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出“自力更生”口号近40年后,印度国产“光辉(LCA)战斗机计划,始终未能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尤其是作为战机“心脏”的发动机,至今仍需看美国通用电气(GE)的脸色。

印度国产战机发动机仍依赖外国技术

近日,据“印度国防研究之翼”(IDRW)等多家印度媒体报道,美国通用电气终于承诺恢复对“光辉”Mk1A战斗机配套的F404-IN20发动机供应。这一消息,才为因缺“心”陷入停滞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的生产线,解了燃眉之急。

按照印媒披露的信息,通用电气已明确承诺:2025年底前向印度交付12台F404-IN20发动机,且从当前至2026年3月,将保持每月稳定供应2台;不仅如此,他们还向印度当局承诺,到2027年,F404-IN20的年产量会从12台翻倍到24台,彻底解决供应瓶颈的问题。

这一承诺让印度斯坦航空与印度空军暂时松了口气——此前,“光辉”Mk1A的生产线已因发动机短缺陷入停滞,部分组装完成的战机只能“趴”在厂房里等待核心部件,交付计划严重滞后。

印度国产战机发动机仍依赖外国技术

要理清这场“发动机风波”的来龙去脉,需回溯至2021年。

2021年2月,印度空军与印度斯坦航空签署价值4800亿卢比(约合当时65亿美元)的合同,订购83架“光辉”Mk1A战机;同年8月,印度斯坦航空再与通用电气签约,以7.16亿美元采购99台F404-IN20发动机,专门配套这批战机。

按原计划,通用电气应从2024年起稳定交付发动机,印度斯坦航空则从2024年2月开始交付首批Mk1A,后续以每年16架的速度生产,力争2028年前完成全部83架的交付。

然而,现实与计划严重脱节。截至目前,通用电气仅交付了2台发动机,远无法满足生产线需求。对于拖延原因,通用电气仅含糊归咎于“供应链问题”,具体细节未对外披露。但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内部严格的出口许可审核、地缘政治博弈,以及通用电气自身生产调度的优先级调整,都可能是导致印度“拿不到发动机”的关键因素。总之,印度的“光辉”梦,硬生生被发动机卡了脖子。

印度国产战机发动机仍依赖外国技术

说起“光辉”战斗机的研发历程,那真是印度航空工业的一部辛酸史。1983年,印度启动轻型战斗机(LCA)计划,雄心勃勃地想造一款完全自主的4代战机,替换老掉牙的米格-21机队。

当时,印度航空发展局(ADA)和印度斯坦航空信心满满,以为能靠自己的技术搞出个世界级的家伙。可这项目从一开始就磕磕绊绊,设计阶段拖拖拉拉,资金超支,技术瓶颈一个接一个。

直到2001年,“光辉”Mk1才勉强首飞,2015年才正式服役,整整用了32年。更扎心的是,Mk1的性能实在拿不上台面:推重比低、航程短、载弹量小,面对中国歼-10C或者巴基斯坦的“枭龙”,基本没啥胜算。Mk1的雷达还是老式机械扫描雷达,武器系统也只能挂些近程导弹,实战能力被印度空军自己嫌弃。

印度国产战机发动机仍依赖外国技术

于是,2010年代初,印度赶紧启动“光辉”Mk1A的升级计划,想补救这堆烂摊子。至于更先进的Mk2和第五代AMCA(先进中型战斗机),还在图纸上晃悠,短期内很难指望得上。

简单来说,“光辉”Mk1A其实是Mk1的加强版,被定位四代半轻型多用途战斗机。Mk1A换上了以色列的EL/M-2052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航电系统升级,能挂载印度国产的“阿斯特拉”Mk1中距空空导弹和反辐射导弹,支持空中加油,其最大起飞重量13.5吨,载弹量8-9吨,最高速度1.8马赫,作战半径约500公里。

这样的性能,虽然听起来还凑合,但在如今的航空领域,这水平只能算中规中矩。跟中国为巴基斯坦研制的枭龙block 3相比,Mk1A无论是在雷达探测距离,还是武器射程上都差了一大截。同时,其航程、载弹量与电子战能力也不占优。

尽管“光辉”Mk1A性能不算顶尖,但印度空军却对它寄予厚望。除去2021年签下的83架订单(73架单座+10架双座)外,今年8月19日,印度国防采购委员会又批了97架Mk1A的新订单,总额74亿美元。

印度国产战机发动机仍依赖外国技术

这样一来,印度空军确认的“光辉”Mk1A总数达到180架,够装备10个战斗机中队,目标是替换老旧的米格-21、米格-29和幻影2000,缓解空军中队从42个缩水到31个的尴尬局面。

可这180架的宏伟计划,能否得到落实还是一个未知数。前面也说过了,通用电气目前只交了2台发动机,印度斯坦航空的生产线基本靠这点存货硬撑。即便美国承诺2025年底前再送12台,后面每月两台,算下来也得2028年才能把83架的发动机凑齐,新加的97架更是遥遥无期。

退一步讲,就算通用电气真能按时交货,“光辉”Mk1A就能让印度空军在面对中国和巴基斯坦时有底气了?这一点必然不行。

毕竟,一个不可靠的轻型四代机,要面对的却是歼-20、歼-16和歼-10C等四代半战机,它们在雷达系统和武器射程上都碾压Mk1A。更别提,印度空军的后勤保障和飞行员训练水平也跟不上,即便最终装备“光辉”Mk1A,也难以充分发挥其性能,更遑论同时应对中巴两国的空中力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