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
       担当被称为“诗僧”,由于地处偏远,又是一位远离尘世遁入空门的高僧,渐渐成为被历史的喧嚣埋没的书法奇才,他出生于明万历21年,公元1593年一个科举世家。原名唐泰,天启5年,公元1625年担当赴北京,应礼部试入职朝廷。当时正好董其昌自南京礼部尚书致仕,用现在话叫退居二线。担当慕名而来拜师于董门下,从习书画。




       董其昌的书画,对明清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时追随学其书风的书家众多,而能深入堂奥得董之精髓者,却寥寥无几,担当算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继承者,他本人对此也颇为自诩,晚年曾有一首《临董玄宰先生帖》道:“
       太史堂高不可升,哪知万里有传灯,后来多少江南秀,指点滇南说老僧”




       担当书法艺术的升华,是在他为僧以后,尤其是到了晚年,已跳出董其昌的门户,遗貌取神卓然独立。观其书法,呈现出多种面目和风格。
       到他晚年80多岁时,书风既融合了诗学禅理,表现出恬淡,清逸,天真,自然的韵致而显现出铮铮傲骨,金勾银画,以豪纵之气做到了两难并举,矛盾统一,用笔老辣,可谓人书俱老。


       他学习书画,从董其昌得法,这是书法史上的定论,他在书画艺术道路上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继承师法董其昌,长与自立门户。为僧生以前,笔法绘画大都以董其昌为旨归,学董其昌已达到了行神兼备,以假乱真的程度。
       他还是文学家,旅行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朋友,徐霞客来云南经书法家陈继儒介绍,来到晋宁县拜访担当,两人一见如故。这段经历后来从担当30多首赠徐霞客古诗可见一斑,可谓情真意切的友谊。


       董其昌的用笔取法虞世南的圆润,颜真卿的劲健,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可以说钟、王是他书法功力的基础,赵孟頫对他影响至深,而杨凝式的《韭花帖》则催化了他的董氏书风的确立。其用笔轻松自如,得圆润俊秀之妙,但腕力不足有时不免有收笔草率而无力空怯的弱点。




       担当在这方面能取长避短,既得董其昌的潇洒清润的精髓,又没有了董收笔的草率习气,尤其是在中锋的运笔方面,担当以其深厚的功力和雄健的腕力,书体沉着酣畅,轻盈淡雅,从而达到了高度的矛盾统一,从而升华了其师董其昌的笔道,成为自明末清初以来入董其昌笔法又能出董的佼佼者。






       特别是后期晚年他为僧以后,远离世俗,修炼禅宗,使其书风呈现出诗学禅理的意味,表现出恬淡清雅,活脱自然的韵味,又有着铮铮傲骨的豪纵之气,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