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
笔墨是智慧的犁铧。
费孝通的社会科学经典名著《乡土中国》,虽然短小精悍,但却深刻隽永,颇有“大家小书”之风。
此书由十四篇小文章组成,一百多页,是费先生在大学时思考创制的授课讲义。
回答了千年来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问题,即乡土社会。
所谓乡土中国,并不是中国社会具体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费先生在论述问题时,提出了各种独特的见解。这些不同凡响的认知,值得我们学习。
浮士德式:在冲突中经营爱情
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
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
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序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就愈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
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想起了许多情侣间的吵闹纠纷,确实如此。
感情有了问题,大多就是不承认不同,不承认变化引起的。
美国威尔逊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个性的工程师。
歌手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书中道出她和老公的相处方式。
虽然听起来有点极端,但承认了爱情双方的个性,是一种可行的相处方式。
一起回家,一个往左,一个往右;
卧室、书房独立,只共用厨房和餐厅。
这是因为刘若英和丈夫都非常注重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追求自由和自我的灵魂。
确实,婚姻不是两个人变成一个人,而是独立的两个人在一起生活。
我自由,你也幸福,这就可以了。
小苏最近看到朋友就诉苦,数落老公小伟的不是。
谈恋爱时,每天接送上下班,节日总有礼物和鲜花,永远甜言蜜语地腻在一起。
可是,婚后,小伟总加班,小苏只得每天自己搭公交。
回家后,小伟也不像以前那样陪着,天南海北闲谈一番。
相反,老窝在书房看书或玩电脑。
小苏就跟小伟闹,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僵。
小苏的烦恼源于她误解了爱情,她以为爱情就是永远充满激情。
她不懂情感的变化过程,最终总会归于平淡。
而且,人跟人交往,是有一个“温热有隙效应”的(即两个燃烧的物体之间必须相隔一个合适的距离才会燃烧得最充分)。
人也一样,有了距离,才更舒服。柏杨都说过:
爱情不是永恒的,所以必须不断地追求。
我们只有不忘经营的初心,才能得到爱情的始终。
差序格局:在顺替中珍惜至亲
北大马戎曾说:
如果中国社会学家当中有谁提出了什么理论可以算是中国人特有的贡献的话,首先就应当是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归纳出的“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认为,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广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
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换句话说,以“己”为中心,家人就是最接近圆心的那道波纹,与我们紧密相连。
至于那些“一表三千里”的远亲,有时与我们发生联系的几率微乎其微。
孟子就此曾作了个形象的比喻: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意思是:
各种东西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您想让它们完全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
短暂的人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关系,我们不可能“兼爱”,而是要懂得区别对待。
刷屏的网红丈夫陈超产的事迹让人泪目。
2022年3月13日,在南京打工的安徽亳州陈超产王雪丽夫妇,租房着火,居住在3楼的他们不得已跑到阳台。
没想到,不久,阳台也被火势包围。
3个孩子在老家,他和妻子,肯定得一个活着回去。
陈超产迅速把老婆拉到阳台外,自己站在阳台内,双手死死拽住妻子。
即使浑身被烧得通红,陈超产也没有松开,他不想让妻子掉下去或被烧。
甚至他的脚底板,已经烧得都露骨头了,还是死死地拉着他的妻子。
等到消防队员赶来,烧伤面积高达98%的陈超产还是不肯收回手,又和消防队员合力救他的妻子。
3月22日,不幸传来,陈超产因伤情恶化在医院去世。
叹息之余,我们大家心里应该都明白,余生要好好善待身边人,因为他们才是我们一生的牵挂和归宿。
礼治秩序: 在批判中拥抱传承
礼,这个存在着的传统,是个褒贬不一的概念。
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在葬礼上妻子就得用火烧死,这是当地的礼;
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 几个人头回来,这是当地的礼。
在中国,要孝顺父母,尊敬长兄,友爱弟妹,这是为人子女必须的礼。
那么,对于礼,究竟应该持有什么态度?
曾子的回答是易簀。
没有做过大夫的他,病重时朋友来探望,谈话时曾子了解到自己无意间用了大夫专用的席子,这是一种“非礼”。
知道真相后,哪怕是处于弥留之际,曾子依然命令儿子给他更换席子。
刚换完,他就无憾而终了。
他是个用生命捍卫礼法的人。孔子也是。
当子贡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羊废去不用时,孔子说:
“你爱惜那只羊,可我爱惜那种礼教。”
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取消这种残忍的行为。
在礼面前,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拥有批判思维很重要。
对于古人推崇彰显等级制度的跪拜礼,自然是弃之不用。
毕竟时代发展了,我们不能削足适履。而对于那些好的传承,我们应该坚持。
就像抗战期间在昆明乡下的费孝通,初生的孩子出“假牙”,一种寄生菌,啼哭不止。
当地的礼俗,不看医生。
只要用咸菜和蓝青布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就痊愈。
费老采纳了,果然效果绝佳,孩子病好了。
而“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的千年礼治思想在当今的人际交往中还是堪称精髓。
知乎上有位网友抱怨:
“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总喜欢跟我一起玩。
但是吃饭看电影等等的钱都要我出,她总说没钱。
可是化妆品她买不少,我该怎么办?
她老缠住我,我很无奈……”
这段不礼尚往来的关系甚是尴尬,友情也在摇摇欲坠中。
确实,一味索取而不付出,是人际交往的大忌。
不要标榜自己是个不拘小节的现代人,就可以占尽他人便宜,最终,只剩形单影只。
▼
费孝通认为,每个社会都为其成员的生活方式规定着一个谱法。
为了方便打个不太完全恰当的比喻,像是一个演员在戏台上都得按照指定了的角色照剧本规定的程序进行表演,每个歌手都得按谱演唱。
但大家一定要记住,就像《红楼梦》,同样的剧本,87版演成了至今无法逾越的经典。
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浮士德式的冲突中经营好爱情;
在差序格局的框架中珍惜眼前人;
在评判中拥抱传承,在理解中抛弃偏见,温暖向前,不负此生。
作为一本社会科学类书籍,很多人可能认为《乡土中国》更偏向于学术。
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处在社会中,每段生活的剪影,都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
想了解大师如何看待生活真谛,推荐费孝通先生这本《乡土中国》。了解我们自身。
了解我们内心的思想受什么禁锢。
也了解我们的未来,该如何前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