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连续上调寒武纪目标价至2104元,这一举动不仅刷新了市场对国产AI芯片的认知,也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正逐步打破西方技术壁垒,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云服务与本土AI芯片或迎爆发

2025年9月1日,高盛分析师团发布最新研报,将寒武纪目标价从一周前的1835元人民币上调至2104元,单月涨幅惊人,创下中国半导体股新纪录。核心动因是寒武纪二季度业绩强劲,AI芯片出货量激增,叠加中国云服务巨头如腾讯等资本支出同比飙升119%。这不仅反映寒武纪在AI芯片市场领导地位强化,更预示中国云服务和本土芯片正迎转折点,投资者蜂拥布局。事件值得关注因它突破西方技术垄断壁垒,是国产芯片崛起信号,引发市场对供应链多元化的热议。

寒武纪二季度营收超预期,主因AI芯片出货量增长和运营效率优化;例如,高盛报告显示寒武纪获得中国信通院认证,客户从软件公司扩展至阿里云、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对比近期寒武纪2025年中报数据,出货量年增超80%,证明其在AI算力赛道的实力。

中国云服务与本土AI芯片或迎爆发

近期,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持续加码,2025年8月美商务部发布公告,进一步收紧对高性能芯片的管制,这反而促使中国客户加速寻求替代方案,华为等企业开始转向寒武纪等本土芯片厂商,推动其市场份额稳步上升。与此同时,对比全球同行,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的估值倍数远低于寒武纪潜在目标,显示出外资对中国芯片产业的低估。面对外部的短视政策,高盛的报告则指出,中国云服务支出的持续扩张才是支撑芯片行业发展的理性根基。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封锁非但没有遏制中国的发展,反而成为倒逼自主创新的催化剂。

中国云服务与本土AI芯片或迎爆发

高盛在研报中采用“贴现企业价值EBITDA模型”对寒武纪未来十年的发展进行测算,将2030年的目标价设定在市盈率44倍的水平,这种计算方式看似复杂,实则暗含了对行业长期趋势的深刻洞察。近期腾讯等云服务商资本支出翻倍,尤其是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激增119%,直接带动了对高性能AI芯片的需求增长,而寒武纪正是这一轮需求扩张中的受益者。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华为昇腾芯片的市场表现中,尽管外界对其关注较少,但其背后同样体现了“大象无形”的战略思维,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低调布局,实现厚积薄发。高盛的预测显示,寒武纪未来几年的出货量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60%至90%,这不仅是市场对技术实力的认可,更反映了中国企业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所展现出的韧性与智慧。

中国云服务与本土AI芯片或迎爆发

高盛的这份报告不仅仅是对寒武纪个体的看好,更反映出中国AI产业整体正在加速崛起。近年来,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持续加大对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而民营企业也在研发投入上不断加码,这种政企协同的模式正在有效破解西方的技术封锁。根据中科院近期发布的数据,中国AI芯片的自给率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明显提升,从2024年不足30%攀升至2025年的45%,这一变化背后是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的双重驱动。高盛此次上调目标价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行业趋势和企业基本面的深度分析,其预估的潜在上涨空间高达476%,说明国际资本对中国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的信心正在增强。尽管外界仍有质疑声音,但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布局已经展现出清晰的战略方向,未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将占据更加主动的位置。

中国云服务与本土AI芯片或迎爆发

高盛报告中将寒武纪的目标价设定在2030年的远期视角,被一些声音认为过于理想化,甚至质疑其现实性。但这种质疑恰恰暴露了外部对中国技术发展速度的误判。近年来,中国芯片产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突破,尤其是在AI算力领域,本土企业已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技术体系。美国的限制措施反而加速了国内产业链的自我完善,促使更多企业转向本土供应商,这不仅是对技术自主的追求,更是对全球供应链格局的重新定义。当西方还在用旧思维看待中国时,我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技术的崛起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