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6日一入夜,萧明华在师大附近的家门就被敲响了。
门一打开,是两个不认识的男子,对方取出保安司令部的证件,希望萧明华跟着他们走一趟。
萧明华从容不迫地请他们进来,询问对方是不是警察,是不是要去很久。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以后,她提出要把挂在窗户外面的旗袍收进来,免得下雨打湿了。
对方怕萧明华要趁机逃跑,就提议代她收取,萧明华答应了。
带着萧明华离开的过程十分顺利,没有什么人跳出来阻拦,两名男子一直到带着萧明华上了车才松了一口气。他们一路押解萧明华前往保安处接受审讯。
但其实危险警示的信号,早就在取下旗袍时就传递给我方了。
萧明华真实身份究竟如何?她又发送了什么信号呢?
(萧明华)
天才少女一心报国
萧明华国文学得很好,19岁从重庆师范毕业以后,就在当地教孩子们读书。
学校推荐国语老师培训的时候,把优秀代表萧明华派到了青木关,她学得很认真,深感自己的不足,于是根据规定,在当地任满两年以后,又考上了女子师范的国文系继续学习。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萧明华的父母和兄长们一直都很支持她读书,这也坚定了她本人学成报国的决心。
她对心理学也很感兴趣,有一次,朋友说想要给她介绍一位心理学教授认识,方便咨询学习,没想到几个人一见面,竟然都是老熟人。
朋友要推荐给她的老师,正是她此前在重庆就结识的朱芳春教授。
相互熟识,学习氛围十足,几个年轻人从各自的经历聊到国家大事,再聊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几个人就这样成立了学习小组,朱芳春注意到萧明华对红色思想的在意,也会时常推荐给她一些书籍,和她一起探讨革命理论。
(萧明华,右二)
萧明华在这一时期参加过几次学生运动,但她认为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就主动找到朱芳春教授,提出了一个将要改变自己命运的请求——想要入党。
一开始,朱芳春还想掩饰推辞,但萧明华那么聪明,经过了这些时日的相处,她早就确定这个一直向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教授就是共产党人。
萧明华说:“我知道老师一直以来的良苦用心,我也愿意接受组织上的考验,如果我能加入共产党,我想我一定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肖春芳身份特殊,现在几乎已经是查无此人的状态了。
他除了是党员以外,其实还是一位地下工作者,他曾经向萧明华明确指出,一旦入党,不论是情报还是其他的任何工作,不仅仅任务会非常艰巨,而且很容易发生危险。
地下工作的战场上到处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除了要了解社会主义的红色思想,更需要牺牲的信念和精神。
他还给了萧明华几天时间考虑,但萧明华十分坚决,她早就已经决定了要把自己奉献给国家,她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赴台任教,发展革命
萧明华快要毕业的时候,很多学校都向她发来了邀请,其中就有北京当地的高校,这些学校都希望萧明华能够来教国语应用。
萧明华的国语水平很高,她经常会去参加一些交流会,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学习,通过和书友之间的相互探讨,她的专业水平大幅度提升。
给下一代教授国文,正是她求学多年以来的梦想,教书育人也是她理想中的事业。
但此时,国内局势暗潮涌动,我党内传来情报,表示国民党很可能想要撤离大陆,前往台湾。
巧的是,萧明华在台湾的恩师,我国著名学者台静农先生在台湾大学同样对萧明华发出了邀请。
萧明华的文章曾经被我国著名的战地作家谢冰莹赞扬“有灵气”,谢冰莹总说,在文学方面,萧明华将会是新生代女作家的第一人。
台静农先生认可自己这位学生在国语方面的成就,希望她能不辞辛苦前往台湾,给台湾学子传授国语。
所有的功名利禄都不能阻挡萧明华为国奉献的决心,为了能在台湾发展情报工作,萧明华接受了老师台静农的邀请,毅然前往台湾任教。
(台静农)
朱芳春给了萧明华几天时间让她回家告别父母。
此去台湾,作为地下工作者和共产党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将会平平安安地回到大陆,因此如果后续出现任何问题,这次告别也算是提前同家人的诀别了。
萧明华希望能多和家里人相处一段时间,因此没有参加毕业典礼,她直接回到家中以后,看着父母的身影还是忍不住泪如雨下。
萧明华感到万分歉疚,自己在外奔波多年,不知道什么时候,父母已经年迈体弱,到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了,可自己却不能在身边尽孝。
萧明华像儿时一样,伏在母亲的膝头,她在梦中向母亲喃喃道歉,却被温暖的手掌拂过头顶。
萧明华接受了台湾师大的邀请。
师大附近不仅安静,而且方便她前往《国语日报》进行投稿。
它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使用国语注音的报纸,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它彻底解决了日本在台的语言文字殖民问题,发行量大,影响深远。
萧明华除了在学校任教以外,还成为了该报社的编辑,希望能够利用国语注音为台湾做一些实事。
萧明华安顿好以后,没过多久,朱春芳就在组织的调令下来到了台湾,化名于非。
他们很快就举办了婚礼,用夫妻的身份作为掩饰,参加当地政府举办的科研会,意图扩大社会影响,并借机开展工作,培养革命积极分子。
作为老师的萧明华具有天然优势,队伍很快就发展起来,萧明华还挑选了一批中高级的队员组织了读书会,借机宣传共产主义。
革命的势头不断高涨,49年初,因为解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群情高昂,有一位同志还在学校的合唱团里组织大家学习《东方红》。
萧明华得知以后,向他耐心地解释:当下的局势并不稳定,发展革命也需要注意循序渐进,要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6月,因局势的变化,组织上指示萧明华二人获取相关的军事情报,所有的宣传活动都转入了地下隐蔽进行。
萧明华身上的任务繁重,她是学校的老师,日常教学和科研已经花掉了她大部分精力,她担任着每日发行量16版的编辑工作,又要兼顾情报工作,因此日渐消瘦。
许多人都希望她要保重身体,但萧明华总是点头答应后依然加班加点,总是认为自己吃点苦不算什么,早一点把情报送出去,前线的士兵就会更安全。
萧明华工作组的成员在建国初期的那段时间里,连续多次给我方送出了重要情报,为解放军收复沿海岛屿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但他们这段时间以来的行动被有心人盯上了。
形势严峻,被捕候审
很快,随着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萧明华等人的工作进行得越发被动。
2月4日,萧明华就要过28岁的生日了,她的哥哥专门从老家来到台湾,结果当天就有两个陌生人借口要找于非闯了进来,还把家里翻了一遍。
萧明华神态平常,用待客的礼节接待了他们。
他们平时自然不会把文件带到家里来,朱春芳当时还在外面忙于地下工作,也没有回来,那些人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只好离开了。
萧明华明白可能是情报交接上出了问题,就赶快安排哥哥回家,让哥哥遇到任何事都不用紧张,他们没有其他任何联系,只是亲属而已。
她的二哥有了一个猜想,但来不及确认两个人就分别了,只是没想到这次分别过后,他就再也没办法同萧明华亲口确认了。
(萧明华和家人)
萧明华把最近整理出的相关消息和重要文件都交给她的上线朱春芳带走,自己负责完成善后,为其他人的转移争取时间。
朱春芳出发前往北京后没两天,萧明华就被抓进了保安处。
明面儿上,萧明华是教授、知识分子,在学界也颇有名气,不方便严刑拷打,负责审讯的人也怕萧明华最后出狱以后找麻烦,于是想了一个招数。
审讯组让萧明华5天不睡觉,想要以此来击垮萧明华的心理防线,好让她透露出他们想要的消息来。
萧明华用顽强的意志力承受了这段煎熬,什么话也没交代出来。
在得到严厉审讯萧明华的文件以后,看守们就对她用刑,试图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击溃她,但萧明华没有透露过一个字,用自己的生命为情报和同志们保驾护航。
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着萧明华从2月被关到11月,还是什么都不肯说,保安处就下令处决,想要以此来震慑我党在台湾的其他同志。
枪械室里灯火通明,所有人都明白,他们在为了第二天的行刑做准备。
监狱里有许多因为“白色恐怖”抓进来的狱友,他们围在萧明华的四周,为萧明华梳了头发,整理好了衣裳。
萧明华还把自己随身携带的诗集送给了狱友们,希望他们可以早日脱离困境。
11月8日,萧明华奔赴刑场,从容就义。
(萧明华烈士的手信)
萧明华的家人怎么都想不到,这个从来都是文文弱弱的女儿和妹妹,有一天会为了自己钢铁般的信念献出生命。
三十年后的资料解密
北京师大曾经把一本书送给了萧明华的侄子,里面的内容引起了他关注。那上面清清楚楚写着,萧明华烈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自己的姑姑当年不是病死,竟然是为国牺牲?
他们给北京师范大学的编辑部打电话,询问是不是弄错了,对方却说,错不了,萧明华女士的墓碑都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呢,这段消息是绝密,也是最近才解除封锁的。
萧明华的家人赶到了八宝山,果然看到了她的墓碑。
此时,萧明华的双亲早已不在人世,她的两个哥哥多方打听下才得知,原来这里也是衣冠冢,因为萧明华烈士曾经留下遗言:就把我葬在台湾吧。
萧明华这样做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她相信,台湾终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既然都是葬在祖国,那么哪里都是一样的,她对这片土地的爱同样深沉。
(萧穆少将)
作为萧明华烈士的子侄,萧穆少将曾经给他的姑姑写过传记,他还留着当年和姑姑的通信,萧穆少将说,他对姑姑的印象大多都来自一些小事。
在他的记忆里,姑姑虽然工作很忙,但一有时间就会写信,由于姑姑只比他大7岁,所以上学的时候,很多次都是姑姑送他去的。
他总是说,他是受到萧明华的影响,所以才会走上革命的道路的。
萧明华的战友朱春芳因为工作的缘故不方便留下名字,于是使用化名于非给她留下三个字“归来兮”,刻在一个无名的墓碑上,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期盼。
也希望宝岛台湾能够和革命烈士一起,早日回到祖国。
参考资料:
《纯真高尚,白璧无瑕——就义于台湾的革命烈士萧明华》——裘伟廷
《萧明华:“中国最有前途女作家”的隐蔽人生》——廖春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