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一顿饭,把几十年战火兄弟干出了隔阂。
不是吃了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吃出了官位和信仰的距离。
1980年,那年北京还没现在这么热闹。
中央开了个纪律会议,黄克诚站起来,把话说得一点不客气,脸上没笑,语气一点没缓:“官做大了,屁股翘到天上去了。”说的是副总参谋长杨勇,话一出口,屋里气氛一下就变了。
杨勇脸一沉,回过去一句:“你这是小题大做。”语气不高,但分量不轻。
这不是一般的争执,背后是几十年战场下来的交情,是眼看一个老战友走了样的无奈,也是老一辈对作风问题的较真。
两人从红军时期就认识,那会儿还都是小干部。
杨勇那时候瘦瘦的,刚从浏阳农军转过来,参加过长沙起义,枪打得不赖,人也冲得猛。
黄克诚早他几年参加革命,湖南第三师范出身,脑子清楚,口才不错,干的是政治工作,带过团也带过师。
红三军团里,两人不是上下级,但碰头不少。
黄克诚喜欢讲纪律讲制度,杨勇那会儿就愿意抢着听,坐第一排记笔记,打仗也不拖后腿。
那时候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会在一次会上闹得这么僵。
后来建国了,杨勇当了副总参谋长,手里事儿多,身份也高。
黄克诚转了几个地方,文革那阵子被打过压过,后来复出进了中纪委,专盯作风问题。
老战友变成了纪委头,盯得也正是自己人。
杨勇这事,说白了就是吃了顿饭。
请了不少人,用的是公家的钱。
饭局不算太豪华,但在那个时候,中央对这类事卡得紧。
黄克诚知道后,没犹豫,直接点名批评,在会上把话挑明。
黄克诚不是为了找谁的茬。
打从井冈山开始,他就认准一件事,军队要干净,干部要自律。
不然,打下来的江山,守不住。
杨勇这顿饭,在他眼里就是个警号。
官越大,越得守规矩。
杨勇不服气也不是没理由,他是真没想着贪这点小便宜。
请客是因为有人来检查工作,觉得得意思意思。
他从抗战打到解放,从朝鲜回来时立了不小的功,一直是铁面将军,谁也没说过他贪。
可这次黄克诚一句话,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会后,杨勇没吭声,回家把那顿饭的钱凑了出来,四百块,老老实实交给了组织。
第二天又在会上做了检查,没推没搪,也没找理由。
张震看了觉得不落忍,说这饭他也参加了,要跟杨勇一块分担。
黄克诚听完,脸色一板:“谁出的钱,谁担责。”张震说不动他,杨勇也没再提,认了这笔账。
不是他认这顿饭,而是认了黄克诚那一套,纪律面前没情面。
这事传出来时,有人说黄克诚太死板,讲究得过了头。
也有人觉得杨勇冤,说到底就是顿接待饭,值不着这么重的批。
可黄克诚心里有杆秤,他不光是查账的,更是守门的。
他说的是老话,也是老规矩。
杨勇后来没再犯类似的事,继续在总参干了一阵。
虽然这事让他有些心结,但他没撂挑子,也没和黄克诚撕破脸。
老兵就是这样,面子能放下,底线不能丢。
两人再没在公开场合有太多互动,但没人说他们翻脸了。
只是那顿饭之后,两人心里都清楚,有些事说不开,有些原则拗不过。
黄克诚一直干到身体撑不住,才退下来。
他嘴上不说,心里一直记着那场会,记着那个曾经在课堂上坐第一排听他讲纪律的青年,也记着那句“你这是小题大做”。
杨勇去世前,没再提这件事。
他留了一封信,交代后事时说:“纪律是根,哪怕砍伤了自己,也要护住。”没人知道那句话是不是写给黄克诚的,但听过这事的人,心里都有数。
参考资料:
【1】 刘鹤, 刘喜凤.《杨勇的统战思想与建国初期贵州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开展》【J】. 凯里学院学报, 2012, 30(2):73-75.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M】.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3】 黄克诚回忆录编写组.《黄克诚回忆录》【M】. 解放军出版社, 1994.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