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郑丽文即将于11月1日正式接任国民党主席,党内气氛正逐渐升温。
特别是第二波人事布局,马英九系人马全面回归,就连沉寂已久的王金平也罕见出面力挺,打破过去派系分野。
这一连串动作背后,又在传递什么样的政治信号?
郑丽文
马英九嫡系接连上位,郑丽文释放整合信号
据台媒10月24日报道,郑丽文团队公布国民党第二波党务人事安排。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出任副主席,李哲华担任副秘书长兼组发会主委。
萧旭岑
这两人的共同点非常明显,他们都有着极深的“马英九背景”。
李哲华更是马英九在市府时期的旧部,2006年马英九创办国民党青年团时,李哲华是首任执行长,之后又担任马英九“总统府”幕僚。
这是标准的嫡系干部。那么,郑丽文为何要重用马英九系统?
她用马英九的嫡系安抚深蓝,也让曾长期缺乏话语权的马系重新回到核心权力圈。
李哲华不仅是马英九的旧部,还是国民党内部公认的“选战操盘手”。
李哲华
2020年高雄补选失败后,李哲华被派往高雄市党部“救火”,短时间内让地方组织迅速恢复运转。
他曾在吴敦义、江启臣主席任内担任组发会主委,三度主掌组织系统,历经党内多次人事更迭仍能屹立不倒。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具备横跨各派系的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拥有组织动员与布局能力。
郑丽文将他放在组发会,等于提前为2026年地方选举布阵。
组发会主委的角色相当于“组织部长”,他掌握人事、选区、地方干部调动。
这不是一个“文职”,而是最贴近选战实务的中枢岗位。
郑丽文显然知道,要改变国民党,必须用能打仗的人。
非嫡系也能上位,郑丽文展现党内罕见包容性
相比于以往党内“换主席就换人”的惯例,郑丽文这次的人事运作显得非常克制。
她没有把人事安排变成政治清算,而是用“非嫡系”换来了更广泛的支持。
李哲华虽为马英九系,但并非郑丽文阵营一员;
吴宗宪是侯友宜的嫡系,曾任新北市法制局长,现在是国民党不分区“立委”,也并非郑丽文的亲信。
但这两人都被她放进了关键岗位。
吴宗宪被安排为文传会主委,这个位置是国民党对外发声最重要的窗口。
吴宗宪
郑丽文此举,一方面是借重吴的法律与舆情经验,另一方面也向侯友宜所代表的新北地方势力递出橄榄枝。
这类“非我阵营也可重用”的用人哲学,在国民党过去并不常见。
郑丽文用实际行动破除了“用人唯亲”的旧习,展现出罕见的组织包容性。
王金平罕见发声,挺人事也挺两岸路线
10月24日,王金平在台北出席活动时,主动接受采访。
他不仅表示支持郑丽文任命李乾龙、季麟连担任副主席,还引用台湾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两老,更有多宝。”
这是王金平罕见对党务人事公开发声。
王金平和郑丽文
过去王金平极少评论党中央人事,这次却主动站台,说明郑丽文的人事布局获得了党内元老的某种认可。
王金平还提到,郑丽文在两岸政策上的表态“逐步会有人肯定”,认为她主张的方向是“和平交流、寻求共识”。
王金平本身是党内温和派代表,长期强调两岸和平与对话。
他对郑丽文的路线认同,意味着郑的两岸立场可能获得党内更多包容与支持。
朱立伦团队主动总辞,制度化交接成焦点
据台媒23日报道,国民党现任主席朱立伦宣布,包括副主席、秘书长、各县市党部主委与党务干部共211人将在10月底总辞,11月1日交接完成。
这是一次制度性的总辞,过去几任国民党主席交接时,常会出现“旧人不走、新人难用”的尴尬局面。
这次朱立伦团队主动辞职,为郑丽文清空人事空间,释放的是一种制度尊重。
郑丽文并没有急着大换人、马上补位,而是一步一步、分阶段地征询人选。
这种节奏说明她更看重人选是否合适,而不是赶着把空缺补上。
整个党务交接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事先规划好的系统调整。
党主席选举结束后,马英九子弟兵、台北市议员罗智强第一时间祝贺郑丽文胜选。
更出人意料的是,他公开宣布捐出50万元新台币给国民党,支持新主席重整党务。
这是败选者对胜选者的支持,是党内合作文化的具体体现。
罗智强
罗智强与郑丽文在选举中是竞争关系,然而他愿意率先释出善意,说明郑的领导风格已经初步获得对手的认可。
这种“败而不怨、胜而不霸”的文化,并非一日形成。
郑丽文之前就多次公开表示,选举结束即是合作开始。
她没有在选后追究阵营站队,而是以开放姿态征询人事,这也让其他阵营的人更愿意支持她的改革路径。
两岸政策表态延续“九二共识”,对内对外同步布局
除了人事任命,郑丽文在10月下旬也多次对两岸关系公开表态。
她强调大陆崛起是“全面性的”,台湾应以理性与自信来看待两岸关系,强调“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她进一步表示,中国人的自信应建立在共好思维上,台湾应该乐见大陆发展。
这些表态与当前民进党政府强调的“大陆威胁论”明显不同。
国民党的传统基本盘也更倾向于“九二共识”与和平发展路线,郑丽文的表态,是在试图稳住蓝营对两岸议题的核心认同。
她的人事布局也呼应这一立场。
李哲华与马英九关系密切,萧旭岑长期负责马英九的两岸政策研究,吴宗宪则能在法律层面处理两岸争议中可能出现的话语风险。
这是一种“政策+组织+舆论”的同步布局。
结语
郑丽文还没上任,党内已经出现极少见的协作氛围。
她用整合化解分歧,用合作带动团结,让国民党久违地有了凝聚力。
接下来,就看她能不能把这股团结的力量,变成赢回民心的动力,让国民党真正走上复兴之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