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韩国大选还有最后14天,新总统人选几乎已经定下,热门候选人李在明在辩论中讲出一句话,给中韩关系定了调。那么,李在明如今选情如何?他的表态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韩国总统大选进入倒计时阶段,留给候选人的时间只剩下14天,各方势力正在做最后的冲刺,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结果似乎已经有了眉目。

韩国大选大局已定了吗

根据盖洛普等多家机构的民调,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在多项数据上全面领先,支持率已超过51%,尤其在首尔、大田等主要城市及20岁至50岁选民中,李在明更是占据压倒性优势。此外,在中立选民群体中,也有52%的人选择支持李在明。可以说,如果没有出现意外,李在明已经提前锁定总统宝座。

当然,这一局面也并非没有变数,5月19日,民调机构Realmeter公布数据显示,李在明支持率略有下降,为50.2%;其对手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支持率则升至35.6%,缩小了与李在明的差距。此外,前总统尹锡悦退出国民力量党的风波,虽然短暂冲击执政党选情,但也为金文洙摆脱“尹锡悦阴影”、重塑保守派凝聚力提供了机会。

与此同时,年轻选民的投票意向同样关键:20多岁群体中,仍有33%尚未明确表态,其最终选择可能成为“黑天鹅”事件。有分析认为,李在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行政经验”和“政策能力”,多数支持者认为他更懂国家治理,也更了解国家运转机制。

相较之下,金文洙虽然主打“清廉”和“道德”,但在政策层面缺乏说服力。改革新党李俊锡则更多依赖“年轻”和“换代”的口号,但目前支持率仍停留在个位数,缺乏破局机会。5月18日晚,三位候选人进行了首场电视辩论,李在明的言论也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韩国大选大局已定了吗

从内容看,这场辩论主要将各候选人的外交理念推向台前。李在明重申其“实用主义外交”原则,主张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关系。他强调,韩国不能完全依赖美国的同盟体系,必须同时处理好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李在明还举例称,韩国在应对美国关税压力时,应以国家利益优先,而非急于妥协。

这一句话的分量不小。过去几年,韩国在外交上明显向美日靠拢,但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经济层面,美国对韩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直接导致韩国今年第一季度出口与消费全面停滞,GDP也出现了下滑。这种状态下,李在明强调“本国优先”,显然是在对前任政府的政策做出修正。

而在对中韩关系的表述上,李在明则更为清晰。他认为,保持与中国的沟通与合作对韩国至关重要。他没有回避两国在某些议题上的分歧,但指出,经济利益才是两国的共同基础。他所提的“实用主义”,在对华政策上更多体现为“合作优先、避免对抗”,这一表态为未来中韩关系定了调,也释放出韩国外交可能重回平衡轨道的信号。

韩国大选大局已定了吗

然而,这一对华立场引发对手猛烈抨击。金文洙指责其“释放危险信号”,李俊锡则批评其“亲华倾向明显”,甚至质疑李在明关于“不介入台湾问题”的表态“损害韩美信任”。对此,李在明反驳称,外交决策的核心应是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标签。他进一步解释,韩美同盟是国家安全基石,但韩国无需在美中之间选边站,更不应卷入与自身无关的地缘冲突。

不难看出,李在明对华政策的“去意识形态化”倾向,与尹锡悦政府的对华强硬路线形成鲜明对比。尹锡悦任内推动“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二分法转向全面亲美,导致中韩关系紧张。李在明则多次强调,中韩合作对解决朝核问题、稳定供应链、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这一立场虽被对手贴上“亲华”标签,却与韩国经济利益高度契合——中国连续多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半导体等关键产业依赖中国市场。即便在尹锡悦政府时期,韩国企业界仍呼吁避免对华“脱钩”,李在明的表态,实质上反映了商界与部分执政党成员的务实诉求。

总之,当前距离大选只剩14天,李在明虽然暂时领先,但局势仍不能说完全确定。金文洙正奋力追赶,李俊锡也未放弃破局的可能。最终结果如何,还需观察接下来的民调走势和辩论表现。

韩国大选大局已定了吗

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在明提出的“实用主义”外交方向,尤其是对中韩关系的积极态度,已经在选民中产生共鸣,一旦他当选,中韩关系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修复与发展。只不过,对韩国而言,若想真正实现“实用主义”外交,就必须摆脱对外部势力的过度依赖,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利益的独立道路,这就得看其下一任政府有没有这个魄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