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波司登股价突然崩了,下跌15.93%,大股东高德康家族欲减持套现17亿,意欲何为,不得而知。

但2024年,波司登是赚爆了的。

根据6月26日,波司登发布的2023/24财年年报显示,其营收达到232.1亿,增长38.4%;实现净利31.2亿元,增长44.7%,连续8年业绩稳定增长。

其中,羽绒服业务成为最大收入来源,12个月成交近200亿。

尤其在经济疲软、全民消费降级的情况下,波司登却反其道而行,把羽绒服价格捧上了天。

低于1000元的羽绒服品类,直接提价至1700-1800元,波司登高管甚至透露,中高端产品将直冲3000元大关。

不过,尽管贵得离谱,买单的人却有增无减。

波司登的自信到底从何而来,为何在服装行业多数遇冷的情况下,还能在全球羽绒业中杀出重围,一骑绝尘?

当然,这一切得归功于掌舵人高德康。

从1976年到2024年,波司登48年间起起落落,凝结着的正是高德康一生的奋斗史。

在中国,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数不胜数,卖冰棍建立娃哈哈帝国的宗庆后,从农村少年成为电商巨头的刘强东,贫寒出身创立福耀玻璃的曹德旺等等。

他们都有着很多共性:顽强,努力,敢想敢干,而高德康亦是如此。

1966年,高德康出生在江苏常熟的一个小村子里,家里几代人都是裁缝,耳濡目染之下,不到20岁,他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小裁缝。

但裁缝手艺也只能糊糊口,高德康不甘贫穷下去,恰在此时一张报纸给他指明了方向。

网图

当时,小有名气的他收到一位顾客的邀请,去上海上门定制衣服,就是在这位顾客家里,一张报纸上的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张照片上,中国登山队队员站在世界之巅珠峰,无比自豪和骄傲。

可让高德康眼前一亮的,不只是登山队员那种不登顶峰不罢休的精神,还有他们身上的羽绒服。

高德康第一次知道,有种衣服可以代替臃肿的棉服,而且更加防寒保暖。

与此同时,他也深感未来羽绒服才是冬季的主流产品,如果把握住这次机会,很快就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从上海回来,高德康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志同道合的村民,有11个村民立马拍板同意一起干。

就这样,只有8台缝纫机,1台自行车的小缝纫作坊就这么开起来了。

网图

小作坊成立之初,资金严重缺乏,他们只能先做代加工。

每天从上海取回原材料,做成成衣再送回上海的服装厂,两地间隔400多里,他们只能骑自行车往返,每天几乎都要骑十几个小时。

但这也阻挡不了高德康创业的热情,在骑坏了6辆自行车后,小作坊终于升级成了山泾村服装厂。

厂子大了点,知名度高了,订单也多了,高品质的服装也开始找他代加工,自此高德康的小厂直接上了快车道。

而这家高品质服装厂商正是国内首家生产羽绒服的厂家,高德康贴牌生产的同时,也积攒了大量羽绒服生产的经验。

1992年,感觉时机已经成熟的高德康,直接压上全部身家,成立了江苏康博集团公司,品牌“波司登”也正式亮相于世。

此后仅用一年时间,波司登就在国内华东市场混得风生水起,甚至还将订单扩展到了俄罗斯。

尝到甜头的高德康一口气生产了23万件羽绒服,意气风发准备进军北方市场,可这一次却意外失策了。

高德康笃信羽绒服市场需求很大,但他却忘了没有准确定位,也很难找到目标客户。

再加上波司登羽绒服虽然用上了最好的面料,但款式过于臃肿,且缺乏时尚感,导致年轻人都看不上,而中老年人又没有购买欲望,因而尽管卖力营销,却只卖出8万件。

顷刻之间,2000万元的羽绒服滞销在了仓库。

没有资金回流,说好付给供货商的钱给不了,要账的人轮番登门,之前拿到的800万银行贷款也无法偿还,红火没几年的波司登眼看濒临破产。

当时的高德康心急如焚,四处奔走,甚至远赴美国推销自家羽绒服,但都徒劳无功。

高德康后来接受吴晓波采访时说:“每隔三五年,必然会遇到一个难关,有的是爬过去的,有的是滚过去的,但就是没有一次是吹着口哨走过去。”

是的,这一次,他是硬挺过去的。

整整一个冬天,天气寒冷,波司登羽绒服却一直滞销,尽管没有任何起色,高德康始终没有放弃,不断去尝试各种营销手段。

网图

挺过那个寒冬之后,季节性极强的羽绒服竟然在夏天卖火了。

1995年的夏天,商场都在销售清凉夏装,波司登却别出心裁,在北京王府井搞了一场盛大的反季大促销,没想到销量居然出奇地好!

那一场反季促销,竟售出2.5万件羽绒服,回笼资金500万元,总算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欣喜之余,高德康也有点后怕,毕竟错误的定位差点导致公司破产。

这次危机挺过去后,高德康痛定思痛,开始对症下药。

既然顾客觉得他的羽绒服设计老土,他就高薪聘请知名设计师,在保持羽绒服面料品质的基础上,增加时尚元素,保证羽绒服轻便、防寒的同时,还紧跟潮流。

一番整改之后,波司登的高光时刻终于来了。

1995年冬,波司登68万件新品羽绒服,一经上市迅速售出62万件,销量暴增8倍,波司登直接晋升为国内羽绒服老大,并且此后连续29年稳坐“销冠”宝座。

也是在那一年,波司登问鼎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博览会金奖,彻底打开了国际市场。

事实上,早在波司登创立之初,高德康就在全球70多个国家注册了“波司登”这个品牌,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波司登能够登上国际舞台。

网图

1998年,波司登首次助力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特别推出“登峰”系列羽绒服,波司登随登山队员一起登上了世界巅峰,之后波司登又为科考队员走遍南北极保驾护航。

“折高而立、勇攀高峰”是中国登山队的登峰精神,更是高德康一直坚持的特殊情怀,如果当初没有看到登山队的报道,很可能没有今天的波司登。

也因此,波司登连续26年助力中国登峰事业,将中国温度数次带到世界之巅。

1998年之后,波司登又陆续推出绿色防寒羽绒服、抗菌面料羽绒服、纳米技术羽绒服,一步步打破壁垒,提高科技含量,以此满足更多的保暖需求场景。

到2006年,全球每3件羽绒服中就有一件来自波司登。

次年,波司登已成为世界销量和产量双第一的羽绒服,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但相比其他产品,波司登的弱势在于羽绒服季节属性太强,所以公司一上市,高德康为了做大做强开始拓展多元化业务。

从2008年开始陆续并购了几家男装和女装品牌,并且涉足家居市场,开始了“去季节化”进程。

前三年,多元化扩张也曾给波司登带来不错的收益,营收连年上涨,到2012年甚至即将达到百亿目标。

殊不知,繁荣背后波司登的下坡路也由此开始。

网图

由于盲目做加法扩张,虽然经营品类变多,但战略不聚焦的弊病也显现了出来,样样都涉足,但样样都不精,以至于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恰逢2013年是个“暖冬”,羽绒服市场就很萧条,偏偏原材料还不断上涨,成本加剧,羽绒服业都不好过。

与此同时,国外ZARA、优衣库、H&M等品牌陆续登陆中国市场,且以电商形式铺天盖地在中国展开销售攻势。

波司登的门店经营模式一夜之间失去了优势,有种突然被拍在沙滩下的感觉。

2013年,波司登不得不开始闭店,以求自救。

仅2014年一年,波司登就陆续关闭了2560家网点,曾经老百姓口中羽绒服首选品牌,竟以最快的速度在淡出顾客的视野。

网图

而2014年营收更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净利大幅削减至1.32亿元,甚至不及前几年的十分之一。

意识到多元化发展无效后,高德康迅速开始调整思路,决定以“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为战略目标,重新启动波司登。

这一次闭店断腕,重回主航道,相当于波司登的二次重生,虽有阵痛,但效果奇好。

一番布局之后,波司登终于迎来了巨大转折。

2018年,波司登以独立品牌身份亮相纽约时装周,新中式窗格、水墨古画的设计,令波司登大放异彩,受到主流消费者人群的认可,彰显了中国品牌的实力。

次年,米兰时装周上波司登的“星空”“极寒”“地袤”三系列羽绒服,再一次惊艳了所有人。

此后,连续几年,波司登都出现在世界各大顶级秀场。

人们发现,那个轻便时尚的中国羽绒服国民品牌正以王者之势,霸气回归。

除了通过走秀扩大知名度,2019年1月波司登又牵手阿里,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

二者联合打造的“零售云平台”供应链,实现了订单以市场反应为标准,实行滚动生产下单,一扫库存积压风险。

与此同时,波司登的门店也一夜之间变得又潮又酷。

原来高德康着眼未来与时俱进,时刻与世界顶级设计师紧密联系,保证每一个羽绒服的载体也和波司登羽绒服一样,引领时尚潮流,提高客户体验。

猛药去沉疴,转型仅仅两年后,波司登业绩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

网图

2020年,全年营收创下121.9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比上涨将近20个点,仅双11一天,波司登全渠道销售额就突破了15亿。

到2024年,波司登全年营收已上升至232亿,净利达到30.74亿,相比10年前的1.32亿,早已翻了无数倍。

作为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也以340亿身价,登上了《胡润中国富豪榜》。

如今,波司登羽绒服已经走在了普通人高攀不起的路上,高端系列价格更是没有了天花板,可越贵,波司登的生意却越热火朝天。

或许,是波司登600多项专利技术给了高德康定高价的底气,波司登对得起这样的价格。

48年历程,波司登在服饰业更新迭代的洪流中几起几落,最终站稳脚跟,离不开高德康一次次的运筹帷幄。

当然,成绩属于过去,波司登的未来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已过退休年龄的高德康将如何创新,继续保住这块民族品牌,一切皆是未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