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鲜花畅谈热点)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有人说王安石变法利国利民,可既然是有些人,那就说明还有一些人不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是利国利民的。其实自王安石变法以来,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就是褒贬不一。 王安石和他的变法争议 比如当时的司马光就评价王安石“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而黄庭坚却评价王安石“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王安石画像) 南宋大儒朱熹评价王安石变法“而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奸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但是梁启超先生却评价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很多对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以及实施情况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可能就比较懵了,为什么同样是王安石或者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在司马光、朱熹等人的眼中为“奸邪”,而在黄庭坚和梁启超眼中王安石又成了伟人呢?王安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之所以会有这种完全相反的评价,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画像) 历来都认为在古代变法实际上就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那些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保守派必然会强烈反对变法以保住自己的利益,而司马光就是强烈反对变法的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之所以司马光、苏轼等人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真的仅仅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了吗?如果是司马光、苏轼也就不说了,可是朱熹是南宋人,和王安石不存在利益纠葛,他仍然也对王安石恶语相加,那就不单纯是利益的问题了。 笼统的来说王安石变法其实很难说清楚,下面我就以王安石的得意之作青苗法为例来说明。从王安石推出青苗法的目的到最终的结果我给朋友们详细地讲一遍,相信朋友们看完之后就能理解为什么对于王安石变法的会有完全相反的评价了。 青苗法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施行变法。同年九月,王安石就推出了他的第一条变法措施—青苗法!

(农田) 青苗法又称为“常平新法”,主要内容为“诸路以见存常平、广惠仓的一千五百万石钱各为本,如是粮谷,即与转运司兑换成现钱,以现钱贷给广大乡村民户,有剩余也可以贷给城市坊郭户。民户请贷时,须五户或十户结为一保,由上三等户作保,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贷请夏料,五月三十日以前贷请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别于五月和十月随二税偿还,各收息二分。 这个可能不好理解,下面我用最通俗的话来讲一遍。在北宋的时候,农民的生活并不好,大多都没有什么存款余粮,对于农民来说最难熬的时候就是春天。这是因为春天的时候农民家中的秋粮已经差不多快吃完了,而夏粮又没有收割,正所谓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办法的农民只能以很高的利息向地主富户借钱借粮才能维持生计。

(王安石与司马光争辩) 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在农民需要的时候将官府粮仓的粮食借给农民度过难关,到了秋收之后农民再把粮食还给官府,同时支付少量的利息给官府。这样就能解决农民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缺粮的问题,同时又能使官府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而且在这其中官府粮仓中的陈粮也更新成了农民新收的粮食,这种做法实在是一举多得! 所以青苗法的本质就是以北宋政府取代了那些放高利贷的富户,以官府粮仓中的粮食折算为本钱,然后以20%的年利率贷给农民,以缓和民间的高利贷现象,同时北宋政府也能从中得到利益。 青苗法的出发点是为北宋政府增加收入,同时以较低的税率减轻农民的负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势必富户的利益就会被北宋政府所夺去。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说王安石早年的经历,原来王安石在刚刚当官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在最初担任鄞县知县时就在自己的辖区里开始了实验,实际操作就如上面一样,在这里王安石的改革大获成功,获得百姓的一致称赞。而这也是为什么王安石上台后第一个推行的变法就是青苗法的原因,因为曾经的成功给了他无比的自信,他也有信心这个新法将会在全国取得成功。 但是事实真的如王安石所预料的那样吗?恰恰相反,当此法推广到全国后,却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全国推行时,就必须经过官府,一旦经过官府就会有人钻政策的空子,从中谋利。青苗法推出后,各地的官员为了邀功请赏,不仅擅自提高利率,甚至还将这种自愿贷款变成了强制分配,这样就形成了官方高利贷,政府实际上就成为了农民最大的债主。

由于申请贷款时是实行的联保制度,即十户联保,七户贫困户,三户上等户。这些上等户本身就可以自给自足,他们是不需要贷款的,但是在官府的强行摊派下,他们也要无端承受利息钱。而那些贫困户都是属于高风险信用人群,收入极其不稳定,一旦贫困户还不起贷款,作为担保人的上等户就要承受更多的负担。 而且官府借贷的资金有限,一旦出现农民不能按时还贷,那么就会影响下一次放贷。所以官府为了维持制度的正常运转就会强行催缴。官府农民自然是惹不起,那么为了还贷,他应该怎么办呢?继续找官府借肯定是不行了,他只能找到以前借过的地主富户以更高的利息借款以偿还官府的贷款。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由官府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剥削,不仅贫困户更穷,就连此前尚能自给自足的上等户也变穷。王安石推出青苗法的本意是利民,但是其结果却是害民、扰民,老百姓对于王安石变法又怎么会不怨声载道呢?而作为王安石的政敌的司马光不排除是为了保护利益而贬低王安石和他的新法,但是变法所带来的弊端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并非是司马光为了打击王安石所捏造出来的! 这里也需要说一说早年王安石为什么在鄞县能够成功呢?这是因为他本人道德高尚、清正廉洁,而且当时范围小、层次少,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可是当把这个政策在全国推广以后,王安石已经不可能再亲力亲为了,他就必须经过一层一层的官府来达到他的目的,加之社会情况也更加复杂,所以失败也是在所难免。 总评 总的来说,王安石本人的品质是好的,他所推出的变法初衷也是好的,但是变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却走偏了,甚至有的是背道而驰!比如说王安石变法的典型“青苗法”的目的是希望抑制兼并之家盘剥农民,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法为政府带来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但是青苗法在实施中非但没有使农民减负,反而给农民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农民是深受其害!

王安石变法之后,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更加激烈,而变法则成为了各派系相互倾轧的工具,从此北宋就陷入了党争的泥沼,不可自拔,直至北宋灭亡。也因此后世很多人都将北宋的灭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所以直到清朝晚期,贬低王安石变法的占据主流地位。但是随着梁启超为王安石翻案和现代金融理念的普及,王安石又变成了现代人追捧的古代超越现实的卓越改革家。 对于王安石变法究竟如何评价,我觉得近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评价最为中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王安石的变法,旧史痛加诋毁,近来的史家,又有曲为辩护的,其实都未免有偏。王安石所行的政事,都是不错的。但行政有一要义,即所行之事,必须要达到目的,因此所引起的弊窦,必须减至极少。若弊窦在所不免,而目的仍不能达,就不免徒滋纷扰了。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他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