
通过看图片,只能看出明显的外在线索。
不过,对于一些假冒伪劣问题明显的白茶,哪怕是看图,也能揪出不少马脚。
这篇举例的这4款白茶,便是经典负面例子。
望诸君细看一遍后,不要再踩到相同的购茶陷阱!
《2》
一、对比色鲜明的白露砖
茶友描述:“卖家说,这是2019白露茶砖,正常吗?”
白露节,在每年的九月份。
从2019年的白露,存到今天,已满4年零6个月。
先说结论,从图中展现出来的线索。
个人愿意相信,这块茶砖是2019年的。
四年半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从做旧造假的角度看,没有太大必要。
就像造假币,不法分子既然要冒着犯法判刑的风险去伪造纸钞,肯定不是为了蝇头小利。
白白放着百元大钞不造假,而是去造假5元钞、1元钞。
做旧茶的生产,亦如此。
反正都是作假,干嘛不大胆些?
经过一通操作后,将最终成品标上10年陈、15年陈、20年陈的名义,对外高价售出,岂不是赚取的利润更高?
但即便这块茶砖,年份真实没做旧,它也绝对算不上好茶。
因为从外观上,暴露出不少问题。
其一,对比色鲜明。
点开图片,看到实拍呈现的第一眼,视线就被驳杂的色系吸引。
黄色老叶,颜色偏亮黄。
少部分叶背与瘦长芽,透露出来的白毫颜色尚新,较亮白。
右边大部分叶片,暗褐居多。
镜头对焦的居中部分,又有明显的褐黑叶子。
其二,用料比正常白露茶碎。
茶饼也好,茶砖也罢,采用正常原料压制后,外表不会这么碎。
而图中呈现出来的茶砖,碎叶多,极少完好叶片。
在图中下方,还能看到几根木质化的硬茶梗,用料并不精致。
即便它是白露时节采的白茶,也绝不是精采一芽三叶、四叶的高山优质寿眉。
其三,工艺缺陷明显。
如果没猜错,这块茶砖在压制时,出现了重大缺陷。
或是压制期间,部分没有烘干烘透,导致水汽没法彻底蒸发,造成烧心;
或是一开始压制时,没有压成型,重新返工压了第二次,导致色差出现。
对白茶而言,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三好齐全才是好茶。
不论缺了哪一样,都是不值得入手的问题茶。
下次再看到同类型的反差色系明显的白茶砖时,哪怕年份没问题,也别再盲目入手。
《3》
二、枯树叶般的“老寿眉”
茶友描述:无。
图中的老白茶,假得很典型。
它用料实在太差、太糟、太次,槽点多多。
新茶友在网购买老白茶时,或许遇到过这样的套路。
“给你推荐一款茶农私藏级老茶,2007年的粗采老茶婆,别看外表不咋样,但泡开喝是真的甜。茶农们自制的粗茶婆,早期都是这个样,没什么芽,但这些老叶存满15年以后,醇甜程度是现在市面上的普通白茶没法比的。”
“这次拿到直播间给家人们一起分享的,是我们从XX老师那找到了,早期出口马来西亚的切叶寿眉,因为寿眉蓬松,当年做出口时,都是切碎了卖,原箱木箱包装,玩家级的海外汇流茶……”
看完这两个故事,不知大家是否心动?
但这里要劝大家一句,这些只能当个故事,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枯树叶那般的老茶婆,别管它是不是2007年的,看到后有多远绕多远。
因为茶叶采摘,以茶树嫰梢为主。
图中比枯叶、落叶好不到哪里去的成品实物,用料太粗糙,先天内在茶味不足,茶味淡薄,带粗老味。
后期哪怕存10年、20年,都算不上好茶。
同理,出口切叶寿眉的故事,也别当真。
碎茶、箱底茶等,属于边角料,卖不上正价。
好端端的茶叶,怎会有人放着完好正品不卖,故意切碎了去卖?
《4》
三、掰过的黑褐色老茶饼
茶友描述:“从直播间下单的老白茶,办公室的同事都说这是假的,能不能帮忙再看看?”
闻言,想劝那位茶友接受现实,这就是典型的做旧茶。
颜色黑褐,单调没层次。
从整饼茶的呈现看,找不到半点自然陈化痕迹。
且,这种类型的茶饼,做旧方式也很典型。
是经典的渥堆做旧饼,将收来的便宜茶青,厚厚堆在一起。
闷堆几天,茶青没法散热透气,茶堆内部温度升高,导致茶叶被大量闷红转色。
再将其压成茶饼,最后烘干出来就是这样的黑褐色。
翻遍整体,都看不到半点自然陈化的“绿”。
对待用料不明、工艺粗糙、容易滋生不当菌类的渥堆做旧茶,不能盲目再喝。
毕竟,喝茶这件事,是为了享受。
喝这样的茶,对身体没好处,还损健康,毫无益处。
喝老白茶,要喝品质有保障的,旁人一致公认的做旧茶,不喝也罢。
宁喝白开水,不喝做旧茶。
看了茶友发来的图片,很显然,这块茶饼已经被硬掰过了。
看这样子,已经泡开喝过几次。
且,撬茶的时候,也不是用专业茶刀去撬,而是随便掰断。
边角处,掰断了大量碎叶、碎屑。
从撬茶饼的角度看,此举也不妥。
正常撬白茶饼,用上茶刀,顺着茶饼压制方向,从侧面开始撬。
每次撬成薄薄一片,能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碎茶损耗。
《5》
四、长梗瘦芽的“一级白牡丹”
茶友描述:“请鉴定一下这款一级白牡丹,达不达标?”
长话短说,先亮结论。
这款不是一级白牡丹,看着样子哪怕归入二级白牡丹,也是中下品。
原因不外如下。
图中的白牡丹,芽略瘦,叶略宽,梗略长。
不论哪一处细节,都达不到一级白牡丹标准。
真正的一级白牡丹,芽叶外形颇为细嫩。
茶芽饱满,白毫丰富;
叶片嫩窄,呈现柳树叶那般,不会长得这么开;
叶间距短,茶梗也只是细细一截,完全不起眼。
通过整体对比,一级白牡丹,符合芽白叶绿、白绿二色的定义。
当你发现,自己手中的白牡丹,属于“绿叶”的部分远远超过芽头,比例失衡时,它肯定不是高等级的白牡丹!
《6》
互联网的茶叶圈子里,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
风情各异的高端茶,多。
而形形色色的劣质茶、问题茶、病态茶,更多。
两相对比,判若云泥。
哪怕仅是看图,也能学到不少分辨技巧。
看过的负面例子越多,越能积攒经验。
看过他人的“前车之鉴”,能少走不少冤枉路!
(鉴茶系列还在征集素材中,欢迎广大茶友在评论区发图反馈,发图请谨慎,可能会列入素材写作并被读者评论,同时授权用于图书汇编。)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