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人社部发布《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超龄劳动者报酬、休假、工伤等核心权益保障细则,这场迟到的“银发劳动者保卫战”终于打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6亿,其中超龄仍在工作的群体规模庞大。但长期以来,这一群体因“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被认定为劳务关系,无法享受工伤保险、最低工资等基本保障 。
- 工伤维权难:四川德阳61岁保洁员李珀在工作中滑倒致九级伤残,因已领养老金被拒认工伤,最终只能通过民事诉讼获赔;青海退休电工王树梁返聘时高空坠落,因“劳务关系”无法享受工伤待遇,至今仍在追讨赔偿 。
- 欠薪无人管:浙江诸暨14名超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2.7万元,因未签合同连维权资格都被剥夺 。
- 休息无保障:多地调研显示,超龄劳动者日均工作时长普遍超过8小时,超时加班现象屡见不鲜 。
此次征求意见稿从法律层面重构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五大核心突破直指痛点:
1. 强制签订书面协议:用人单位必须与超龄劳动者签订用工协议,明确报酬、休假、工伤等条款,彻底终结“口头约定”时代。陕西宝鸡试点数据显示,推行书面协议后,超龄劳动者纠纷率下降40% 。
2. 工伤保险全覆盖:用人单位必须为超龄劳动者参保工伤保险,个人无需缴费。这意味着像湖北曾都65岁保洁员晏阿姨那样,在铲雪作业中受伤后,可直接通过工伤认定获赔8万元 。
3. 报酬底线筑牢:明确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浙江诸暨通过“支持起诉+司法救助”模式,已帮助30余名超龄劳动者追回欠薪10万余元 。
4. 休息休假有法可依:要求用人单位参照《劳动法》安排工作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加班。陕西宝鸡试点中,超龄劳动者平均每周休息时间从2.1天增至2.8天 。
5. 争议处理双通道:超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或民事诉讼维权,工会将全程提供法律援助。最高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支持超龄劳动者起诉案件同比增长120% 。
新规落地前,多地已探索出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 陕西宝鸡:2021年率先将超龄人员纳入工伤保险,截至2025年6月,2.5万名超龄劳动者参保,338人获赔2036万元,企业用工成本降低15% 。
- 湖北曾都:建立“用工事实优先”原则,直接认定超龄劳动者工伤。2024年某物业公司65岁保洁员晏阿姨摔伤后,人社部门10天内促成企业赔付8万元,调解成功率提升65% 。
- 浙江宁波:检察机关创新“一案三查”机制,通过固定企业过错证据,帮助62岁制衣工李女士获赔7.1万元,推动《民法典》劳务损害责任条款落地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王天玉指出,新规突破了“劳动关系唯一保护”的传统思维,通过“特别保护”模式实现三大转变:
1. 主体资格松绑:不再以退休年龄否定劳动者身份,只要存在实际用工,即受法律保护 。
2. 权益保障升级:将工伤保险、最低工资等从“劳动关系专属”扩展至超龄群体,填补制度空白 。
3. 责任边界厘清:明确企业需承担安全生产培训、职业危害防护等义务,倒逼用工规范化。
新规目前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人社部官网、邮寄信件或电子邮箱提出建议,截止日期为8月31日。值得关注的是,新规特别强调“弹性延迟退休人员适用《劳动合同法》”,这意味着部分超龄劳动者有望享受与适龄职工同等的权益 。
当“银发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超龄劳动者不应再是被遗忘的群体。从“讨薪无门”到“依法维权”,从“工伤自担”到“制度兜底”,这场改革不仅是对2.96亿超龄劳动者的承诺,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正如陕西宝鸡一位参保超龄劳动者所言:“有了这份保障,我们终于能挺直腰杆干活了!”
你身边有超龄仍在工作的家人或朋友吗?他们遇到过哪些权益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为完善政策建言献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