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败家子”,一夜输光100多套房,最后饿死在自家门口 自古有句话:“富不过三代”,这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现实。 家族企业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接班人的问题。家族企业大多白手起家,打下江山后也希望将子女培养为接班人。但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富二代”、“富三代”,却不一定能实现长辈的期望,最常见的是:“第一代”艰苦奋斗,“第二、三代”喜欢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这一点,在“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继承人盛恩颐几乎将他的所有家产败光,只留下几间祠堂。
接班人问题 光绪二十八年,父亲盛康去世,盛宣怀在苏州留园准备开始“丁忧”守制。那一年他已经虚龄满了五十九岁,是真正的六旬老翁,花甲之人,他要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 到这一年,盛宣怀手中已掌握了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总局、汉冶萍煤铁厂矿、中国通商银行以及华盛纺织厂等一大批官督商办或商办的企业。 想到这些年来创业的艰辛和守成的艰难,盛宣怀不敢在接班人的问题上掉以轻心。 他认为要继承和发展这偌大的一摊子产业,当好盛氏大家族的掌门人,就必须在人品、德行以及知行才干上都出类拔萃,为盛氏家族各房所认可、称道。
子女众多 盛宣怀的子女可分为前后两大拨。 前头包括原配董夫人所生的三子三女以及由刁氏如夫人所生的四小姐在内,共三男四女; 后面则包括庄夫人及刘氏、柳氏、萧氏四房妻妾共生育五男四女,其中六公子和八公子夭折,剩下的刚好也是三男四女。 在这六个儿子中,次子和颐早年就过继给了二弟为嗣; 出生于庚子年的七子昇颐还只有七岁,尚在幼龄,所以盛宣怀的接班人实际只能在长子、三子、四子和五子四个儿子中考虑。 盛宣怀的这两拨儿女前后年龄相差很大,三子和四子要相隔二十多岁,所以导致前面一拨的年龄偏大,后面的一拨尚未成年。 比如长子昌颐,这一年他已经四十多岁,儿孙绕膝了;三子同颐也已迈入不惑;而后一拨年龄最长的四子恩颐,却只有虚龄十六,还是个懵懂少年。
弃长子选幼子 按常理来说,盛宣怀的接班人就应该在年富力强的长子或三子中考虑,但盛宣怀偏偏把他兄弟二人撇到了一旁不予考虑,而宁愿在年幼的两个儿子中做出选择。 盛宣怀这样考虑是有理由的。 首先,长子昌颐和三子同颐都已不再年轻,他们接受的也都是旧式传统教育,几十年来舒舒服服地生活在大家庭的庇护之下,生活安稳,衣食不愁,不思进取。他们没有机会像他们的父亲那样,年纪轻轻就进入李鸿章幕府,经受了洋务实践的种种历练和磨难。 在盛宣怀看来,他们并不具备掌管这么一大批洋务企业的能力。 其次,在盛宣怀的计划中,这个接班人将来是要被送往西方去留学的。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语言,更主要的是要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精通洋务,所以从接受新事物上来说,当然还是年轻人好一些。 于是剩下来的,就只有四公子和五公子之间的竞争了。
最错误的决定 四公子盛恩颐,为盛家庄夫人德华所出,出生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十一月。他们自小一块长大,亲密无间,两小无猜。这一年小哥俩虚龄十六,富贵人家的子弟,一对翩翩少年,明眸皓齿,丰神韶秀,在大公馆里惹上上下下的人喜爱。 小哥俩的性格也截然相反:四公子恩颐许是受庄夫人溺爱,从小就染上纨绔之气,公子哥的脾气大,派头也大,爱虚荣、大手大脚,听不得别人说好话、灌迷魂汤;又生来耳朵根子软,遇事爱冲动,优柔寡断,缺少主见,成则飘飘然,败则垂头丧气。 五公子重颐则自幼表现出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文静内向,沉稳有主见,喜怒从不形于色;遇事决不盲从随大流,爱思考,爱穷根究底。 所有人都认为,五公子盛重颐才是最合格的继承人,甚至盛宣怀自己也这样认定,但后来他却违心让四公子盛恩颐做了接班人,做出了他平生最为错误的一个决定。 后世有人评说汉冶萍最后的衰亡,除了抗战这个大的历史背景外,跟掌门人盛恩颐的软弱无能也有极大的关系。
“有恃无恐 ” 而盛恩颐,在意识到自己是父亲的接班人之后,为人、做事更加有恃无恐。 他大把砸钱的“豪举”在上海是出了名的,当时上海的第一辆进口奔驰就是他买的,汽车牌照也别有“深意”,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他的汽车租借牌照是4444,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盛家四公子的车子。 他不仅自己挥霍,还给每位姨太太一人一辆洋车、一套洋房。 但和赌博比,这些都是小菜一碟。盛恩颐曾创下这样一个记录:一夜之间把北京路黄河路一带、有一百多栋房子的弄堂,整个输给了浙江都督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 很容易想象,这样一个人在继承祖业之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有因必有果
1916年4月,盛宣怀去世,盛恩颐正式继承父亲的一切,担任汉冶萍公司总经理、中国通商银行经理等职。
除了继续挥霍外,他还不断做出“卖国”的举动。
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为获得合法权益举行罢工,盛恩颐竟然在日本人的授意下,买通军阀,对安源工人进行血腥镇压。除此之外,抗日战争期间,他还替日本运销鸦片,在日本经营的公司中任职等,人格丧失殆尽。
全国解放后,盛恩颐的房产只剩下在江苏留园门口的几间盛家祠堂的老房子。他的结局很惨,1958年,饿死在曾经是自己房子的门房前。
纵观盛恩颐的一生,前期大富大贵,后期穷困潦倒,有因必有果,不得不说是罪有应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