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韩国教授的观点时,手机屏幕的光映着我愣神的脸——他说美国这通封锁下来,除了半导体,中国在多数领域都成了第一。指尖划过那条新闻标题,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下,翻涌出复杂的情绪。

这些年美国的动作看得人眼热。又是拦着ASML的EUV光刻机进不来,又是卡华为的芯片脖子,还拉着盟友给中国半导体企业设路障。他们大概以为这样就能把中国钉死在技术洼地,可现实偏不按剧本走。

封锁像道闸门,反倒把中国的后劲逼了出来。航天人在星辰大海里踩出自己的脚印,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空间站在太空搭起了“中国之家”;5G基站像春笋般立满城乡,让中国成了全球通信领域的领跑者;“复兴号”在大地上画出银线,不仅缩短了城市距离,更把“中国制造”的底气写在了世界版图上。

研发投入的数字里藏着决心。从2010年至今,年均12.7%的增长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2024年突破3.6万亿元的投入,相当于20个韩国的研发预算。这样的力度结出了果实:全球近半数AI专家来自中国,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早已走在前列。

就连被死死盯着的半导体领域,也藏着让人振奋的突破。中芯国际用DUV设备加封装技术,把14nm芯片堆出了接近7nm的性能;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额首次超过韩国,成了全球最大出口国;传感芯片、功率半导体这些细分领域,更是悄悄跑到了前面。

想起那位韩国教授说的“中国靠内需市场撑起竞争力”,确实如此。14亿人的市场像片沃土,让新技术有地方扎根、结果。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是政策里清晰坚定的方向,更是刻在骨子里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美国大概没料到,封锁带起的不是绊马索,而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加速度。或许半导体还有硬仗要打,但看着这些冲破壁垒的成绩,突然很想对那些默默耕耘的人说声“谢谢”——因为他们,未来值得期待。


韩国教授:美国一封锁,除了半导体,中国在大部分领域都成了第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