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驹千里,国石万钧 洪承畴早年的成功绝对是一部励志大剧,年少的时候,由于家里贫穷,11岁的时候就辍学卖豆干,在闲暇的时候就在学馆外听课,甚至帮学生做作业,被老师发现后,认为洪承畴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然后悉心辅导,于万历四十四年一跃龙门,高中进士。

洪承畴23岁中进士 洪承畴在少年表现出的天分和抱负,深受老师的赏识,对洪承畴的评价是:家驹千里,国石万钧! 当然,这不是我们看到的电视剧,有志青年高中状元,风光回乡,于嘻市中接回还在卖豆腐的母亲,然后做个保境安民的地方官。 现实绝对不是电视剧,更不是儿童故事,真实的情况是洪承畴走上了仕途,从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6年,天启二年(1622年) 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天启七年(1627年),升陕西督道参议。崇祯二年,升任参政。后在镇压农民起义运动中,快速提升,最后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位高权重。 逆流而上,中流砥柱 其实,明末不是没有人才,恰恰相反,明末还是人才辈出的年代,由于战事的不断兴起,而武将在和平年代的削弱,导致军无可用之才,这时,以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为代表开启了明末独有的文人带兵的先例,这样就涌现出了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等一批在军中表现出色的文人将领。 洪承畴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走向军旅生涯,尤其崇祯二年,皇太极率领清军迂道入关,部队直逼京师,袁崇焕带兵勤王,后被崇祯下狱,第二年处死。于此同时是西北农民起义,此时在西北为官的洪承畴得以施展才华,成为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尤其与孙传庭,卢象升等一同极大的打击了农民起义军的气势,使农民起义陷入低谷。

洪承畴镇压农民起义 崇祯三年,由于洪承畴在反抗农民起义中的表现而被任命为延绥巡抚,崇祯四年,为三边总督,崇祯五年取得“西澳大捷”,一扫多年官军剿匪的颓气。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陕西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部在流窜途中,被洪承畴令总兵马科、左光先领兵截击。李自成回师转东,洪承畴又令曹变蛟潼关设伏邀击,李自成大败,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崇祯十一年,明军统帅卢象升在对抗清军过程中战死,朝廷可用人才只有洪承畴和孙传庭,结果孙传庭被崇祯下狱,洪承畴成为唯一可以抵抗清军的中流砥柱了! 松锦大战,万念俱灰 松锦大战之前,清军先后四次入关,崇祯战和不定,后来议和不成,杀了陈新甲,不堪其扰的明廷,趁着西北农民运动陷入低谷,派洪承畴为蓟辽总督,抵抗清军入侵。 而清在皇太极的治理下,国力军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扩张中的清政权,必须完成整个东北领土的占领,因此,宁锦防线再次成为明清争夺的焦点。

洪承畴指挥松锦会战 先是崇祯十三年(1640年),清军围困锦州,然后洪承畴带九边精锐,十三万大军集结宁远,与清军会战。 按照洪承畴的想法是,步步为营,且战且守的策略消耗清军,而以崇祯和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想法是与清军“速战速决”,结果洪承畴部队被包围在松山与杏山之间,且粮道被断,明军只能突围,结果大败被俘。 虽然活着,不如死去 被抓到沈阳后,洪承畴最后降清,关于降清的过程,野史绝对精彩之极,有说是庄妃使用美人计。洪承畴本就是好色之人,最终降清 还有一种说法是范文程去劝降,与洪承畴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禀告皇太极:“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的专业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后来感动了洪承畴,使其降清。 相对来说,另外一种野史的说法更可信。据说洪承畴被俘后,绝食九日,只求速死。皇太极见劝降无效,又爱惜他是一个人才,就将他放了。但在洪承畴入关途中,遇见了一个家中的仆人,这位仆人告诉他:明朝上下都以为他已在松山会战中战死,如果他活着回去,而“所统三军俱没,地方俱失”,朝廷定会问罪,到时死的就不是他一个人了,他的妻子儿女都将受到牵连。洪承畴进退两难,犹豫再三,决定返回盛京,归降皇太极。

洪承畴降清传说中了美人计 当然,怎么降清,并不重要,正如当时的人所说的,我所认识的洪承畴在松锦大战之时已经殉国了。 洪承畴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三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始罢。 有没有点像现在网络上的段子,我裤子都脱了,你告诉我这些? 其实,洪承畴就是怕死而已,该死的时候不死,你让观众情何以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