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结束后,特朗普的施压对象又成了欧盟,他明确表示只给欧盟7天期限,要么降低关税、要么接受惩罚,而欧洲则两次致电中国。那么,特朗普的举动有何目的?欧洲接下来又应如何应对美方的施压?

5月中旬,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向欧盟贸易官员玛罗什·谢夫乔维奇明确表态,欧盟提出的“解释性说明”未达美方预期,即美方核心诉求在于要求欧盟单方面降低关税,而非此前讨论的“相互削减”。

特朗普施压欧盟 欧洲为何致电中国

眼见欧盟迟迟没有行动,当地时间5月23日,特朗普放出狠话称,如果谈不拢,将在6月1日起对所有欧盟产品征收50%的关税。消息一出,美股三大股指期货集体下跌,苹果公司盘前大跌近4%,欧股同步下滑,德国、法国、英国主要股指跌幅均超过1%。

分析来看,这场贸易博弈中,欧盟的处境尤为尴尬。一方面,它需要维系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毕竟双方互为重要的投资与贸易伙伴;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强硬立场让欧盟很难接受——事实上就在两天前,欧盟刚向美国提交了一份新版贸易提案,希望以逐步降低关税、推动投资合作的方式换取谈判转机。但显然,特朗普并不满意,他甚至公开质疑欧盟存在的初衷,就是“占美国便宜”。

面对压力,欧盟内部出现分化,德国等制造业强国倾向于妥协以保住市场,而法国、瑞典等国则主张强硬反制。显然,与中国不同,在面对美国施压时欧盟有一个致命缺陷——分歧难以弥合。

更直接来说,欧盟27个成员国各有考量,谈判必须协调内部意见,这使得其在与美国谈判中反应更慢,立场更分散,也更容易被特朗普“各个击破”。欧盟首席贸易谈判代表韦安德已向各成员国发出提醒,希望在维持整体立场一致的同时,也要设法通过合作方案缓和美方态度。

特朗普施压欧盟 欧洲为何致电中国

她表示,欧盟计划提出一些与美国标准互认、简化食品贸易程序等合作建议,以争取主动。但这些技术层面的合作,显然无法打动急于缓解经济压力的特朗普,他要的是立竿见影的结果,不是复杂的贸易文本。更重要的是,这位美国总统已经明确表示,他不会寻求协议,而是直接征税,这就给了欧洲一个极端但真实的选择题——到底是继续谈下去,还是要开始着手报复准备。

彭博社报道称,欧盟已经私下制定了一套应急方案,准备对价值95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其中包括汽车和部分零部件税率提高至25%。这套方案一旦启动,将彻底引爆新一轮的美欧贸易战,但特朗普这边依然表现得毫不在意,甚至放出狠话:“我们已经设置好了,那就是50%。”

在这种背景下,欧洲开始试图寻找外部支点,而中国无疑成了绕不开的选项。5月22日至2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茨先后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强调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中方明确表态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并呼吁深化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从中方角度看,中国对欧盟的态度一直是开放且理性。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地缘冲突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中欧保持沟通与合作对彼此都有好处。中国也始终主张用对话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通过加税、制裁等极端方式破坏合作基础。

特朗普施压欧盟 欧洲为何致电中国

这也正是中国在回应欧洲两个问题时的核心立场:中方乐见欧盟在多边贸易体系下发挥积极作用,也支持欧盟以更灵活、更务实的方式应对外部压力。同时,中方对欧方产业链稳定有信心,也愿在关键领域深化与欧盟的协作,包括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领域。

由此可见,这一互动具有双重意义:一是通过经济合作缓解欧洲压力,二是共同抵制保护主义。可以说,如果欧盟真的能下定决心,那么中方此前反制美国的过程,必然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经验。

说到底,这一次的贸易争端,说到底不是简单的税率之争,而是全球贸易格局深层次博弈的反映。美国试图通过“高压式”重塑供应链,把制造业吸回本土;欧盟则试图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规则影响力。

特朗普施压欧盟 欧洲为何致电中国

至于美方提出的7天期限,最终是否真会落实严厉制裁,还需观察后续博弈的结果。只不过,如果特朗普真的打出“关税炸弹”,那么,欧洲或将不得不启动报复机制,同时寻求与中国、亚洲其他国家建立新的贸易互信体系,以此缓冲来自美方的压力。这对全球经济而言,这无疑将是又一轮震荡。无论如何,这一系列事件已经证明了,未来的全球贸易,注定不再是单边决定一切,而是谁能够以稳定、务实的姿态赢得更多信任与合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