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 8 天假,你们回家了吗?国庆连着中秋,这个长度堪比春节的假期,当然是远游、回老家的好时机。
不过,老问题依然存在,堵车只是其一,对于不少新能源车主来说,充电才是大难题。就在国庆第一天,老狐就刷到了一个新词——“充电叫号”。
有媒体报道,今年国庆假期第一天刚到,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就迎来“排队叫号”模式。
不少网友在社交账号上反映,9 月 30 日晚至 10 月 1 日凌晨,进出北京、杭州、甘肃、长沙和广深等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出现了充电桩排队等待 1 至 4 个小时的现象。
为避免混乱、保持秩序,不少充电桩服务人员开始排队叫号。这种情况引来不少网友“吐槽”,甚至有人表示自己等了 3 个小时才充上电。

该说不说,这是把节假日吃饭排队的模式搬到排队充电上了。不一样的是,吃饭咱们不想等,可以一怒之下在路边摊吃点小吃代替,新能源车如果充不上电,可就没有的方式能“将就”。
虽然每年新能源车总会因为充电问题上个热门,但新能源车渗透率都差不多能和燃油车两分天下了,现在还能存在这样的情况,确实很难说得过去。

这次,咱就借着这一现象和大家聊一聊新能源车和补能之间的那些事。
充电“排队叫号”
车主已被“逼疯”
国庆难得放个长假,结果还没抵达目的地,就已经被新能源车充电问题“逼疯”。有回老家的网友直接吐起苦水:他们到达湖南一服务区时,新能源车充电排队已经叫到 49 号了,最终,她在服务区等了 3 个小时才充上电。

虽然网友们在评论区出了不少诸如“下高速找充电站”“稍微花点时间规划一下下高速充电”的主意,但这一现状还是暴露出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痛点”。
要知道,高速上补能和城市内的充电场景不一样,高速公路的车流潮汐特征注定了新能源汽车充电供需间的“拧巴”:日常使用率太低,节假日高峰期又排不上队。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预测,今年国庆期间,全国超三分之一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将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
也有网友一语道破核心问题: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就是个笑话,服务区本来充电桩就少,还各种软硬件问题。

另一方面,充电桩在建设规划时也压根没考虑到高流量时期的补能问题。一些热门旅游线路、大城市周边的高速服务区,车流量大,充电桩数量却匹配不上流量,而一些相对冷门路段的服务区充电桩却经常处于闲置状态,出现问题一点也不奇怪。

续航与补能,谁更无奈
虽说现在新能源技术在不断发展,也有车企早就把电池干到了六七百公里往上,但老狐觉得,既然是电池,它的续航就是有限的,补能问题无法避免。
咱们就简单举个例子,假如一台纯电车能实打实地跑上八百公里,电量快结束的时候也得到充电桩那儿去补能,电池容量越大,一般补能需要的时间也越久,这个时候如果赶上国庆这样需要“等号”的情况,八百公里的长续航优势其实在补能的时候压根不值一提,该等多久还是得等多久。

再说现在大家的续航水平真如宣传的那样“坚挺”?
虽然现在很多新能源车型宣称续航能达到 600 公里甚至更高,但实际在高速行驶场景下,由于车速较快、空调使用等因素,续航里程往往会大打折扣。
这就导致车主们为了避免电量耗尽,不得不早早寻找充电桩,进一步增加了充电需求和排队压力。
再加上现在很多品牌或是车型的充电接口标准并没有实现统一,一些老旧车型甚至无法使用最新的快充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充电桩的通用性和充电效率,限制了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出行时的便利性。

在这里老狐不得不再次提到增程车,之前还有人说增程是老旧的技术,但如果放在当下的场景下来看,现在很多人追捧这种可油可电的技术方案,也不是没有道理。
至少,增程车不用在高速上“等号”充电,更不需要提前规划去哪个充电桩充电更快的问题。
结语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的趋势,年年高峰期都因为补能问题上热门,甚至引发网友吐槽,说白了就是车多了,发现电桩不够用;等电桩建多了,又发现车变得更多了。
但这个“死循环”正在被打破。 快充技术越来越快,电桩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铺开。现在觉得“充电难”,过两年可能就不是个事儿了。
总之就一句话:别太焦虑。 问题肯定能解决,只是需要点时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