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叫周德的老头,虽然已经80岁,但他依然风流潇洒,看上了一个姓罗的年轻寡妇。 为了能跟罗寡妇凑近乎,他没事就找罗寡妇问东问西,顺便试探一下对方的想法。 一来二去,罗寡妇也明白了周德的意思,就这样,俩人偷偷在一起了。 可就算瞒得再好,时间久了也是会被发现的,而发现他们私情的不是别人,正是罗寡妇的小叔子。 一开始,小叔子为了顾全颜面,就用委婉的方式提醒,谁知罗寡妇都当了耳旁风。 后来,小叔子就直接劝她检点些,不要做伤风败俗的事情,可罗寡妇根本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忍无可忍的小叔子,就将他们二人告到了衙门。

包公了解完情况后,他也不敢妄下定论,毕竟二人年纪相差巨大,不符合常理。 不过,包公还是叫人将他们带到了衙门进行审问。 到了衙门,周德就大喊冤枉,说自己都80岁了,是要死了的人了,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而罗寡妇那边也大呼冤枉,说自己一直守妇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且怎么可能跟长辈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两人不仅说辞一样,而且还都甘愿受罚,以表清白。看着二人如此“身正不怕影子斜”,一时间包公也犯了难。因为难以定案,就将他们暂时收押,择日再审。 回到后堂后,包公为了此案愁眉不展,茶饭不思。 眼看包公闷闷不乐,其嫂汪氏就问他发生了何事?包公就将此案告诉了她。 谁知道,汪氏听完此事,想帮忙却又说不出口,思考再三的她,做了一个动作:将牙簪插地。 包公看后,顿时大悟,立即升堂再审。 不过这次,包公直接命人将他们二人捆住开打,一边打一边说:“你们谎话连篇,还想瞒我,各打二百棍。” 二人看包公那胸有成竹的样子,以为抓到了什么把柄,赶忙磕头求饶,说了实话认了罪。 就这样,包公将他们各打一百棍,把周德放了回去,而让罗寡妇改嫁。

故事出自《龙图公案》,当包公看到嫂子那个动作后,就明白那二人确实有问题,所以才有底气用刑。可作为读者来说,“牙簪插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查了一下资料,关于这个动作并没有过多解释,不过,在清朝繁版《龙图公案》中,听五斋先生评定,此乃“男女之欲,必至死地而后已”。 可能这就是象征性的比喻,不过相对于其他,这个更加隐晦。就像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曾提到的“爬楼梯”一样,都是象征性的代表。 所以,包公能将这个动作与他们二人的私情相联系,并且能大胆用刑,说明他的断案能力高人一等,不得不令人佩服。 说完了故事,再说两句“包公断案”吧,其实很多书中的案件,都是后人借鉴或改编的内容,并不是包公审理过的案件。

虽然包拯是北宋名臣,但因为他太有名了,所以他不仅被人尊敬,也成为文人笔下的“爱人”。 而这些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关于他的故事文学作品,被称为包公文学。包公文学开始于南宋,其中有正史,也有通俗文学。 在宋代包公小说有四种:《合同文字记》、《三现身包龙图断案》、《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和《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其中《合同文字记》被《宋代文学史》认为是“最早、最原始的包公小说。” 不过,宋朝的话本对风流艳遇、人情世俗等内容更感兴趣,所以,宋朝的包公小说关注的也是市民的生活情趣,而包公的艺术形象较为苍白,作品中的案情并没有太过错综复杂。 到了元朝,包公文学才兴盛发展,算得上是包公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阶段。据资料显示,元杂剧公案剧已知有32种,存20种,其中包公戏现在知道的有16种,存11种。 那时,包公也成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更加饱满。而写过包公的作者,有位大家想必很熟悉,那就是关汉卿,作品为《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而包公为啥成为了后人写作的“箭垛式人物”? 其实,包公生前,就已经名扬天下,他去世的时候,有9个官衔,这说明他有能力。包公为人廉洁清正、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这说明他是个清官,。 所以,在百姓心中有很重分量的他,在去世后,每个他曾做官的地方,都为他相继建立了包公祠。这样更多的百姓认为包公已经成神,而他的形象更加高大。 此外,包公爱民的清官形象,不仅成为一种民族意识,更是一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所以,包公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后人的文学作品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