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来就没打算把巴基斯坦打造成一个强国。就在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拿着稀土样品第三次访问白宫时,瓜达尔港2024年那份净利率不足15%的财务报表,已经说明了一切。”   网友这番评论纯属没看懂门道瞎咋呼!先说说瓜达尔港那 15% 的净利率,真能说明中国没发力?别被那点账面数字蒙了眼!   先看看这几件事本身。巴基斯坦军方负责人去美国交流,带点本土资源样品,其实不算什么稀奇操作。   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多方拓展合作渠道、争取资源变现,再正常不过。   而瓜达尔港的利润数据,如果光看数字确实不那么亮眼,但账不能这么算。港口运营不是开小卖部,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更何况,中巴之间的互动从来不是简单用“赚快钱”能衡量的。   要说清楚这事,得先搞明白一个基本逻辑:国与国的合作,尤其是像中巴这种历经几十年风雨的“铁杆”关系,从来不是谁要把谁捏成什么样,而是你情我愿、互相成全。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着眼点根本不在“快速造强”,而是实打实地帮对方解决关键难题——比如缺电、路不通、贸易出海口受限这些卡脖子的问题。   像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建的电站、公路、港口,看起来不如某些“高科技工业链”那么光鲜,但对巴基斯坦老百姓来说,这些才是过日子、搞经济最急需的基础。   没有电,工厂转不起来;没有路,货物流不通。中国做的,正是这些“雪中送炭”的事。   苏吉吉纳里水电站一年提供28亿度电,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后打通了交通动脉,这些项目或许利润率不高,但却是巴基斯坦经济能“自己走路”的前提。   说白了,中国不是在替巴基斯坦走路,而是帮它把路修好,让它自己走稳。   有些人老喜欢拿“强国套餐”的标准来衡量中巴合作,觉得中国没把看家技术或产业链全盘搬过去,就是“留一手”。这想法其实跑偏了。   真正靠谱的合作,不是大包大揽替别人过日子,而是授人以渔。巴基斯坦有自己的国情和节奏,光靠外力输血是长不出肌肉的。   中国这些年做的,是结合巴方实际需求,帮它夯实发展根基。   农业技术合作提升作物产量,港口建设打通贸易通道,能源项目保障电力供应——这些看起来不惊艳,却实实在在提升了巴基斯坦的经济造血能力。   合作项目可能利润增长不快,但带动了就业、改善了民生、畅通了贸易脉络,这种支持比单纯追求财务数字有意义得多。   再看巴基斯坦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接触,这事再正常不过。   一个主权国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展多元外交、拓展合作空间,这是它的正当权利。巴基斯坦没有断绝与其他国家的正常交往,恰恰说明中巴关系是健康的、开放的,不搞封闭小圈子。   中国对此展现出充分的理解与自信,也体现了对巴方自主选择的尊重。这种尊重本身就是两国关系牢固的体现。真正牢固的伙伴关系,不需要对方切断其他联系来证明什么。   所以,那些光盯着利润率数字、看到巴基斯坦与其他国家正常交往就说“兄弟反目”的论调,真的是太小看中巴关系的韧性和深度了。   两国合作追求的是实打实的共同发展和百姓福祉,是高度互信、相互支撑。这种关系经过时间考验,不是一两次访问或单个项目的短期财务数据就能动摇的。   中巴合作是干出来的,不是说给别人听的。   总结一下,中巴之间的“铁”,铁在行动上,铁在关键时的相互扶持上,铁在着眼于长远共同发展的务实合作中。   这种关系不搞虚头巴脑的吹捧,也不受一时一事的影响。那些只看表面数字、妄下判断的说法,可以歇歇了。   真正的中巴友谊与合作,正在一步步朝着更稳、更实、更远的方向走下去,这点绝不会因为几句外行的猜测就改变方向。   参考资料:中国,从来就没打算把巴基斯坦打造成一个强国。——网易新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