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网友挂盘了2年、连续降价3次的老破小,如今终于卖了出去,而且还十分抢手。
这一现象,让人不禁想起了三年前,王健林的预言:房地产市场将进入"深度调整期"。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王总的预言似乎正在靠近现实。
2025年的房价,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而透过这4个迹象,我们很可能窥探出2026年的房价变化。
二手房市场正经历冰火两重天
如今,房地产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二手房市场“分化”严重。简单说就是,不同位置的老房子,命运差得特别远。
像那些在城市核心区的老破小,哪怕房龄长、户型小,但成交速度却一点不慢,而且价格还特别稳,基本没什么大起大落。
可要是换到非核心区的老破小,情况就完全反过来了。
不但房子挂在网上好几年都没人问,最后想主动多次降价卖出去,最后也根本吸引不到什么买家。
那么,为啥会出现这种差距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稀缺资源”,这些资源直接决定了房子能不能快速卖出去。
比如大家最看重的学区、出门就能到的地铁口、周边步行可达的大医院。这些硬邦邦的配套,就是房子能卖上价、卖得快的核心原因。
一些非核心区的业主,把房子挂在中介那里一年多,连个正经看房的人都没有,最后没办法,只能咬牙降价。
而且,现在二手房市场里,房东们基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只要不主动降价,房子就根本吸引不来购房者。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质上是二手房市场的供需关系,已经彻底逆转了。
先看供给端,现在全国范围内的二手房挂牌数量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单说百城的二手房挂牌量,跟去年比就增长了15.8%。
而且,三四线城市的挂牌量增长幅度是最大的,大量房子都在等着买家。
可再看需求端,愿意买二手房的人却越来越少,成交量跟去年比下降了 15%。
供需两端一增一减,市场的天平自然就往买方这边倾斜了。
新房促销的花样更多了
前些年,热门楼盘的销售中心根本挤不进去,看房的人排着长队,销售顾问忙得脚不沾地,不少人还得托关系才能抢到房。
可现在再去新房售楼处看看,大多是门庭冷落的景象,大厅里没几个看房的人。
为了吸引顾客,把房子卖出去,开发商的促销力度也是史无前例的大,各种促销手段和花样层出不穷。
现在买房送东西早就不是新鲜事了,送车位、送全屋装修都已经成了很多楼盘的“标配”。
算下来,这些赠品折算成现金,隐性降价都得有20万以上。
更让人意外的是,有些售楼处还推出了“0 首付”“先住后付”的政策,把买房的杠杆门槛一降再降。
其实,开发商这么着急搞促销、想快速把房子变现,背后有着不得已的原因。
如今,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经达到了7.6亿平方米,这么多房子堆在手里,不仅占着资金,还得承担巨额的维护成本。
此外,2025年,房企到期的债务就有 5257 亿元。而且三季度是还债高峰,单这一季度到期的债务就有1574亿元。
钱袋子要是跟不上,就很可能出大问题。
所以对开发商来说,现在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快速回款,保证手里有足够的现金流,先熬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新房市场出现了 “冰火两重天” 的奇怪景象。
一边是热点区域的核心地段高端盘,哪怕单价突破 10 万元,开盘当天还是能卖光,根本不愁没人买。
另一边却是郊区的刚需盘,哪怕一降再降,还是没人愿意买,售楼处冷清得很。
低利率的尴尬处境
聊完新房市场的整体情况,咱们再聚焦到和购房者息息相关的利率环境上。
现在房贷利率可以说是降到了“地板价”,全国平均水平大概在3%左右。这和以前动辄5%、6%的利率相比,是史无前例的新低。
可让人意外的是,利率降得这么低,市场反应却很平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 “利率降了,买房的人却没多” 的情况,核心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居民的杠杆率已经触顶了,目前全国居民杠杆率大概在62%,这个数字意味着,很多家庭手上的负债已经不低了。
如果再想通过贷款加杠杆买房,手里的余地基本没有了。大家都怕背上更多债务,所以不敢轻易再借钱。
此外,大家的居住观念悄悄发生了转变。
以前很多人觉得“必须有套自己的房”,现在这种想法没那么强烈了,尤其是租房群体里,35 岁以上的人占比已经升到了35%。
这些人觉得,与其花大价钱买房、背几十年房贷,不如把钱花在提升生活质量上,这种观念让很多人打消了买房的念头。
城市之间,差距越来越明显
虽然现在,房价都在普遍下跌,以前买套100万的房子,现在50万都未必能卖出去。
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仍然较为稳定。甚至在北京、上海的一些热门区域,还出现了一波逆势上涨,一度突破8.5万一平。
那么,为啥房价会分化得这么厉害呢?根源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城市能级的差异,简单说就是不同城市的 “实力” 不一样。
像一线城市和强产业区,能聚集更多好的产业、优质的人口和稀缺的资源。
比如好学校、大医院、好工作等,这些东西都能给房价 “托底”,让房价有足够的韧性,不容易跌。
可那些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产业没优势,好工作少,留不住人,资源也相对匮乏,房价自然没什么支撑,只能一路往下走。
此外,现在很多三四线地方都面临 “老龄化” 和 “青年外流” 的双重压力。
老年人对买房的需求本来就少,而年轻人作为买房的主力军,却都愿意往大城市跑,去追求更好的发展。
这导致当地买房的需求越来越少,形成了 “需求塌陷”。没人买房,房子供大于求,到了2026年,房价不跌才怪。
王健林曾预言,中国房价暴涨时代已成过去,但北上广深这类核心城市的房价会保持韧性,如今这一说法正不断得到验证。
对有购房计划的人而言,与其纠结房价短期波动,不如紧盯城市能级、核心资源等关键趋势。
只有结合自身需求谨慎选择,才能在市场分化中做出更合适的决策。
信息来源
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9CaKrnJMx96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