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仅靠多喝水就能防秋燥吗
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秋风送爽,却也带来了困扰。
不少人开始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紧绷、咽喉不适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燥”。
网络图片,转发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很多人认为多喝水就能防秋燥,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一起来看看!
“多喝水就能够防秋燥”吗?
“多喝水就能够防秋燥”这种说法不完全对。
燥邪伤人的核心是津液不足,这个“津液”是指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它不仅是水,还包括气血运化生成的其他维持生命活动的液态物质,比如我们说的唾液、胃液、关节液等等。
一方面,喝水是防秋燥的基础,水是津液的主要来源,及时补水能直接缓解津液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医防治秋燥我们遵循“滋阴润肺、生津止燥”的原则。在饮食方面,推荐使用滋阴、润肺、生津的一些食材,比如梨或白萝卜煮水,同时可以少量加一点冰糖或山楂调节口感,也可以考虑蒸梨,可以把梨去核之后放入香油和少量的糖来蒸熟,糖尿病患者建议慎重食用。
图库版权图片,转发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科学补水有讲究
根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4年版)》建议,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女性每天饮水至少1500毫升(约7.5杯),成年男性至少1700毫升(约8.5杯)。
图库版权图片,转发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但如何喝比喝多少更重要,正确的补水方式是“少量多次喝温水”:
少量多次:每次饮水不超过2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肾脏负担;
适时饮水:间隔1-2小时补水一次,具体频率可根据运动量和环境温度调整;
水温适宜:建议饮用35-40℃的温水,避免过冷或过烫刺激消化道;
特殊人群注意:心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
多维度防燥更有效
除了科学饮水,我们还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秋燥:
01.调节室内湿度
研究显示,室内环境相对湿度维持在45%-65%最适宜。当空气湿度低于40%时,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下降,易引发不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通过加湿器、摆放水盆或种植室内植物的方式调节室内湿度。
02.调整饮食结构
秋季饮食应遵循“一多五少”的原则:
-多食用富含水分的当季蔬果,如梨、莲藕等;
-控制每天油脂类摄取总量,不超过膳食总热量的30%;
- 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少吃精制糖,成人每天摄入的糖分应当在50g以内,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少吃如动物内脏、蟹黄、虾酱等动物性高胆固醇食品;
-少食辛辣食品,如麻辣火锅、辣椒、花椒、胡椒等。
秋高气爽,
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应对秋燥,
保持身体健康。/健康科普
来 源 | 国家卫健委官网、科普中国、央视新闻、江苏疾控
图 源 | 壹图网
编 辑 | 赵娅轩
声 明 |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浙里健教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浙里健教赞分享推荐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
原标题:《仅靠多喝水就能防秋燥吗?》
阅读原文
来源:浙江健康教育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