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经典战争片《平原游击队》。影片中机智勇敢的主人公双枪李向阳,赢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喜爱。在后来的数十年中,双枪李向阳这个经典形象曾多次被搬上荧幕。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受到万人敬仰的抗日英雄,在近几年的荧幕上却被一些观众称为“抗日神剧”。

李向阳的形象最早出自于小说《平原枪声》,后来又被改编为电影《平原游击队》,上映的时间是1955年。影片上映的时候,距离抗日战争胜利刚刚过去了10年,很多经历过这场惨痛战争的人都还在世。所以,当时的人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来不怀疑影片中武工队的真实性。可是,在数十年后的今天,观众们有很多不了解当年战争的残酷,也不了解武工队的功绩。想当然的认为,武工队和李向阳也是“抗日神剧”。事实上,李向阳的原型,著名的抗日英雄郭兴将军,当年在抗日战场上的经历,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郭兴,1924年11月出生于河南辉县,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上校军衔,1988年10月以少将军衔从北疆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退休。2018年11月29日去世,享年 95岁。郭兴将军一生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他年轻时的经历则更加的传奇。靠着营长给的这2支枪3发子弹,一年后不但为我军发展出了一支100人的敌后武工队,后来更是成为了军区司令员。 1938年2月17日,日军沿平汉线侵入了郭兴将军的家乡河南新乡。当时只有14岁的郭兴,在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之后,心里暗暗立下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志向。1940年的某一天,郭兴在家乡遇到了一支八路军队伍,随后就瞒着父母偷偷的参了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这一年,郭兴刚满16岁。

郭兴参军的时候虽然只有16岁,但是头脑灵活办事可靠,很快就获得了上级和战友们的一致称赞。在郭兴17岁的时候,因为能力特别出众,上级决定让郭兴带领另外两个战士回到家乡发动更多的人参加抗日,组建敌后武工队。在临行之前,营长专门找郭兴进行了一次长谈,并且给郭兴定下了一个目标:以1年为期限,组建一支连级规模的武工队,并且要至少消灭5名日军100名伪军。

用1年的时间,组建一支规模达到连级的武工队,这对于只有17岁的郭兴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挑战。而且,因为当时八路军本身装备就非常紧缺,所以郭兴获得的装备也非常“寒酸”,一共只有2支枪3发子弹。三个人,2支枪,3发子弹,这就是日后威震敌胆的敌后武工队的雏形。

郭兴面临的困难无疑是非常艰苦的,甚至连人手一枪都做不到。但是,郭兴既没有抱怨,也没有推脱,而是爽快的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带着两个战士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组建敌后武工队。并且在不久之后,郭兴的队伍就由3人发展到了40人。在接连取得多次胜利之后,郭兴的队伍缴获了大批日军物资。郭兴自己也挑了两把盒子枪别在腰上,双枪郭兴的名号,让当地的日伪军心惊胆战。不到1年的时间,郭兴就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

一些观众不太了解敌后武工队当年立下的功绩,认为荧幕上把敌后武工队描述的太过于夸张。实际上,关于敌后武工队的经历,电影还真没瞎拍。例如,1941年12月,敌后武工队突袭县城日军总部。当时正值中午,疏于防备的日军完全没有预料到武工队大白天的就敢入城,短短20分钟就被武工队打死了十几人。还有1943年夏天,日军从新乡掠夺了10万公斤的粮食,准备运送到太平洋战场。结果也被郭兴的敌后武工队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还有夜炸洋桥、夜袭日军炮楼等等一些列壮举,郭兴和他所领导的敌后武工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观众眼中不可能的事情,对于当年的武工队来说,也许就是家常便饭一样的简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