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明亮 青岛报道

在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山东启动仪式上,来自中车四方公司的机床工人李启士用自己的故事诠释着2024年全国职教周“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主题。作为一名学习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的中专生,李启士靠着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坚持,在机床操作工人的岗位上把自己打磨成了齐鲁首席技师,还享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来自菏泽农村

一心想靠技术改变人生

1990年出生的李启士今年已经34岁。2005年,初中毕业的他怀揣着学习技术的梦想从菏泽农村来到青岛,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学习机械制造与控制,那时候,他没想过能在青岛这座大城市扎下根。

“那时候知道父亲外出打工扛沙袋、扛水泥很辛苦,所以就是想好好学一门技术,改变自己的人生。”李启士说,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数控机床的操控,对于初中毕业的他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每次上专业课,他总是听讲最专注的那个,也是向老师提问题最多的那个。

“改变人生不能光靠力气,而要靠技术、靠智慧,但想要把技术学好,只有加倍付出。”因为格外努力,李启士在专业成绩上渐渐更为出色了,也获得了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想要抓住它,也只能更加勤奋、更加努力。”那段时间,李启士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达学校实训车间,在门口等着车间开门,晚上也总是最后离开,回到宿舍再回顾总结当天的学习心得和不足。

技术从不欺人,有付出总有回报。在不断的实践和挑战中,李启士的技能也得到不断提高。2007年,李启士首次代表学校参加青岛市职业技能竞赛就获得了二等奖,2008年他又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车工二等奖。

2008年中职毕业,李启士留校成为一名实习指导老师,一年后,对技术有着更高追求的他选择离开学校,成了中车四方公司的一位实习数控车工。

爱学习的车工

在机床上练成齐鲁首席技师

从学校走进高速动车组的生产线,李启士的第一个感受是差距。

在中车四方公司,李启士所做的工作是进行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的加工,机床更先进了,但自己的技术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实习期跟着师傅学习,李启士还是靠着一股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儿在快速进步着。

“要学习先进的工艺流程和熟悉更先进的设备,感觉每天8个小时的上班时间根本不够用,下班后我就继续拖班跟着师傅学习。”但李启士感觉拖班之后的时间还是不够用,他便坚持周末也到车间。

2009年,车间新进了6台大型的龙门式五面加工中心设备,工程师给资深工人们上课讲解相关知识。还在实习期的李启士就在现场稍远的地方当“旁听生”,边听边做笔记,遇到听不懂的就去查阅设备操作说明书,看不懂就向师傅请教,师傅的笔记本也成了他的百宝箱,时间久了,师傅的笔记本都被他翻破了。

在学习上花的功夫没有一分是浪费的。

实习不到4个月时间,李启士的技术能力已经达到了定岗的要求,实习期结束正式定岗之后,他又用3个月的时间成为主岗。在旁人看来,李启士进步神速,但他自己知道,神速背后是更多的付出。

工作逐渐稳定,但李启士的心并不安分,从2010年开始,他自己报名参加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连续四年名次都是名列前茅。

“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参加大赛也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更高的层面上去提升自己。”李启士说。

2013年,李启士作为团队一员赴美国参加中美国际数控机床技能大赛,荣获团体金牌,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7年,他参加中国中车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获一等奖。

十几年间,曾经的“90后”小伙已过而立之年,李启士也从一名机床操作工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师、高铁工程师、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齐鲁首席技师。2019年,李启士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于202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用创新创造价值

要让中国高铁跑得更快

如今,李启士是中车四方公司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加工二班的班长,他总觉得,在生产一线,他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大发挥。

这些年,参与了和谐号、复兴号列车的生产试制和难题公关,李启士也在一次次技术攻关中见证着中国高铁越跑越快。

在为“雅万高铁”列车生产转向架的过程中,李启士几乎是3天3夜不眠不休,完成了项目新程序编制。在程序投入使用后,他连续一周每晚验证至11点多,对装夹定位、走刀路径规划等提出了近30项建设性意见,提高生产效率一倍多,助力“雅万高铁”项目高质量如期交付。

十几年来,作为中职毕业生的李启士先后编制完成了20余种车型的加工程序,解决了23项技术难题,独创11项先进操作法。参与编写了《数控铣削加工技术》等教材论著,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不会被辜负。”在李启士看来,技术给他命运带来的改变已经远超十几年前懵懂时自己的预想,但也正是那一份对技术的坚持,才有了不断进步的自己。

靠技能立身,李启士的学习依然在继续,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公司打造的首条数控加工数字化产线上,主动去学习,积极拥抱“数字化”。

“要学习‘数字化’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应用案例,结合丰富的机加工经验,为数字化功能的实现提供现场技术支持。”李启士说,他的数字化努力也已经有所成效,以图像识别防错功能的推进为例,李启士通过学习防错原理机制,对识别点位的设置提出优化建议,结合现场实际验证,持续改进优化,将识别通过率由70%提高至100%。

“中国高铁要跑得越来越快,就需要我们这样的技术工人不断去努力,拥抱新技术,去创新。高铁也一定会带着我们的梦想一路奔跑。”李启士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