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丁。

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下面这张像是某旅行社宣传海报的图片,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及老丁的几个微信群里流传开来。在一张貌似俄罗斯红场阅兵的图片下,海报上“海参崴大阅兵”这几个大红色的加粗大字可谓赫然醒目,并缀上了一个烫金色的带状背景。对于这个珲春(位于吉林省)起止的所谓“高品小包团”四日游,海报上还有一些用金色或红色字体标注的宣传语,像是“5月9日俄罗斯胜利日”“俄罗斯79周年胜利大阅兵,亲临感受战斗民族军事盛典”等。

作为一个几乎没有之一的最爱阅兵民族,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9周年的红场阅兵式将于今年5月9日在首都莫斯科举行。按照往年的惯例,当天除莫斯科红场外,圣彼得堡、加里宁格勒、海参崴(俄称符拉迪沃斯托克)等一些俄罗斯的主要城市,也会举行不同规模的阅兵。比如在去年5月9日,海参崴就举行阅兵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

按说旅行社在5月9日前后组织国内旅行团赴海参崴旅游,本也没太大所谓。但在海报中如此突出地展现所谓“海参崴大阅兵”,佐以“胜利”“战斗民族军事盛典”等字样,这就摆明了有种揭国人历史伤疤、给人添堵的意味了,尤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感

老丁还注意到,在一些旅游类公众号近期发布的相关文案中,还有些让人读来很是五味杂陈的段落,像是下图中的这段:“街头上人们自发的举着自己先辈的照片,纪念已故的老兵。大家慢慢走在游行街道上,跟在整齐有序的军队后面。一浪高过一浪‘乌拉’的声音,振奋人心,让你不得不多停留下用心感受这氛围。”

稍有些历史常识的人或许都知道,作为当下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俄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海参崴原为中国领土。1860年11月,沙俄强迫积贫积弱的晚清政府签下《中俄北京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把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沙俄,并将其易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在整个19世纪下半叶,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鲸吞领土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如今在看待海参崴这片曾经的中华故土时,一般国人的感情都比较复杂。自打失去了海参崴,就意味着中国东北地区丧失了这个优良的出海口、不冻港,其背后承载的是一段历经百年的屈辱历史。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年2月印发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其中第十四条规定,八个与俄罗斯有关的地名应当在地图上加括注表示,首当其冲的便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参崴”。

虽说不应让历史像绳子一般束缚住当下的手脚,但俄方近些年的一些做法,却颇有种当初趁你之危从你碗里夺食,如今得了便宜还要到你碗边吧唧嘴的感觉。2020年7月2日,俄罗斯驻华使馆微博发布消息,纪念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博文更似是无意更像有意地说道,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历史始于1860年,当时俄罗斯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港口,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为“统治东方”。

这条颇具挑衅意味的微博,在当时引发了民间的强烈反弹。连当时还没退休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都说,他反对俄罗斯使馆发这个微博,这是基本态度。在他看来,俄罗斯使馆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这样写不是对中国公众尊重的一种表现,而这种表现与该使馆增进中俄两国民间友好的使命之一不相符合。只不过到了去年5月,有这么一则消息又在网上广为流传——俄罗斯高调纪念《瑷珲条约》签署165周年。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国内一些人对此的反应,颇有种“虐你千百遍,待他如初恋”的味道。像是“左派”大V司马南,他曾在屏幕前杀气腾腾地说,对于那些拿中俄历史说事,影响中俄今天的战略伙伴关系的人,应该“格杀勿论”。以及在上个月,一位在国内还算有些身份的男士,借助手机上的同声传译软件,于莫斯科红场对着一群俄罗斯年轻学生大言不惭地说,“我希望中国部队早日出兵,战胜西方国家。中国和俄罗斯在一起,把北约打败,把法国打败”。

说回那张旅游海报。回想历史上的种种不堪,“海参崴大阅兵”几个大字上方的那张阅兵照片,甚或就给人一种曾被铁蹄征服的巨大屈辱感。这是谁的“胜利”?又要让国内的旅行者去“感受”些什么呢?难不成邻居霸占了我们家的房子,我们还要跑过去称赞他们家的房子变大了?以及感受他们那种“胜者为王”的倨傲与睥睨?

容老丁说句难听的,睦邻自当友好,但千万别去犯贱。您说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