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这一曾经只在专业领域频繁出现的名词,如今频频成为全球产业链和地缘政治的焦点。2025年9月,全球贸易与国际关系再次因2582吨中国出口稀土磁铁而掀起波澜。

欧盟在刚完成一笔巨额进口后,迅速启动对12家中国企业的制裁程序,令外界愕然。为何稀土成为欧盟与中国博弈的新焦点?制裁风暴背后,欧盟究竟在担忧什么?中国又将如何回应?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逼12家中企认栽

稀土数据“破局”,欧盟高度依赖中国供应

国际能源署(IEA)2025年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新能源产业对稀土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中国则长期占据全球稀土精炼和出口的主导地位。海关总署9月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8月中国对欧盟的稀土磁铁出口量环比暴增21%,达到2582吨,创下年内单月新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28月,因中国针对稀土及稀有金属出口实施更严格的许可与管控措施,欧盟相关企业生产曾出现7次中断,欧洲多国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进一步加剧。正因为如此,欧盟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已成为其产业链脆弱性的“命门”。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逼12家中企认栽

制裁名单发布,12家中企为何“认栽”?

9月23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第19轮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方案,将约12家中国企业列入新一轮制裁名单。这一决定迅速成为全球金融与产业界关注的焦点。路透社、彭博社等权威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发布快讯,强调这是欧盟首次大规模将中国企业纳入对俄制裁名单。

据欧盟官方公告,本轮被列入制裁的中国企业涵盖炼油、石油贸易、石化等多个领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欧盟将追究“违反制裁规定、为俄罗斯战争机器提供燃料”的第三国企业责任,明确提及“不能让第三国企业钻空子”。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逼12家中企认栽

欧盟制裁的核心指控,是这些中国企业涉嫌通过采购俄罗斯石油、间接支持俄方的能源体系,为俄乌冲突提供经济支撑。但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并未公开任何确凿的直接证据,仅以“资金流向可疑”“贸易链条复杂”为理由,将相关企业列入名单。根据欧盟理事会规定,该制裁方案尚需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当前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已表达“保留意见”,方案最终落地仍存变数。

这一系列操作引发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的强烈反应。外交部发言人在9月24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坚决反对任何没有国际法依据、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中国商务部也随即发布声明,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利。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逼12家中企认栽

欧盟“骑墙”困局加剧

本轮制裁风波,真实反映了欧盟在全球战略格局中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欧盟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尤其是新能源与高科技产业链上的稀土、锂、钴、石墨等关键资源;另一方面,欧盟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又不得不与美国保持一致,强化跨大西洋联盟,防止被边缘化。两者拉扯下,欧盟陷入“要资源也要站队”的尴尬局面。

欧盟委员会内部文件显示,2025年8月因稀土供应不畅,欧盟境内部分电动汽车、风电设备生产线多次“临时停产”,直接影响产能。德国联邦经济部在9月初发布的产业风险预警,明确指出“必须降低对中国关键原材料的依赖”,但短期内欧盟并无可行的替代方案。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逼12家中企认栽

欧盟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外界普遍解读为其对美政策压力下的“政治表态”。《金融时报》专栏认为,欧盟在全球重要事务上频繁“骑墙”,既不愿彻底得罪中国,又难以摆脱对美依赖,导致政策反复摇摆,影响了外界对欧盟战略稳定性的信心。

稀土“底牌”,中国如何稳健应对?

中国对稀土出口的政策极为清晰。早在2023年7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就发布了新版《稀有金属出口管制清单》,对稀土磁铁等关键产品实施出口许可管理。此次2582吨稀土磁铁顺利发往欧盟,正是中国履行国际贸易承诺、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的体现。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逼12家中企认栽

中国政府多次重申,稀土资源具有军民两用属性,适度管控完全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官方立场始终明确:只要合作对象遵守规则、坚持民用和正常贸易,中国将继续稳定供应稀土。正如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在9月最新发布的声明所言,“中国不会把稀土作为外交武器,但也不会让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

针对欧盟制裁,中国不仅有《反外国制裁法》等完备的法律手段,也具备丰富的外交反制经验。权威分析人士指出,单边制裁无法动摇中国稀土产业的全球主导地位,反而可能加剧美欧在供应链安全领域的内部分歧。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逼12家中企认栽

欧盟“变脸”背后的深层逻辑

本轮制裁事件并非偶然。近年来,欧盟在对中政策上持续摇摆,从“战略伙伴”到“制度性竞争者”,再到“合作与竞争并存”,每一次表态都在调整自身在全球格局中的定位。2025年欧盟对俄制裁已进入第19轮,制裁名单不断扩大,但对俄能源依赖并未彻底解决,反而因制裁外溢效应,把中国企业也卷入其中。

欧盟多国专家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表示,欧盟希望通过制裁,向华盛顿展示其与美方步调一致,同时借机向中国施压,寻求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获得更多“外交主动权”。但事实证明,这种“两头下注”的策略实际效果有限,反而加剧了与中方的战略互信危机。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逼12家中企认栽

多边合作与信任重建才是正解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再次强调,国际贸易应基于多边规则,合作应以互信为基础。中欧经贸合作几十年积累的互信,是全球产业链稳定运转的重要保障。任何一方“翻脸比翻书还快”,都可能给全球市场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稳定性,为全球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也为中欧关系的理性互动提供了坚实基础。欧盟一面依赖中国关键资源,一面频繁以制裁手段施压,动摇了中欧合作的根基。中国则以稳健政策和法律工具为后盾,坚决维护自身企业利益,并持续履行对全球供应链的承诺。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逼12家中企认栽

展望未来,中欧如何在合作与竞争中寻找平衡,将直接影响全球新能源、制造业甚至数字经济的安全与发展。唯有坚持多边对话、规则为本,才能避免短视行为造成的“多输”局面。稀土争端,或许只是全球新一轮供应链重塑的序章。

参考资料:今年8月份,中国对欧盟稀土磁铁出口环比增长21%

2025-09-22 13:52·观察者网

冯德莱恩扬言:欧盟要制裁,含中企

2025-09-20 11:28·观察者网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逼12家中企认栽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逼12家中企认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