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桥晚年透露: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看法,曾用6个字评价他

粟裕这人,1907年8月10日生在湖南会同县一个侗族小村子里,家里穷得叮当响,祖上都是种地的。他小时候家里硬是咬牙供他读书,1920年上了县里的小学,成绩特别好,老师都说他脑子灵。后来1925年考进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看了《新青年》这类书,觉得自己得干点大事。1926年加入共青团,算是正式走上了革命路。

1927年国共分裂,蒋介石在上海搞四一二政变,长沙也出了马日事变,粟裕差点没命,被转移到武昌,加入了叶挺的部队。同年8月他参加了南昌起义,打完后跟着部队转战了好几个地方,吃了不少苦。1928年又参加了湘南起义,之后上了井冈山,见到了毛泽东和朱德,从那时候起他就跟着红军干了。在井冈山他当连长,慢慢学会了打游击战的门道。

1930年代,他在红军里一步步升上来,打过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1934年长征开始,他没跟着主力走,被留下来在南方打游击,带着挺进师在浙南开辟根据地,硬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站住了脚。抗日战争来了,他加入新四军,1938年在苏南韦岗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干掉了30多个日军,挺提气。1940年的黄桥战役更牛,以7000人打垮了国民党1万多兵,开辟了苏北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他当了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继续在华中抗日。

解放战争时,粟裕真是大放异彩,当了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打了苏中战役、宿北战役、孟良崮战役这些硬仗。尤其是孟良崮战役,把国民党74师给灭了,震得敌人直哆嗦。他的打法灵活,能抓住机会,毛主席都夸他会打仗。

李银桥晚年透露: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看法,曾用6个字评价他

李银桥,1927年9月生在河北安平县,家里条件一般,小时候学过点武当派的功夫,会耍太极拳。1947年他从部队调到中央机要通信排,先给周恩来当卫士,后来因为干得不错,8月就被调到毛主席身边。那时候他才20岁,年轻得很,刚开始还有点紧张。毛主席对他挺和气,他干了半年就彻底服了主席,主动要求留下来。

他在毛主席身边干了15年,从普通卫士干到卫士长,负责主席的安全,还管了不少机密事,主席很信任他。1948年他跟同事韩桂馨结了婚,毛主席还祝福过他们。1962年中央精简机构,他被调到天津当公安局副局长,后来又干过工厂副厂长。1979年调回北京,在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干了几年,1984年去了公安部,直到1988年退休。

毛主席就不用多介绍了,1893年12月26日生在湖南韶山,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他打仗有自己的一套,提出“人民战争”理论,靠这个带着大家推翻了旧社会。他特别会看人用人,对手下的将领评价很准,粟裕就是他特别欣赏的一个。毛主席经常在开会时听粟裕的意见,对他的军事能力很认可。

李银桥晚年回忆的时候,提到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个评价,用了“人才、将才、帅才”这6个字。这话是1958年毛主席南下视察时说的,当时在济南停了一下,聊起了济南战役的事。毛主席提到粟裕,说他是“人才、将才、帅才”,这6个字听着简单,但分量特别重。李银桥听完心里一震,觉得这是毛主席对粟裕最高的肯定。

这6个字咋理解呢?咱们分开来看。

李银桥晚年透露: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看法,曾用6个字评价他

“人才”说的是粟裕早年的能耐。他从小读书就聪明,上学时成绩好,后来在师范学校接触革命思想,很快就投身进去了。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年纪轻轻就敢冲敢拼,1928年上井冈山后,又跟着毛主席学打游击,脑子活,学东西快。这时候他虽然职位不高,但已经显出了不一般的素质,毛主席看人准,早早就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

“将才”是说粟裕带兵打仗的本事。抗日战争时,他在新四军干得风生水起,韦岗伏击战、黄桥战役这些仗打得漂亮,尤其是黄桥战役,以少胜多,把国民党部队打得没脾气。解放战争的苏中战役更了不得,连打七仗全赢,歼敌5万多,毛主席专门发了电报表扬他。这时候粟裕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了,指挥部队有板有眼,战术灵活得很。

李银桥晚年透露: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看法,曾用6个字评价他

“帅才”指的是粟裕在大仗里的战略眼光。1948年的淮海战役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时中央让他带华东野战军南下,他却觉得这样不划算,提出集中兵力在当地跟敌人决战。他算得很清楚,南下路远补给难,不如直接打大仗把敌人主力干掉。他的意见最后被采纳,淮海战役打了65天,歼敌55万多,毛主席后来都说“粟裕立了第一功”。这场仗把国民党在北方的根基彻底挖了,为新中国成立铺平了路。

李银桥晚年透露: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看法,曾用6个字评价他

这“人才、将才、帅才”6个字,把粟裕从基层干到统帅的能耐全概括了。毛主席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是真觉得粟裕厉害,对革命贡献大。

李银桥晚年透露: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看法,曾用6个字评价他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没闲着。1951年他当了副总参谋长,1954年升成总参谋长,干得挺带劲,推动军队现代化,弄训练计划,改进装备,忙得不亦乐乎。1955年授衔,他被封为大将,排在十大大将第一位,还拿了一堆勋章,功劳是明摆着的。

不过1958年就出了点波折,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挨了批评,说他“极端个人自由主义”,之后总参谋长干不下去了,改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这对他打击不小,但他没抱怨,照样认真干活,研究军事理论,带新人。后来1980年当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进了中顾委,继续为国家出力。1984年2月5日,他在北京因病去世,77岁,走的时候很平静。他这一生打仗无数,功劳大得很,毛主席那6个字算是对他最好的总结。

李银桥1988年退休后,日子过得挺低调。他在家练练太极拳,身体还不错。晚年他开始写回忆录,把跟毛主席那些年的事记下来。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老提起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说主席特别看重粟裕的军事才华,那6个字是他听过最贴切的评价。他回忆这些事的时候,挺感慨,觉得能见证这些历史挺值得。

李银桥晚年透露: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看法,曾用6个字评价他

毛主席对粟裕一直评价很高,不止那次在济南说的6个字,平时开会也常夸他,说他是“最会打仗”的将领。粟裕打的那些大仗,像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都让毛主席很满意。他的军事思想对革命影响深远,那6个字传下来后,大家也觉得特别符合粟裕的贡献。

李银桥晚年透露: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看法,曾用6个字评价他

粟裕这辈子真不容易,从穷小子到开国大将,靠的是真本事和对革命的信念。毛主席那“人才、将才、帅才”的评价,简单6个字,把他一生的功绩全说透了。咱们今天看这段历史,能感觉到那时候的人有多拼。李银桥晚年把这事讲出来,也让咱们更了解粟裕的厉害。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聊聊看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