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说中了!
刚刚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
10月17日,美光科技宣布将停止向中国数据中心供应服务器芯片,这个消息一出,我立马想到2023年那场网络安全审查。
大家还记得2023年4月那场网络安全审查吧?当时咱们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正式对美光展开审查,最后明明白白指出,美光的部分服务器芯片、存储芯片存在网络安全风险,根本不符合咱们的数据安全要求。
现在回头看,那时候其实就给市场敲了警钟——要是核心部件只依赖一家海外厂商,早晚得面临“断供”的坑。美光现在说停供,与其叫“商业决策”,不如说把之前藏着的风险直接摆到了台面上,真没什么好意外的。
不少人可能会问:停供服务器芯片,影响到底有多大?咱得说透,服务器芯片就是数据中心的“心脏”,不管是阿里云、腾讯云这些大厂的云计算服务,还是银行、政务系统的后台数据处理,都得靠这类芯片撑着。
但大家也别慌,早在去年审查结束后,国内不少数据中心就已经开始提前备货了。其实阿里云去年就悄悄追加了国产芯片的采购量,华为云更是把自家鲲鹏芯片的部署比例提了不少。
看IDC 2024年上半年的行业报告就知道,国内x86架构服务器CPU市场里,国产厂商海光信息的份额,已经从2022年的约12%稳步提升至20%;ARM架构服务器芯片领域,华为鲲鹏及基于其的合作伙伴产品合计占比超30%——这就是咱们提前布局的底气,不是美光一断供,咱们就慌了手脚。
再往深了聊,美光这步棋其实挺“拧巴”的。一方面,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占美光全球营收的12%,说停供就停供,它自己的业绩肯定得受影响;另一方面,这背后明摆着有技术封锁的影子,跟美国之前限制高端芯片对华出口的路数简直如出一辙,本质上就是想卡住咱们数字经济的脖子。
可他们忘了,咱们这几年在芯片领域的真金白银可没白投——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早就稳定量产,海光信息的新一代x86 CPU性能,已能对标英特尔、AMD同级别服务器CPU产品;就连之前被卡脖子的EDA设计软件,国内厂商也在特定环节实现了突破,像原理图设计、PCB布局等中低端环节已有成熟替代方案,不过28nm以下先进制程的数字芯片仿真验证等核心环节,仍需持续攻关。
你越限制,咱们越能逼出自己的技术突破,这事儿这些年早被验证过了。
当然,短期里,有些还没完成芯片替代的中小数据中心,或许会遇到点小麻烦,比如要临时调整服务器配置,或是找其他供应商补位。
但从长期看,这反而是个“好机会”——能让更多企业真切感受到国产芯片的可靠性,也能逼着整个国产芯片产业链加快成熟。毕竟,核心技术靠别人施舍永远不踏实,只有攥在自己手里,咱们的数字经济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芯片#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