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隆冬的夜晚,大片大片的雪花在寒风的裹挟下肆意飞舞,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在这种天气下,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仅有的几个行人,也都把自己裹得紧紧的,急匆匆地朝着家的方向赶去。

而此时,一个刚下飞机的中年人却正冒着严寒,执意前往位于机场100公里以外的试验基地。那里,一项他一直惦记的试验正在进行。

试验现场滴水成冰,他却丝毫没有在意,死死盯着监控电脑上变化的曲线。试验数据与计算数据高度吻合!

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就是中航工业一飞院总设计师唐长红,一位将设计“国字牌”飞机作为毕生事业,并孜孜不倦为之努力的人。

最年轻的总设计师

世纪之交,国家决定研制一批全面提升我军事威慑力的新装备,“飞豹”飞机位列其中。

刚刚40岁出头的唐长红被任命为该型号的总设计师,成为当时航空工业内最年轻的总设计师。

在接受这项任务时,军委领导指示:“按时完成任务,你们是民族的功臣;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你们是历史的罪人!”

面对研制周期短,飞机战技性能指标要求高,技术台阶跨越大等等难题,唐长红和他的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打破常规,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飞机设计软件进行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

在此之前,三维数字化设计在国内从未尝试过,就是在世界上,这种设计也是首次。

面对来自各方的疑虑,唐长红把行李搬进了攻关现场,和大家一起终日奋战,饿了啃几口饼干,困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终于在2000年9月26日设计出国内第一架全机电子样机,在国际航空界引起了震动。

外媒纷纷惊呼:中国人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国外需上十年才能实现的技术革命!

作为总设计师,唐长红深知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技术的突破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在新“飞豹”飞机研制期间,作为总设计师,唐长红坚持自主研发,在零经验的情况下成功研制出综合航电火控系统,使我国在这一技术上达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

在飞机设计过程中,他严谨细致,对飞机设计中的关键曲线、关键数据、关键试验结论,不仅要看、要问、要审,有的还要查找原始方法和原始数据。

正是这份严谨,才保证了飞机优良的性能。

由唐长红作为总设计师研制的新“飞豹”飞机,以其出色的性能,被官兵誉为“最好用的飞机”,并获得 2010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综合航电火控系统是新“飞豹”的关键技术,也是国外对中国严防死守的机密。它就像是飞机的大脑,直接关系飞机的综合性能和战斗力。

面对挑战,唐长红主持制定了系统设计方案,亲自和设计人员一起破解一个又一个的个难题。

那段日子,唐长红不分白天黑夜工作,脸熬黄了,眼睛熬红了,仍咬紧牙关坚持。

高负荷的工作,让唐长红的双脚出现了浮肿,他谁也没告诉,而是让家里人给他带来一双布鞋换上,这样能让自己的脚稍微舒服一点。

在唐长红的带领下,他的团队仅用两年的时间,便攻克了包括综合航电火控系统在内的一系列技术难关。从型号立项到首飞成功再到“飞豹”啸傲蓝天,也只用了短短的五年,创造了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2007年,在“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中,“飞豹”创下了与外国战机协同训演、联合飞行指挥、远程跨国机动等多项第一。现在观摩的多国武官在参观“飞豹”驾驶舱时,无不被它的航电系统所震憾:“没想到中国能造出这么好的飞机!”

要干造飞机、造舰船、造原子弹的事

"飞豹"改进型歼轰7A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从此拥有了自己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空中立体精确打击能力的主战机种。

在装备部队后,"飞豹"战机以其优良的性能,成为中国空军现役战机中外挂武器最多、火力最强的攻击力量。

1959 年,唐长红出生于陕西蓝田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少年时代开始,他便立下了报国之志——“要干造飞机、造舰船、造原子弹的事”。

1978 年,唐长红以全省物理最高分的成绩,被录取到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学习飞机设计。

1982年从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毕业后,唐长红便来到了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在飞机设计领域一干就是28年,由一名普通的飞机设计人员成长为一位蜚声业内的飞机总设计师。

唐长红第一次引起外界的注意,是在1988 年。当时我国研制的某型号飞机在装上飞控系统进行试验时,平尾出现剧烈抖振现象。

29岁的唐长红,接受了领导赋予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任。一年后,他便成功破解了这一技术难题。从那以后,唐长红也得到了业界的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运-5轻型运输机是中国空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的主力机型。但是这种飞机运输能力弱,起飞距离短,无法满足军事航空运输的要求。

虽然后来中国先后研制了运-7和运-8军用运输机,但相比中国空军的投送范围至少应达到4000千米的要求,这些运输机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交战地域日益广阔,战争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战争中,能够迅速将兵力、兵器运送到急需地区以控制局势,为后续部队的增援和展开争夺时间,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世界上各军事大国都十分重视运输机的发展,以便在未来战争中取得先机。能否实施全球输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备"战略空军"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国防政策与安全形势决定了中国空军的航空运力,必须能满足积极支援经济建设的同时,又能担负起保卫领土领空等的军事后勤保障和快速反应要求。

因此在2006年初,"发展大飞机"作为国家决策被写进《国家中长期科技运-20试飞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

为了中国人大飞机的梦想

2007年6月20日,运-20正式立项,代号“072工程”。中国数代航空人研制大飞机的梦想,在这个日子里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唐长红和他的团队接过运-20研制的任务后,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参照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同时结合美国C-17的部分特点,对其内部构造和空间作拓展改制,使运-20的空中运力和作战半径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现有的俄制伊尔-76运输机稳定性虽好,但因设计初始空仓尺寸等所限,不能方便运输重型装备如主战坦克,并且缺乏简易厕所与必要的烹调与休息设备,极大限制了战机的远距飞行能力。

而运-20将有效载荷定在65吨,比伊尔-76载荷大,比美国C-17机型78吨的载荷重量要轻;最大起飞重量200~220吨,可运送99型主战坦克;航程达4000公里,足以覆盖全中国领土。

为了早日研发成功,唐长红和他的团队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甚至通宵不眠不休。

唐长红的办公桌上,便摆放着一张他们工作的大楼夜景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凌晨四点半,在这个时间点上,照片上面的每一间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

“为了向国家贡献更多、更好用的飞机,我今天的一切付出都值得。”这是唐长红的口头禅。作为总师,在攻关最困难的时候,他总能拿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来。

有一次,飞机燃油导管出现了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无论研究人员怎么调试,都没有办法解决。面对焦头烂额的调试员,唐长红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来试试!”

坐在电脑前的唐长红,用极快的手速开始了演算。在清脆的键盘声中,三个多小时过去了,一个准确、简洁的调试方案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真没有想到,唐总对具体问题的研究竟然如此深入!”时至今日,那位调试员对唐长红仍然充满了敬佩之情。

作为一位工作千头万绪的总设计师,唐长红恨不得把每一分钟掰成两半来用。在一次吃饭时,他突然想到了某个技术问题,于是对着服务员大喊:“拿点纸来!”

不明就里的服务员拿来了一叠餐巾纸,唐长红却全然不觉,就在餐巾纸上推导起了公式。

在一同吃饭的同志们惊诧的目光中,唐长红硬是靠着几张餐巾纸,解决了这个困扰他多日的难技术难题。

“要想把飞机安全送上天,我们画的每一条线,出的每一张图,每一份技术报告,提供的每一条曲线,每一个数据,都必须有根有据,不能有任何马虎。”这是唐长红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每次做方案时,唐长红总会提醒大家先作一个假设:假如这个方案失败了,会是什么原因?这种反推法不但能时刻给设计人员以警醒,而且保证了方案设计的周密性。

正是这份严谨,才保证了运-20在各个方面的出色表现,让“运 -20”以 66 吨的最高载重量,跻身全球十大运力最强运输机之列。

唐长红一直把运 -20的研制当成一次长征,因为他知道,在研制中,他和他的团队会有无数的恶仗要打。

2009 年 12 月 25 日晚,总装厂房亮如白昼,运 -20物理样机集成完毕,第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随后,唐长红的研制团队对样机展开了各种试验,光是“鸟撞试验”,便进行了 50 多次。

2010年12月30日,大型运输机研制终于完成了首架飞机的结构发图。在这场与时间的竞赛中,唐长红和他的团队成员每周工作 6 天,每天工作11 个小时,用5 年的时间,完成 了其他国家8~10 年的工作量。

那段时间,唐长红经常通宵达旦地拼命工作,除了腿脚肿胀之外只能穿着步鞋之外,他的面色也十分憔悴,仿佛老了好几岁,看了实在让人心疼。

一飞冲天的运-20

运 -20 融合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它采用了超临界机翼,飞机飞行的速度变得更快,还可以大量节省燃油。

运 -20 拥有巨大的运载能力,它可以一次运载 66 吨物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 220 吨。

为了保证满载时能够在机场安全起降,运 -20 的双脚采用了多支柱多轮式的起落架。

2013年1月26日,运 -20 迎来了它的第一次试飞。所有的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它究竟能否一飞冲天吗?站在机场跑道两边的设计者们都在期待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小飞机讲尾旋,大飞机讲失速”,运 -20试飞过程中,失速被视为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科目。

失速指的是当飞机的迎角增加到某一数值后,飞机的升力系数不升反降,导致飞机升力迅速小于飞机重力,飞机便会很快下坠。

飞机失速测试,是运-20试飞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首飞试飞员邓友明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试飞时4次进入失速状态,但全都成功改出。

14 时 48 分,编号“001”的运 -20返回机场上空。这个大家伙边飞边摇晃机翼,以空军特有的礼节,向地面的唐长红和他的团队致意后,稳稳降落在机场跑道上。

这次成功试飞,意味着中国空军向战略空军层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座里程碑,唐长红和他的团队成员一个个欢呼雀跃,很多人喜极而泣。

运-20有个响亮的正式名字——"鲲鹏",但唐长红还是喜欢用“胖妞”来称呼这个胖胖的大家伙。

因为眼前的这个“胖妞”相比C919,除了发动机暂时使用俄罗斯的D-30KP2发动机以外,基本实现了自主设计、制造、组装,包括它的关键子系统如飞控系统、航电系统、环控系统、机电系统、燃油系统等,都由国内自主研发完成。

在不久的将来,国产的涡扇20发动机也将会逐渐替换掉D-30KP2发动机,到时“胖妞”将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制造。

所以唐长红喜欢喊它“胖妞”,因为在情感上,“胖妞”就像是唐长红的亲生孩子。

国之重器运-20

作为全球大型运输机家族的新成员,运-20与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日本C-2运输机、美国C-17运输机等机型相比,到底谁更强?

俄罗斯伊尔-76由于设计年代较早,和运-20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而日本C2运输机的机身上由于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虽然能降低重量,但结构强度也大大降低。

飞机一旦承受较大过载,很有可能会发生机体变形,甚至在空中解体。所以比起华而不实的C2运输机,运20的运载能力是C2运输机的一倍还有余。

客观地说,相比美国C-17运输机,运-20还存在一定差距。即使运-20能和C-17一样,具备跨洲际战场投送能力,但运-20的发动机推力不如C-17,所以短距起降能力相对逊色些。

一直以来,中国空军加油机、预警机、高新机等特种飞机数量相对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要求中国必须拥有军力战略投送能力以保卫自己的利益。

而大型运输机恰恰能起到作战部队的快速部署和物质的快速输送作用,不仅能有效威慑敌人,还能实现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也是运-20对于中国空军有着完全不逊色于歼-20意义的原因。

运-20的最近一次亮相,是在2021年9月1日,奉中央军委之命,执行赴韩国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任务。

参与执行这次任务的空军航空兵某师参谋长丁毅,在接受采访时说:“执行此次任务,我们肩负的是党、国家和人民的情感和愿望,展示的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作风和形象,也是大国空军战略核心投送能力的实际体现。鲲鹏振翅,再度启程,接烈士回家!”

目睹“胖妞”翱翔在蓝天之上,唐长红这位“中国造飞机领军人”曾欣然作诗一首,表达了一个老航空人的情怀:“战,万人铸就撒手锏 ,血溶泪,钢铁英雄汉;战,千日精砺磨一剑 ,智与慧,风采写蓝天;战,长空霹雳银蛇闪 ;情铸威,“飞豹”卫河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