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美国海军违反美国联邦法律规定,注定将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情。我们知道,按照美国相关法律,美军现役航空母舰的数量不得少于11艘,这是源于对美国全球军事战略和部署的需求而生的一条规定,11艘航空母舰的数量可视作是一条“底线”。但现在,美国海军似乎还是力不从心了。
美媒对“肯尼迪”号延迟交付的报道
环球时报援引美媒报道称,“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二号舰“肯尼迪”号的交付时间将延期2年,预计最早于2027年3月才能服役。而目前看来,自1975年开始服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首舰“尼米兹”号,已经被使用了50年之久,目前正在执行服役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海外部署任务。按照计划,“尼米兹”号将于2026年5月退役。也就是说,在2026年到2027年间,美国海军将迎来一段时间内的“现役航母不足11艘”的状态。
美国需维持多艘现役航母
对于美国海军来说,现役航母数量由11艘减少到10艘,绝不是什么小事。看似只是数量少了1艘,但考虑到美国海军有着实打实的全球部署任务、特别是近年来诸如中东地区等热点方向对美军提出的“航母需求”,故哪怕只是可用航母数量少了1艘,也会对其他现役航母增加不小的压力。不仅如此,从技术层面来说,美国海军现役所有的航空母舰均为核动力航母,这看上去是某种“技术优越性”的表现,但实际上却是一柄“双刃剑”。
核动力航母的维护大修周期更久
要知道,在相同的服役周期内,核动力航母的在航率要天然逊于常规动力航母,前者要在服役生涯内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维护大修和核燃料棒的更换。这就是为何要强调,核动力系统所带来的强大续航力,是“近乎无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限”。至于说为何过去的美国看似鲜少会出现“航母不够用”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只要处于现役可用状态下的核动力航母数量足够多,那核动力所带来的在航率低的问题,就能够被较好地掩盖和解决。
美国已出现新老航母青黄不接
但现在看来,受制于拉胯的造船工业产能和工作效率,名为“新老航空母舰青黄不接”的这一天,终于还是到来了。作为“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二号舰的“肯尼迪”号,已经出现了不止一次的延迟交付,其原本计划于2022年服役,然后推迟到了2024年,随后又被推迟到了今年7月交付,结果现在直接被延后到了2027年上半年。于是乎,到了2027年3月,该舰会不会再度迎来延迟交付呢?下一次延迟交付的时间节点会是何时呢?恐怕任谁都很难说得准。
“尼米兹”号将于明年退役
站在美国的角度上来想,倘若我们对“现役航母数量有所减少”这一问题持不乐观态度,那“从11艘减少到10艘”和“新航母遭遇多次延迟交付”等事情,恐怕还只是个开始。作为美国海军现役主力航空母舰的“尼米兹”级共有10艘在役,于1975年服役的首舰“尼米兹”号将于明年退役,服役时间长达51年,其中包括超期服役的1年。
多艘美国航母进入服役末期和晚期
这么一算,于1977年服役的二号舰“艾森豪威尔”号和于1982年服役的三号舰“卡尔·文森”号,其实也已经进入了服役周期末期和晚期,基本都将于2020年代后期和2030年代初期迎来退役。即便是于1986年服役的四号舰“西奥多·罗斯福”号,也将在2035年左右退出现役。也就是说,未来10年将是美国海军现役核动力航母的退役高峰期,如果后续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难以做到顺利接棒,那美军很可能将面临可用航母数量进一步下降的困境,如减少到7~8艘。
中国已有2座船厂具备航母建造能力
如果这一幕成真,那美国海军还能维持“全球部署”和随之而来的“全球海上霸权”吗?事情恐怕就不好说了。但对于正在持续发展海上力量的新兴大国中国来说,“美国恐将出现航母减到个位数”一事,倒是个不错的趋势。目前看来,中国国内具备航母建造能力的船厂已有2座,以国内造舰业旺盛的产能和极高的效率来想,如若“2座船厂同时建造航母”,那我们将有望在未来10年内,将航母数量快速提升到6~8艘的程度,说不定能与届时的美军现役航母数量“打成平手”。
中国将拥有更多的航母
既然拉胯的美国造船工业以近乎“自废武功”的方式,给了我们快速追平航母数量、乃至是实现赶超的机会,那为何还不抓住它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