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由静升王氏家族于明清两代历时300余年修建而成,现存建筑群占地4.5万平方米,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开始大规模建造房屋。雍正年间起,王家在静升村北山坡筑堡建宅,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相继建成崇宁堡、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红门堡)、视履堡(高家崖)等建筑群。清咸丰年后,王氏家族逐渐衰落,部分宅院被变卖。
自1995年起,在当地政府帮助下,王家大院修复了视履堡(高家崖)、恒贞堡(红门堡)和崇宁堡。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的名义的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
一、王家大院主要建筑
视履堡(凤): 位于静升村北坡东侧,由东西主院、大中小书院、东西厨院、花院、东西中围院、场院等共35个院落组成,有房屋342间,总占地19570平方米,建有4个堡门。传说其形态宛如一只舒展双翅、欲向文峰塔所指碧空飞翔的凤凰。主要建筑包括敦厚宅(东主院)、名贤阁(敦厚宅后院阁楼东厢房)、子乔院(敦厚宅后院)、子乔阁(敦厚宅后院阁楼)、瞻月亭(西堡门顶亭)、望绵阁(东堡门顶阁)等。
恒贞堡(龙): 位于静升村北坡西侧,因堡门红色俗称红门堡。该堡呈规则矩形,东西宽139米,南北长180米,占地2.5万平方米。传说其似一条纵卧于肥家沟和道左沟之间黄土缓坡上的巨龙。封闭式布局,四面堡墙围护,仅设一主(南堡门)一辅(二甲马道东头)两个出入口。全堡南北分四排(底甲/一甲、二甲、三甲、顶甲/四甲),由一条南北纵街分为东西两区,共有88个院落、776间房屋。大部分院落为一正两厢二进院,布局对称,以前堂后室或前院后室为主,兼有少量偏正套院。
崇宁堡(虎):总体建筑风格与红门堡相似,意象为“虎卧西岗”。其建筑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堡内设有“力群美术馆”,陈列灵石籍著名版画家力群先生的全部作品。
拱极堡(麒麟): 因位于村南地势较低处,俗称下南堡。占地1.18万平方米,亦为封闭式村堡。堡墙四面紧围,北墙高于南墙,东墙高于西墙,符合古代方位讲究。堡门开于北面文峰塔身下。堡内布局独特,一条南北通道与三条东西通道交错,形成“王”字型结构,共有12个三进套院。传说其形似一只嬉戏于小水河与中河之间田园里的麒麟。
和义堡(龟): 因地处静升村东南方向,俗称东南堡。占地4.97万平方米,是王氏村堡中面积最大者。堡内50个院落布局合理,错落有序,街巷纵横均通堡门,出行便利。有“灵龟拉尧车”之说,传说其形似一只乌龟,东面有地相传为尧帝视察部落时的停车处。
二、其他重要建筑
王家宗祠: 位于高家崖、红门堡南坡下临街处,占地2100平方米。道北为祠堂主体(原有石牌坊、献亭、正厅),道南原有马棚、旗杆、石牌坊、戏台等,道路两端曾各有一座木牌坊。现仅存戏楼。
孝义祠堂: 位于王家宗祠东北角,高家崖与红门堡两大建筑群下方。由孝义石坊和孝义家祠组成,为二进式四合院,分上下两院,占地428平方米。祠前石牌坊为三门三楼式建筑。
三、价值与影响
王家大院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自1997年开放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集中体现了明清晋商文化的建筑技术与艺术特色,是晋商宅院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山西乃至全国的知名文化品牌,享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美誉,并被广泛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