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文欣,当年属于老三届高中生那批人,毕业后找工作挺难的,就跟着号召去了农村,打算在那接受改造。1968年那时候,知青下乡的浪潮特别大,好多城市青年都打包行李往乡下跑,我爸本来让我再等等,说高中生相对好安置点,可街道干部天天上门动员,父母工作都受影响了,我就和邻居家小妹周庆香一块报名去了山西。咱们俩是好姐妹,她比我小两岁,爱来我家借书看,下乡这事就这么定了。12月下旬上了专列,没让家里人送,就这么离开了北京。

到了山西夏县牛家庄大队,我俩要求分同一个队,结果去了五队,先借住在牛会耕家。他家四口人,儿子牛向晖十九岁,女儿牛勤勤跟周庆香同岁。牛家成分是地主的,这事后来在批斗会上知道的,大队开会时他们夫妇站台上,有人喊口号,民兵连长还提醒我们注意界限,别太靠近。我当时想换地方住,可队长说牛家其实不坏,人善良,就没换。

牛会耕夫妇四十多岁,对我们特别照顾,家里房子旧,但收拾得干净,我们住的床宽大,有木栏那种。知青运动那几年,全国有上千万城市青年下乡,山西夏县就是典型地方之一,好多北京知青都去那儿插队,接受贫下中农教育,目的是结合工农,改造思想。夏县地形多丘陵,田地分散,劳作起来挺累的,春耕秋收是主要活计。

日子一天天过,春节前天气冷了,牛向晖让我们搬到厢房土炕住,他自己去堂屋。厢房暖和,窗台有书,是他看的初中高中课本。他写春联的手艺好,字有力道,我挺佩服的。春耕时,队长给我们知青安排轻活,牛家夫妇还帮着做肩垫,选轻筐挑粪。

知青岁月:我嫁给地主的儿子自毁前程,恢复高考后我俩一起上大学

知青下乡初期,很多人不适应农村生活,挑粪播种这些农活得从头学,山西农村土筐重,肩垫能护着点肩膀。一次批斗会上,我给牛夫妇搬凳子歇脚,民兵连长批评我立场问题,我就撤了。民兵连长这人管事严,总是盯着成分不好的家庭。

1969年秋天,队里盖了新房,我们十二个北京知青搬到知青点去。搬走时舍不得牛家,他们对我们太好了,以后还常去串门。牛向晖不来知青点,说成分影响我们。知青运动从1950年代就开始了,但1968年是高峰,持续到1978年左右,涉及几百万青年,很多人像我这样在北京长大,突然到农村,生活变化大,吃住都简陋,但也学到不少农活技能。

1973年夏天,大队有两个招工名额,一个供销社,一个县副食部。我因为常去牛家,民兵连长说我界限不清,就没份。周庆香会来事,送了烟酒,就去了县里工作。牛向晖那年二十四岁,还没对象,地主成分害的,村里没人敢嫁,牛家父母愁坏了,打算让牛勤勤换亲。

我就决定嫁给他,这事父母反对,同学也劝,说自毁前程,婚姻不是儿戏。可我铁了心,秋天领了证,办了简单婚礼。父母气得写信,说一辈子不让我进门。婚后日子过得稳,牛向晖体贴,牛勤勤不让我干厨房活。外界说风凉话,我不在乎。连续三年招工都没我,民兵连长还讽刺,说我就扎根农村当农民吧,这怨不得别人。

知青招工那时候竞争猛,名额少,得靠关系或表现,很多人因为成分或立场问题卡住,像我这样嫁进地主家,更难了。1977年春天,牛家庄就剩我一个北京知青了,其他人都回城或招工走了,心情有点低落,好在有儿子和丈夫陪着。

那年冬天,高考恢复了,这事全国轰动,中断了十年的大学招生重启,我和牛向晖都报了名。1977年高考是冬季举行的,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报名的人多,参考者从知青到工人农民都有。牛向晖考了最高分,可政审没过,我分数差点,也落榜了。

政审那年严,主要查成分和表现,地主家庭背景容易卡住,国家政策要求看政治面貌。落榜后,心情难受,村里闲话多,说地主成分上不了大学。恢复高考是邓小平推动的,1977年8月开会决定,招生不走推荐了,改考试录取,但政审环节还在,第一年执行紧。

知青岁月:我嫁给地主的儿子自毁前程,恢复高考后我俩一起上大学

1978年夏天,又考了一次,这次政审松了,只走形式,看本人表现,不太卡成分了。我们俩都过了,我上山西大学师范系,他去太原工学院,成为牛家庄头批大学生。民兵连长还去公社告,说地主崽子上大学不行,但通知书下来了,没用。

1978年高考是全国统一,录取工作在秋天完成,政审淡化阶级路线,更多注重成绩,这让很多人有机会。知青运动到这时渐停,好多下乡青年通过高考回城,改变了命运。我们收拾行李去太原,大学四年学专业,我语文方向,他工科。

毕业后,我在市里高中教语文,牛向晖进科研单位,我们留在省城。工作稳定了,我带儿子回北京,父母见外孙长大了,哭着说下次全家来。1992年秋天,儿子户口迁回北京,落父母本上,他高中考上清华大学,毕业后也搞科研,跟他爸差不多。

退休后,我们回牛家庄住了两年,牛会耕夫妇先后走了,我们就回北京,和儿子媳妇同小区住。周庆香退休也回来了,住父母回迁房,我们又成邻居,她羡慕我现在的生活。

回想这些年,知青下乡是时代产物,很多人经历苦,但也磨炼了人。嫁给牛向晖,当时看是毁前程,可后来高考给了转机,我们俩一起上大学,证明选择没错。生活先苦后甜,现在挺知足的。

知青故事多,像夏县那些年,北京青年去的多,劳作学到自力更生,高考恢复是关键节点,1977年第一批录取1978年春入学,第二批夏天考秋录取,政审从严到松,体现了政策调整。牛家庄那种村,成分影响大,民兵连长管得宽,但时代变了,机会来了就抓住。儿子一代没这些坎坷,上清华搞科研,家庭和睦。

整个过程,婚姻是转折,高考是机遇。知青运动影响一代人,山西农村条件差,冬天冷夏天热,农活累,但人情暖。牛家善良,帮我们适应,结婚后家庭支持大。招工丢了,落榜一次,都没击垮,第二次考上证明坚持值。大学后工作分配好,留在省城发展,儿子教育也没耽误。退休生活安稳,北京小区住着,周庆香邻居,聊当年事感慨多。

我这辈子,嫁人自毁前程是别人说,实际高考后逆转,一起上大学证明夫妻齐心。儿子继承科研路,家庭完整。知青岁月坎坷,但结局好,值得回味。时代变迁,个人努力重要,政策调整给机会。民兵连长那种人,管事严苛,讽刺多,但没挡住大势。现在生活平静,知足常乐。

知青岁月:我嫁给地主的儿子自毁前程,恢复高考后我俩一起上大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