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贾玲的《热辣滚烫》成为2024年春节档头部电影,现在上映8天票房27亿了,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贾玲凭借两部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可以说正儿八经的中国女性电影人第一人,,说实话,我个人对于这部电影观感复杂。
因为之前也写过,从中国电影人角度来讲,贾玲绝对是值得鼓励的。因为像章子怡那种巨星不知道自己拼搏拍电影,流量大花,中花和小花天天撕来撕去,结果让贾玲闯了出来。确实讽刺,但贾玲是不是成了榜样。
但这部电影本身是翻拍,同时质量除了减肥并没有特别优秀,却吸引了最多数量的普通观众去看,这就像《满江红》一样。
这就是目前掌握网络评价规则的主流年轻观众的选择,还有纠结和分裂。一是电影本身不是神作,票房却太高了,网上质疑挺多的,这就跟《李焕英》是一样的。二是《热辣滚烫》翻拍和减肥的营销噱头太强了,电影先天不足。
电影没有上映营销铺天盖地,这也不是现在年轻观众喜欢的方式。现在网友对于上映的电影对于评价只有两种声音,不是神作就是烂片。这么多负面叠加的作品,只要质量没有特别好,口碑肯定就会比较差了。现在电影上映某些群体声音还很大,电影下映肯定争议巨大。
减肥100斤?疑似只是营销,贾玲新片是否“诈骗”
阿米尔汗在拍《摔跤吧,爸爸!》以及小李子拍摄《荒野猎人》都做过减重处理,其中小李子是减40,阿米尔汗减52,都不及贾玲。其实包括放出来的现在的片段也能看出来点。有些片段贾玲明显是要比近两年的银幕形象胖的。
她先增重然后再减重,相对于她增重前,她没减非常多,但从她最巅峰的体重减到后来的样子100斤,国内很多演员其实都算特型演员。比如《武林外传》里李大嘴就是被导演要求增重保持形象。
无论贾玲营销如何,她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角色特定要求才去做的。大家日常生活想要减脂还是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热量缺口。因为考虑到剧组要拍摄,所以贾玲这个增重减重的过程甚至是有相应的时间表的,具体到多长时间拍摄的时候增重,以及到了哪个时间点必须马上开始刷脂减重,毕竟贾玲晚减重或者晚增重耽误的是整个剧组的人工等各项费用。
至于站在拳击台上打拳如何如何,这个只是电影拍摄而已,又不是真的打拳击。只能说贾玲非常敬业,因为无论是增重还是减重她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2个阶段对身体的伤害都是不低的。
但作为电影本身来讲,这个似乎不是最重要的,毕竟贾玲再胖,再减肥都是为了角色。
我其实最难受的是乐莹说话的语气,如果学拳击之前说话是那种心虚又窝囊的感觉,还可以理解,但是拳击之后说话还是那种窝囊语气,没有力气没有底气,这跟她的改变完全不搭啊,后面她拒绝雷佳音演的教练的邀请时,说话内容是自我的,但语气还是之前说话的讨好感,让我爽又爽不到点上,听着浑身难受。
而且,我觉得除了前面那些有争议的剧情,重点的乐莹学拳击的一段拍的太短,虽然都说电影重点不是减肥,但拍减肥学拳击的细节会更燃更好看啊,蜕变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把过程拍出来怎么有对来之不易的成功的喜悦,甚至乐莹都没钱交学费。
沙溢演的馆长之前追求办卡业绩,都没催她要钱,这逻辑就说不通,倒不如把乐莹白天打好几份工,晚上一个人刻苦训练的戏份拍出来,就像我朋友说的,拍乐莹后期光着膀子洗盘子刷碗送快递不比老板做好事预支工资,馆长学费延期好看多了,更有女性力量多了?
甚至后面被打成那样也想继续打的动力也有了:我付出那么多艰辛的努力,我怎么能放弃呢,起码打中了一拳也算努力没有白费。这样的赢不是更符合常理吗?
剧情就更不用说了,有些情节拍的太拖沓,雷佳音那个教练同居的戏份完全不需要那么多,也不需要拍的那么细,上节目被表妹背刺的伏笔也不需要埋,甚至自杀也可以当时就讲了,才有触底反弹的效果,反而是电影里的处理方式让观众云里雾里的,到最后揭晓谜底的时候,虽然恍然大悟了,但已经没那种热血感了。
我看电影就是先看情节,故事讲的好不好,电影镜头语言好不好,其他再讨论。比如几年前爆款《摔跤吧,爸爸》本身情节流畅完整,故事是吸引人的,再说阿米尔汗先增肥又减肥(为了年轻时候的几个镜头)确实值得称赞,也不喧宾夺主,服气!
但不能电影在翻拍的基础上勉强合格就拿着一个事可劲营销,有点过犹不及了。
电影合格,贾玲值得鼓励?但《热辣滚烫》真的有点太“资本”了
我个人感觉《热辣营销》质量也就合格,最多偏 优秀,本来对于贾玲减肥和突破还是鼓励的。但是它疯狂营销的手段把我对这部电影的没有太多的好感,这个电影前期宣传的时候就是在拿贾玲减肥100斤宣传造势。
我记得那时候就有批评这种营销手段的了,当然也有一部分自媒体趁势为黑而黑啊说贾玲肯定是用AI造假之类的,这个噱头造起来之后就导致很多大家的注意点从电影本身转移走了,甚至导致很多观众买电影票有一部分就是为了看看贾玲减肥到底是不是真的。
然后上映之后呢,又开始说,啊贾玲减肥占篇幅很小,你们不应该只拿着这个说巴拉巴拉,这部电影贾玲的角色最后拒绝渣男会爱自己啦,真的好棒棒啊比原片《百元之恋》结局好多了。
我真的服了,翻唱区的听众要是敢拿翻唱踩原唱早被人骂死了,绘画区的你要是敢拿着别的画师的图描一遍让粉丝说自己描的这个比原作画的颜色用的好看多了,而且原作版权我买了啊,大家可以想象评论区是个什么场景。
怎么电影就这么理直气壮啊,看得着实让人火大,真的过犹不及了。
那么,这部电影为什么会大卖呢,我个人感觉可能是因为近些年普通人生活条件好,导致大多数人体型都上来了,然后不管男女,只要你在任何线上线下说一句“我又要减肥了”,就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哪怕后续成功与否。
社会上弥漫的这种人人都要减肥的状态,才有了这部电影,宣发自然也是靠着传播焦虑。然而大多人看完电影真的只是电影而已,并不会有实质性的措施,所以就有人出来骂电影还是不真实(影迷骂电影不行就不提了)
人就是这么庸俗,她即便不以减肥100斤作为宣传,去看过的人也一样会讨论这一点,电影传达的那些对自己好一点什么的观念大部分人无法感同身受,但贾玲前后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有人说了,你可以不减肥拍的高级一点通过人物的表演来突出前后两种状态,但我想说这样可能拍出一部好片但是可能没多少人看,而且这种做法可能风险也是极大的掌握不好可能就是一部平平无奇的片子,能拿出来说的点都没有。
贾玲赢了,中国电影却输了
我看到贾玲宣传减肥,我就预感这电影质量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她花太多时间在减肥这个电影以外的因素上。不仅极耗精力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感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真正花在电影本身打磨制作上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
说实话,如果情节好,直接用胖瘦特效也不影响电影完整性。既然做电影那就少搞场外那一套。现在回想起来,这电影直到现在网络上的讨论的都是贾玲不容易,贾玲很不容易等等,给你一说,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就是这样。
影片后半段贾玲已经完全取代了乐莹这个片中角色了,最后的拳赛好像真的就是贾玲的比赛,不是乐莹的比赛。其实贾玲导演的两部电影都有很多影片之外的场外因素给的加成,我不想称之为手段,其实手段也未必就是贬义,毕竟贾玲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值得肯定。
单纯回到电影来说,这些场外因素让观众到底是沉浸于电影还是为了看贾玲?这个就很模糊了。现在想想,电影在最后字幕里有一段花絮,贾玲在拳台上说,特意扎了个拳击的小辫,她说她只要打中对面专业拳手一拳她就很满意了。
后来也是打中了这一拳,现场欢呼,这段花絮恰恰就是说明了电影最后,贾玲和乐莹已经夺舍了,拍的是贾玲。电影里乐莹赢的自我标准甚至没有花絮里贾玲打中一拳就算赢的标准来得实际和可信。所以电影最后的乐莹,要是脱离了观众对贾玲的熟悉,脱离了对贾玲自我表达的预期,那么乐莹确实是动机不足,标准模糊的。
贾玲确实赢了,但中国电影要都这么搞,那就真的要输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