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纽约时报》近期报道称,中国稀土出口新规落地后,台积电代工的芯片因含 0.1% 以上中国稀土成分,出口美国需申请许可,恐面临售美阻碍。
作为美国高端芯片主要供应方,台积电受限是否会冲击美国芯片产业,令其 AI 发展陷入困境?
0.1%的精准打击
中国这次稀土新规不仅覆盖了稀土原料,更是延伸到了所有含稀土的终端产品。更关键的是,管控门槛设定在0.1%这个数字上,几乎没有任何高端芯片能够逃脱。
现代芯片制造离不开稀土元素,从光刻胶到抛光材料,从磁性器件到电容组件,稀土用量不大但绝对不能缺。特别是14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芯片,对稀土材料的纯度要求极高,而全球能提供这种超高纯度稀土的,基本只有中国。
中国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开采和精炼能力。更重要的是,像镝这种关键稀土元素,中国几乎垄断了99%的精炼产能。全球唯一的超纯镝精炼厂就在中国无锡,这种材料正是英伟达AI芯片电容器的核心组件。
新规还特别针对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制造设备和材料,实行逐案审批。这意味着,台积电的3纳米、5纳米先进制程生产线,都可能面临稀土供应中断的风险。申请文件还必须使用中文提交,这个细节更是让美国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不适应"。
过去几年美国频频出手,从限制光刻机出口到封锁芯片设计软件,一步步收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现在中国的反击来了,而且来得如此精准有力。
台积电的两难困境
台积电现在真的是"里外不是人"。一边是美国客户,占据其营收的近60%;另一边是中国大陆,提供了其生产必需的稀土原料。更尴尬的是,台湾地区本身就是中国稀土的最大进口方,每年消耗6000吨稀土,其中96%来自大陆。
过去几年,台积电在美国压力下断供华为,还被迫在美国建设3纳米芯片厂。当时美国的逻辑很简单,把台积电绑在美国战车上,就能确保芯片供应安全。但现在发现,即使把工厂搬到美国,也解决不了原材料的问题。
现在台积电每一批次的先进芯片生产,都可能需要向中国申请稀土出口许可。英伟达的H100、苹果的A系列芯片、高通的骁龙处理器,这些美国科技巨头的核心产品,都要看中国的"脸色"。
数据显示,台积电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达到233亿美元,其中来自美国客户的订单占比高达69%。如果稀土供应受阻,这些订单都可能面临违约风险。而寻找替代供应商?短期内根本不现实,因为其他国家的稀土提纯技术至少落后中国20年。
台积电的困境还不止于此。它在美国的新工厂建设进度缓慢,成本超支严重。原本计划2024年量产的4纳米工艺,至今还在调试阶段。而3纳米工艺的量产更是遥遥无期。即使这些产线最终建成,没有中国稀土的支撑,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美国AI帝国的软肋暴露
这次稀土风波最受冲击的,恐怕就是美国的AI产业。英伟达、AMD、高通这些AI芯片巨头,全都依赖台积电代工。而台积电的生产,又离不开中国稀土。
英伟达的H100 AI芯片,单颗售价高达4万美元,但其核心的电容器组件需要超纯镝材料。全球只有中国无锡的一家工厂能生产这种材料,一旦供应中断,英伟达的AI芯片产能将直接归零。这对于市值一度超过3万亿美元的英伟达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前不久还在吹嘘:"世界经济最大的失败点在于,99%的高性能芯片都是在台湾生产的。"现在看来,更大的失败点可能是,99%的高纯度稀土都掌握在中国手里。
兰德公司的研究显示,如果中国稀土供应中断90天,美国78%的国防承包商将面临停产。这还只是军工领域,民用科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
OpenAI的ChatGPT需要大量GPU集群支撑,这些GPU芯片全部依赖台积电代工。谷歌的TPU、微软的Azure AI芯片同样如此。可以说,整个美国AI产业的底层硬件,都建立在中国稀土供应的基础上。一旦供应链断裂,美国的AI领先优势将瞬间化为泡影。
供应链重塑的现实较量
这场稀土风波说到底,就是全球科技供应链控制权的争夺战。前几年美国靠技术封锁想卡中国脖子,现在中国用稀土这一资源优势反制,算是精准回应。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之前放话要入股英特尔,还说 “不能依赖台湾”。可就算英特尔在美国扩产能,没稀土原料还是白搭。AMD 去德国建厂、台积电往日本砸钱,这些喊得震天响的 “供应链多元化”,碰到稀土问题全没了底气。
而且中国的稀土管控一点不越界,完全符合 WTO 安全例外条款,还明确说了医疗救灾这类人道用途能豁免,合理需求也 “应许尽许”。这种有分寸的做法,和美国动不动就全面封锁的霸权样子比,差别太明显了。
美国也想在其他国家找稀土矿,可现实是,中国之外最大的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产能连中国零头都不到,还只产轻稀土,重稀土根本没有。就算美国本土的芒廷帕斯矿重新开工,挖出来的矿石还得运到中国提纯。
全球科技格局的新变量
中国这次稀土管控,早已跳出中美博弈的圈子,成了撬动全球科技产业洗牌的支点。韩国三星、SK 海力士的芯片产线,荷兰阿斯麦的光刻机制造(其磁悬浮系统和光源都离不开稀土),德国英飞凌的电子元件厂,都在紧急排查供应链风险。
欧盟忙着推 “关键原材料法案” 想减依赖,但执行缓慢。日本和法国合建回收工厂,可成本高且产能仅够日本 20% 需求,短期都动不了中国的主导地位。
这波管控也逼得企业找出路,有的研发少用稀土的技术,有的挖替代材料,但这些都急不来。对中国而言,这可不是简单卖资源,而是把资源优势变成了规则话语权,用精准管控重新定规矩。
现在全球科技竞争拼的不只是技术新,更要看产业链扛风险的能力和对关键资源的把控力。中国这张稀土牌,一下戳中了美国科技霸权的软肋,这场较量才刚开场,天平已经悄悄偏了。#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美财长:世界经济最大风险,就是99%高端芯片在台湾生产
The New York Times-China Clamps Down Even Harder on Rare Earths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