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董玉歌 淄博报道
58家淄博优质企业、7所驻青高校、第一次企业与院系负责人直接对话、第一次人社与文旅两部门联合出击……
3月19日,2024年“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车”青岛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庞大的阵容、数个第一,既显示出淄博对于人才的渴望,也表明淄博“走出去”揽才有了“新打法”。
向高而行 实处落笔
“您好!我是淄博市人社局局长孙宏业,加您个微信,以后我们可以经常联系。”
“淄博-驻青高校”校地交流座谈会原定3月19日上午10时开启,但淄博人社局的全体与会人员却早早到位,因为他们渴望第一时间就与各高校建立联系。
于是伴随着每一位高校就业负责人的到来,上到书记、局长,下到各区县负责人都会重复一波聊天加微信的操作。原本一个半小时的会议,又硬挤出来一个互相交流的“黄金半小时”,人熟络了,沟通更顺畅了。
3月是招聘的黄金月,淄博人社对此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求。
淄博太渴望人才了!
青岛成为第一站,也是因为丰富的人才资源。
青岛高校数量已达29所,全日制在校生47.23万人,其中不乏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全国知名院校,根据《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力争在青高校(含校区)总数超过32所,全日制在校生总数超过47万人。
“我们在这里举办‘淄博—驻青高校’校地交流座谈会,目的是要全面深化淄博市与驻青高校的交流合作,更好地推动校城资源共享和人才交流,促进更多优秀毕业生到淄博创新创业。”淄博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宏业的开场发言就直言不讳地点出此行目的,这既是职责担当所在,也是信心彰显。
这份信心来自淄博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取得的丰硕成果。近年来,淄博市连续举办“起源地杯”青年足球锦标赛、全国电竞大赛、啤酒节、音乐季等文体活动,建成海岱楼钟书阁、天空之橙、红叶柿岩等一批网红打卡地,使淄博这座古老的城市更加时尚、更加年轻。
这份信心来自淄博人才政策的不断升级迭代。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出台了“人才金政50条”“青年人才来淄留淄16条”“人才强链17条”“品质活力47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淄博对青年人才的吸附集聚效应明显提升。
这份信心来自淄博人社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2023年,淄博人社创新启动高校引才专员计划,选派首期15名专员赴15所省内外高校开展工作,其中就有3名是到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开展工作,选聘168名淄博籍大学生担任校园青年引才大使,其中就有本次7所驻青高校中的22名淄博籍大学生及1名在职教师担任淄博的引才大使。
仅2023年,淄博市各级人社部门就与7所驻青高校联合开展“直通车”活动20余场,大学生就业体验活动10余场,2200余名优秀毕业生选择到淄博就业,其中博士4名、硕士276名、本科1463名,结出了人才交流的累累硕果。
有了前面实实在在的工作和布局,2024年,渴望人才的淄博自然来得更早,期望更大。
精准发力 细节创新
“感谢你们向我们输送了孙建强这么优秀的人才,希望推荐给我们更多优秀人才。”
3月19日下午,淄博市—青岛科技大学政校企合作座谈会刚进入自由交流阶段, 金城医药集团人才发展经理李丽就直奔机电学院负责人,表达了加深合作的意愿。
孙建强是青科大机电学院毕业生,2022年,他跟随老师来到金城医药,一开始只是交流参观,后来被企业的实力和热情打动,就选择留了下来,并很快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称赞,几个部门都抢着要。2023年,到岗仅仅一年,孙建强就被评为“优秀员工”。
本次淄博市—青岛科技大学政校企合作座谈会共邀请到9所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将引才“桥头堡”由高校延伸到对口院系。12家淄博市重点企业、各区县人社局负责同志与青科大相关院系负责人就人才引育、科技转化、项目合作、职工技能提升等方面展开交流对接。在自由交流环节,企业还可以与院系一对一直接交流沟通,表达人才诉求,提升了企业人才招聘的精准度和到岗效率。
这种创新也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认可。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毕业生辅导员管羽说,这样直接与企业沟通可以让学校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课题设置,既提升了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提升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淄博制造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是淄博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淄博人社紧紧围绕淄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和20条重点产业链对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本次参会企业中链主企业7家,链上企业29家,工业百强企业21家,综合百强企业18家,上市企业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很多企业都是身兼多重身份,是提升淄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为了精准服务企业的人才需求,淄博人社根据各个高校的优势学科,提前征集企业需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参展院校,提升招聘效率。
“我是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刚才在齐翔腾达的展位前咨询了,感觉各方面都还挺满意的。”青科大应届毕业生张强表示会进一步跟齐翔腾达保持沟通,希望可以在淄博有更好的发展。
作为进校园招聘的第一站青岛科技大学有4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全球排名前1%,分别为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其中,青岛科技大学化学(Chemistry)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现场齐翔腾达、英科医疗、新华制药等相关企业有大批青科大学生咨询和投递简历。
此次活动先后走进青岛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5所高校,活动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878人次,其中博士4人、硕士758人次、本科1116人次,取得丰硕成果。
向深向宽 久久为功
“近3年,有1400多名青科大毕业生到淄博就业,更可喜的是,2023年有两名博士生到东岳集团任职,这说明淄博对于高层次人才也有了很强吸引力。”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长兼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华在介绍情况时,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因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淄博引才大使”。
淄博在青岛科技大学有“引才专员”“引才大使”“校园青年引才大使”,涵盖政府、学校、学生三个方面,可以说在这里扎下了根。
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近几年,青岛科技大学毕业生去淄博就业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2020年为3.61%,2022年为4.76%,2023年为5.64%。
更值得一提的是,淄博市政府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已经成为人才引流基地。青岛科技大学每年去基地轮流实习的学生在2000-4000人,此外还开通了名企直通车,与新华制药、英科医疗建立了就业体验和技术合作。
不仅仅是青科大,淄博与多家驻青高校都建立了深度合作。2021年,淄博市政府与山东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共建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框架协议,与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了沟通交流,拓展了合作领域。
近年来,淄博市和各区县人社局与6所驻青高校签订了人才引进合作协议、政校企合作交流协议,共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人才工作站,为未来的人才引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校地合作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宽度”,淄博人社局创新“一城多校”模式,与38所高校新建人才引进合作机制,以城市为发力点联动驻地多所高校,高频次开展“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车”活动139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08万人次,开展“大学生就业体验日”活动132场,参与师生1.06万人次,2023年全年引进大学生4.3万人。
“人才招引不仅仅是每年3月或者9月的一项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常态化、长期化的系统工程。”孙宏业表示,常态化要一方面调动淄博企业的积极性,让他们经常深入高校,直通院系;一方面邀请学校老师去访企拓岗,邀请学生去实习实践,增进了解。长期化就是不只针对毕业季的学生,从学生入学就可以让他们走进淄博,了解淄博,等他们毕业时选择淄博会更加坚定和从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人社部门还联合市文旅局,组织10余家文旅企业和景区走进各高校,推介淄博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介绍“齐惠游年卡”及优惠政策,并开展“青春文旅推荐官拍淄博”活动,打造直通车“引才+文旅”升级版,诚邀青岛学子做客淄博、落户淄博。
淄博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优秀青年人才的加入。接下来,有了“新打法”的淄博人社将以更大的力度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加大与各高校的合作力度,建立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机制,切实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更多青年才俊在淄博筑梦起航,助力淄博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