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你是否曾在遭遇了一连串现实打击后,冒出过这样的想法:
「我这辈子,也许就这样了吧」。
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困境,现实有时候过于残酷,让人觉得无法改变,虽然心有不甘, 似乎也只能默默接受。
可是,我们真的什么都做不了吗?
在我看来,贾玲的《热辣滚烫》,就是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作者 | 和小畏
责编 | 陈沉沉
春节,我看了《热辣滚烫》,一连几天都沉浸在当中的情绪里。
这是一部略带遗憾的好电影,影片的「好」很突出,贾玲在一年里暴瘦100斤,她的巨变令人钦佩。
而电影的遗憾也源自于此,由于「减肥蜕变」太过于吸引人眼球,加上影片对主角乐莹的内心改变刻画有限。
因此,一部分观众会误以为,这就是一部鸡汤减肥片。
但这并不妨碍《热辣滚烫》深深打动我,因为电影真正想表达的,并不是减肥,甚至也不是拳击,而是讲一一
一个性格讨好、颓废的人,该如何找回生活的希望。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电影的英文译名之中——「YOLO」。
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其实是一句英文缩写: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
一个人改变的真正动力,从不来自于鸡汤和口号,而来自于与「自我」、「生命」的深刻联结。
真正的困境
从不是肥胖
《热辣滚烫》的剧情并不复杂,甚至一句话就能说完。
32岁的乐莹无业宅家啃老10年,偶然间接触到拳击,并在遭遇了一连串的生活打击后,决定潜心练拳,最终蜕变走上擂台,证明自己。
故事虽简单,但并不影响观众代入其中。
一开始,乐莹每天除了睡,就是吃。
她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肥胖、颓废。
但这只是表象,她真正的困境,是内心深深的无力感,以及近乎刻入骨髓的自卑。
家人劝她多动动、找工作,可她却无动于衷。
是因为她觉得这些劝告没有道理吗?
当然不是。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无法改变自己,是因为缺少力量。
我们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早上不想起床、不愿去运动、不想学习工作。
在大事上,则表现为不敢争取机会,不敢把握幸福。
乐莹当然知道还有更好的生活,只是她无力去改变。
而乐莹的另一个困境,便是自卑。
在与人对话时,她目光躲闪,声音低弱,面对采访时,她会极力想逃离镜头。
她讨厌自己,也不敢面对自己。
由于上学时遭受同学的霸凌排挤,再加上以前爸妈长期忙着在外打工,对她疏于照顾和陪伴,使得她从小形成胆小自卑的个性。
再加上长期肥胖、不工作,这种自卑感进一步被放大。
自我厌恶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情绪,让人难以承受,想要逃离。
对此,乐莹的应对方式便是:吃。
她有着近乎病态的暴食习惯,只要醒着,嘴巴就几乎没停过,导致她严重肥胖。
在心理视角看来,这是典型的「情绪性进食」,其目的是为了安抚混乱的情绪,进食越是疯狂,意味着一个人压抑着越多的痛苦。
诚然,吃东西无法真正摆脱痛苦,只会让痛苦暂时麻痹。
因此,乐莹的肥胖与颓废,仅是她混乱内心的外在表现。
而她所要面对真正的考验,不是减肥,而是直面自我,重整内心。
悲剧的根源
是「我不重要」
在故事的前半段,乐莹与自我的关系是割裂的,这也体现在她与人相处时特点:讨好。
面对男友劈腿闺蜜,她不但没追究,还答应给人当伴娘;
表妹要拿她的经历上电视制造话题,她也积极配合;
哪怕被拳击教练欺骗感情,她也当没事发生。
她活得麻木,没有自我,像行尸走肉,更像是任人摆布的工具。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也会有讨好的倾向。
很多时候,我们会勉励别人:别人对你那么糟糕,你应该反抗啊,或者远离呀!
可你会发现,这些话虽然有道理,但讨好的人,依然会习惯性讨好。
为什么会允许别人随意伤害自己呢?
那是因为,讨好的内核其实是源于一个消极信念:我不重要。
在乐莹的内心世界里,她会认为——
因为我不重要,所以男友和闺蜜可以背叛我、表妹可以利用我、男人可以玩弄我。
这种念头,同样会辐射到其他方面——
因为我的感受不重要,所以即使被人伤害,也不必反抗;
因为我的健康不重要,所以即使暴食发胖,也没有关系;
因为我的未来不重要,所以没工作没前途,那也无所谓......
当消极念头积攒到顶峰,她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也不重要,所以会选择跳楼,了结自己。
而恰好在这时,身上的脂肪保护了她。
乐莹没有死成,她不得不正视自己、正视生活。
为自己,哭一场
一个讨好的人,该如何改变呢?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过去曾和不少有讨好倾向的来访者对话过。
在见证很多人的成长后,我感受到一点:走出讨好关键,在于先学会“心疼自己”。
乐莹跳楼没有死,她回到出租屋,对着镜子(这也是全片她第一次如此真正地看着自己),然后崩溃大哭。
一方面是因为跳楼的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终于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痛。
那一刻,她回想起了过去的种种——
自己被人伤害、侮辱、像工具一样用完就扔,像蝼蚁一样卑微,本该绽放的青春岁月也尽是蹉跎。
她体会到了钻心的痛,嚎啕大哭,而这也意味着,她开始真正看见自己、重视自己。
当一个人开始与自己联结,对自己的爱才会随之萌芽。
这种「爱自己」,并非是简单的让自己快乐,而是重视自己的感受,珍惜自己的人生——
因为我的感受是重要的,所以不能总是让自己受委屈;
因为我的人生是重要的,所以不能就这样蹉跎度日;
因为我只活一次,所以必须做些什么。
这时,人会从心底生长出一股力量,决心拯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乐莹开始练拳击。
全力以赴
无论戏里戏外
准确来说,乐莹的目标并不是减肥,而是打救沉沦已久的自己。
减肥仅仅是自救路上,顺带收获的成果。
影片中讲述练拳瘦身的片段,只有寥寥几分钟,真正的重头戏,是最后的拳击比赛,也是最震撼我的地方。
之所以震撼,并不是打得有多漂亮,而是打得很拼命。
乐莹虽然变瘦了,但她本质上依然不是专业选手,基本上全程都在挨打。
她能够做的,便是在被打中数拳后,努力保持站立,即使满口鲜血,也要找机会给对手来一拳。
这段戏的幕后,同样也让我震撼和敬佩。
我自己是个动作片爱好者,坦言说,如今的动作片里,已经很少有超过10秒钟的连续打戏镜头了,因为难度大、成本高、对演员的要求也高。
通常,会在拍摄上用大量剪辑、特效,或直接上替身。
并且,我相信全中国几乎不会有人对贾玲的打戏有所期待或要求。
可在这样的前提下,她最后硬是拍了一个长达2分钟的长镜头,一镜到底地展示了完整的一个拳赛回合。
并且,扮演对手的正是全国女子拳击冠军张桂玲,她每一拳的力量感,都能在银幕上直观体现出来。
贾玲在采访时谈到,自己既然已经练了这么多了,不希望最后差那么一下,给观众传递出「假」的感觉。
我想,这或许也是她代入了乐莹的角色里——
不希望再糊弄自己,而是全力以赴地对待眼前的一切。
所以,最后一场拳击戏看得人揪心且震撼。
直到最后,乐莹倒在擂台上,大口地喘着粗气。
她输了比赛,但却发朋友圈说,自己终于赢了一次。
人生,应当滚烫
剧中,乐莹的妹妹替观众问了一个问题:明明打不过,为什么还要打?
对此,乐莹的的回答是想“赢一次”,但往深一层说,她是想“滚烫地活一次”。
所有运动里,拳击是最能直接体现「攻击性」的,而在心理学看来,攻击性等同于一个人的「生命力」。
《热辣滚烫》的一大遗憾,便是没有在这个主题上展开。
其实,打拳只是一层隐喻,重要的并非拳赛的输赢,而是在过程中寻找自己。
经典拳击作品《明日之丈》里,有着对拳击意义的深刻理解。
主人公矢吹丈原本是一个流浪街头混混,他的生活只有打架、骗钱、偷东西。
只是在无意间被人发现有拳击天赋,才被拉去打拳,自此,他交到了朋友,获得了成就,也第一次明白活着是有意义的。
他每天都是练拳,为拳击节食,在在擂台上与人生死决斗,有人劝他放弃,但是矢吹丈答道:
「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擂台上渡过,但我有我自己的理想。
我会以生命的热诚去换取我的理想,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
我的青春是在鲜红的血里面不断地燃烧,烧过之后只剩下一堆白色的灰烬。」
电影《洛奇》系列也有类似的表达。
洛奇原本是一个打假拳的混混,一次他在练拳时,教练要求他全力以赴。
他感觉累了,就说:“今天算了,明天再练吧。”
可教练深知他想要逃避的个性,大声怒斥道:“已经没有明天了!”
言外之意是想告诉洛奇,一个人如果总是不认真对待生活,那就真的没有明天了。
这些故事里,主角最后都战败了。
但拳赛的胜负已然不重要了,因为真正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有滚烫地活过。
《热辣滚烫》的最后,乐莹输了比赛,赢了自己,她走出场馆,遇到之前的教练。
教练说要一起吃饭,乐莹没有答应,也没有说下次什么时候去,而是说“看心情”。
这一刻,也意味着她不再讨好——
要怎么接人待物,取决于「我」的感受,因为,「我」才是真正重要的。
写在最后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几天里,贾玲发布了一首自己填词的歌《一切都来得及》。
歌曲MV很特别,是由蜕变前和蜕变后的乐莹一起“合唱”。
中间有一段两人的“对话”,进一步深化了电影的主题——
过去的乐莹唱道:
一切都太晚了
已经来不及了
毕竟人生已过了一半了
已经来不及做任何的改变了
或许只能下辈子再说
而成长后的乐莹则回应她:
一切都来得及
人生还有另一半呢
你善良也勇敢
你就是这世上最好的
什么都不用改变你只需要 爱自己
你我只活一次,应当让生命滚烫。
愿你我都能在成长中,找到热辣滚烫的自己。♥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本文原创首发:武志红(ID:wzhxlx)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