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太,今天买菜花了152元。"

王阿姨小心翼翼地把菜钱账单递给我,眼神中带着一丝我捉摸不透的紧张。

我接过那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用圆珠笔歪歪扭扭地写着:

青菜15元、排骨68元、鸡蛋24元、豆腐8元...

心里却清楚得很,我昨天路过菜场时特意看了价格,这些菜最多130元。

王阿姨又多报了20多块钱。

这已经是第十几次了,从她来我家做保姆开始,每次买菜都会多报个十几二十块。

"好的,王阿姨,辛苦了。"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从钱包里抽出200元递给她。

王阿姨接过钱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

我以为她是生活困难才这样做,可三个月后的那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她真正的秘密...

01

2022年9月,无锡的秋天来得比往年早一些。

梧桐叶子开始泛黄,我张晓雯的生活也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

"妈妈,新来的阿姨什么时候到?"9岁的儿子浩然趴在阳台上往下看,脸上写满了期待。

我放下手中的工作文件,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快了,家政公司说下午两点到。"

自从去年离婚后,我一个人带着浩然,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实在分身乏术。

虽然我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收入还算不错,但时间真的不够用。

早上匆匆忙忙送孩子上学,晚上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

周末还要处理家务,整个人快要累趴下了。

朋友小李建议我请个保姆:"晓雯,你别逞强了。"

"请个阿姨帮忙带孩子做家务,你也能轻松点。"

我当时还犹豫,毕竟家里多个外人,总觉得不太自在。

但看着儿子每天放学后一个人在家写作业,我心里说不出的心疼。

下午两点,门铃准时响起。

我打开门,眼前站着一个大约五十多岁的女人。

她个子不高,穿着一件洗得发白但很干净的蓝色外套,手里拎着一个旧的黑色人造革包。

脸上的皱纹深深浅浅,但眼神很清亮,透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

"您是张太太吧?我是王秀兰,家政公司介绍来的。"

她的声音有些紧张,带着浓重的安徽口音。

"王阿姨,快请进。"我让开身子,"路上辛苦了。"

王阿姨换了鞋,小心翼翼地走进客厅。

她的目光在房间里扫了一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大概是没想到房子这么大这么漂亮。

"王阿姨,您先坐,我给您倒杯水。"

"不用不用,我不渴。"王阿姨连忙摆手,站得笔直,显得很拘束。

我观察着这个将要住进我家的女人。

家政公司的资料显示,她55岁,安徽阜阳人。

丈夫10年前因病去世,有一个儿子在外地打工。

她在合肥做了几年保姆,雇主评价都很好。

"王阿姨,您别紧张,我们先聊聊,相互了解一下。"我试图缓解她的紧张情绪。

王阿姨点点头,小心地坐在沙发边上,双手放在膝盖上,腰板挺得很直。

我详细介绍着工作内容:"家里就我和儿子两个人。"

"平时主要是做饭、打扫卫生,还有接送孩子上下学。"

"工资是每月5000元,包吃包住,每周有一天休息时间。"

王阿姨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当听到工资数额时,她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张太太,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我做事麻利,也喜欢孩子,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这时浩然从房间里跑出来,好奇地打量着王阿姨。

"浩然,快叫王奶奶。"我推推儿子。

"王奶奶好!"浩然很有礼貌地叫道。

王阿姨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温和的笑容,眼神变得柔软起来:

"哎呀,这孩子真乖!长得真俊!"

她从包里掏出一包大白兔奶糖,小心地撕开包装纸,递给浩然一颗:

"奶奶给你带的糖,甜不甜?"

浩然接过糖,开心地说:"谢谢王奶奶!很甜!"

看着王阿姨和儿子很快就熟络起来,我心里的担忧减轻了不少。

"王阿姨,我带您看看房间吧。"

我带她参观了整个房子,最后来到为她准备的小房间。

房间不大,但很干净整洁,有床、衣柜、书桌,还有独立的卫生间。

王阿姨站在房间门口,半天没有进去。

"王阿姨,您觉得还可以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尽管说。"

"不不不,太好了,比我想象的好太多了。"

王阿姨连连摆手,眼圈有些红,"张太太,您对我这么好,我...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看着她真诚感激的样子,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王阿姨,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困难尽管说,不要客气。"

当天晚上,王阿姨就开始忙碌起来。

她把家里从头到尾打扫了一遍,厨房、卫生间、每个角落都擦得干干净净。

然后又洗了一大堆衣服,连我平时懒得洗的窗帘都摘下来清洗了。

"王阿姨,您别这么拼命,慢慢来。"我有些不好意思。

王阿姨满头大汗,但精神很好:"不累不累,我习惯了,把家里收拾干净,住着才舒服。"

第二天早上六点,我还在睡梦中就闻到了香味。

起床一看,王阿姨已经做好了早餐:小米粥、煎蛋、拌菠菜,还有她自己蒸的包子。

"王阿姨,您起这么早?"

王阿姨围着围裙,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习惯了,在农村都是这个点起床。"

"您和浩然快来吃早饭,一会儿该上学上班了。"

那顿早餐是我这么多年吃过最香的。

小米粥熬得粘稠香甜,煎蛋嫩滑,拌菠菜清爽可口。

浩然更是吃得停不下来,连连夸赞王阿姨的手艺。

"妈妈,王奶奶做的包子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浩然一边吃一边说。

王阿姨听了,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喜欢吃,奶奶就天天给你做!"

送浩然上学的路上,他拉着我的手说:

"妈妈,我喜欢王奶奶,她人真好,像我的亲奶奶一样。"

我心里一阵温暖,浩然的奶奶去世得早,他从小就缺少长辈的疼爱。

现在有王阿姨这样温和的人照顾他,我真的很开心。

王阿姨的第一周试用期过得很顺利。

她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每天变着花样做饭,对浩然更是疼爱有加。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总是默默地做着很多细致的工作:

把我的职业装熨得平整,在浴室里放上防滑垫,给浩然的书包里偷偷放小零食。

试用期结束后,我毫不犹豫地决定长期雇用她。

"王阿姨,我们很满意您的工作,希望您能长期在我家工作。"我正式向她发出邀请。

王阿姨听到这话,眼睛瞬间红了。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用力点了点头。

"谢谢您,张太太。"她的声音哽咽着,"我一定会好好干的,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那一刻,我看到她眼中有一种如释重负的神情,还有深深的感激。

我当时以为她只是因为找到了稳定工作而高兴,却不知道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02

王阿姨正式成为我们家的一员后,生活变得轻松了许多。

早上我不用再匆忙准备早餐,晚上回家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周末也不用为家务事犯愁。

最重要的是,浩然很喜欢王阿姨。

每天放学回家,他总是兴高采烈地跟王阿姨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王阿姨也很有耐心,不管浩然说什么,她都认真听着,时不时还会问一些问题。

"王奶奶,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浩然一进门就兴奋地宣布。

"真的吗?浩然真棒!老师表扬你什么了?"王阿姨放下手中的活,专注地看着浩然。

"我数学考了100分!"浩然得意地挥舞着试卷。

王阿姨拍着手,脸上的喜悦毫不掩饰:

"哎呀!我们浩然太厉害了!晚上奶奶给你做红烧肉庆祝!"

看着他们祖孙般的温馨互动,我心里总是暖暖的。

王阿姨每天的工作很有规律,她做事很麻利也很用心,从来不偷懒。

唯一让我觉得有些奇怪的是买菜这件事。

第一次发现问题是在王阿姨来我家的第二周。

那天她买菜回来,照例把账单给我看。

"张太太,今天买菜花了135元。"她递给我一张纸条。

我看了看上面的明细:

冬瓜8元、鸡肉35元、青椒6元、土豆5元;

鸡蛋24元、豆腐干12元、苹果28元、大米17元。

账目很清楚,字迹工整,每一样都标注得很清楚,我当时也没多想,直接给了她钱。

但第二天路过小区门口的菜场时,我无意中看到了价格牌。

冬瓜6元一斤,鸡肉28元一斤,青椒4元一斤...

我心里快速算了一下,按王阿姨买的分量,最多也就110元左右。

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王阿姨在菜钱上做了手脚?

但随即我又觉得自己太敏感了。

也许是不同摊位价格不一样,或者她买的品质更好一些。

毕竟二十几块钱的差价,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她来说可能是一天的零花钱。

况且王阿姨工作这么认真负责,人也很朴实,应该不会在这种小事上撒谎。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这种情况一再出现。

每次王阿姨买菜回来,账目都会比我预估的多出十几二十块钱。

有时候是15元,有时候是23元,最多的一次差了28元。

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菜场的价格,甚至还专门去她经常去的那个摊位询问。

结果证实了我的怀疑:王阿姨确实在买菜账目上做了手脚。

这个发现让我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我对王阿姨的品格产生了怀疑。

她在我家工作,我给她不错的工资,平时对她也很好,为什么她要在这种小事上欺骗我?

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可能是有什么苦衷。

也许她家里有什么急需用钱的地方,或者是生活压力太大。

但为什么不直接跟我说呢?如果她有困难,我肯定会帮助她的。

我陷入了矛盾中,是应该直接质问她,还是装作不知道?

如果质问,会不会让她觉得丢脸,从而离开我家?

如果装作不知道,这种欺骗是不是会越来越严重?

最让我困惑的是,王阿姨在其他方面表现得极其诚实。

有一次她在客厅扫地时捡到了一枚五角硬币,专门拿给我看:"太太,这是您掉的钱吗?"

还有一次她用我家的洗衣粉多洗了自己的一件衣服,事后专门跟我道歉:

"张太太,不好意思,我用了您家的洗衣粉,明天我买一袋新的补上。"

这样一个连用一点洗衣粉都要道歉的人,为什么会在买菜上撒谎?

我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连续一周,我都暗中记录着王阿姨的买菜账目。

结果发现,她确实每次都会多报十几二十块钱,而且数额相对固定,不会太离谱。

更奇怪的是,王阿姨每次报账时的表情。

她总是显得有些紧张,眼神有点不敢直视我。

但交代完账目后又会松一口气,眼中还会闪过一丝愧疚。

这种复杂的表情让我更加困惑。

如果她只是单纯想占便宜,为什么会愧疚?如果她有正当理由,为什么要紧张?

一天晚上,我试探性地跟她聊天。

"王阿姨,最近菜价是不是涨了?"

王阿姨正在洗碗,听到我的话手明显顿了一下。

"是...是的,涨了一些。"她的声音有些不自然,"现在什么都贵,菜价也跟着涨。"

我继续试探:"是啊,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了。"

"王阿姨,您家有什么需要用钱的地方吗?有困难尽管跟我说,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

王阿姨转过身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她连忙摆手:"没有没有,我没有什么困难。"

"张太太您对我已经很好了,我不能再给您添麻烦。"

"不是添麻烦,我们是一家人嘛。"我真诚地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商量。"

王阿姨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真的没有,张太太,您别担心我。"

那一刻,我看到她眼中有种想说又不敢说的纠结,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沉默。

这次谈话后,我更加确定王阿姨确实有什么隐情。

她不是那种贪心的人,多报菜钱肯定有她的原因,但她为什么不愿意说出来呢?

我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她。

王阿姨每天晚上都会给家里打电话,通常是在晚饭后。

她总是走到阳台上,声音压得很低,好像怕别人听到。

有几次我经过阳台附近,隐约听到她在说:

"...钱我会想办法的...你们别担心...我在这里挺好的..."

她的声音听起来很沉重,有时候还带着哭腔。

还有一次,我半夜起来上厕所,经过她房间时听到里面传出轻微的抽泣声。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她眼睛有些红肿,但她还是照常做早餐,脸上挂着笑容。

这些细节让我意识到,王阿姨背后可能有着我不知道的痛苦和压力。

也许多报菜钱只是她解决困难的一种方式。

虽然这种方式不太光彩,但也许对她来说是唯一的选择。

我决定继续装作不知道,给她一些时间。

也许有一天她会主动告诉我实情,到那时我们再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但我万万没想到,三个月后的那一天,当我无意中发现她的秘密时,内心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03

时间一天天过去,王阿姨在我家已经工作了两个多月。

她依然那么勤快负责,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对浩然的照顾也越来越细致入微。

但买菜多报钱的情况依然在继续。

我开始习惯性地计算她每次的账目,心里默默记录着差额。

有时候多报18元,有时候多报22元,基本上都在15-25元之间浮动。

这种有规律的差额让我更加困惑。

如果她只是想占便宜,为什么不多报一些?

如果她真的有正当理由,为什么不直接跟我说?

更让我不解的是,王阿姨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越来越让我感动。

浩然感冒的那几天,王阿姨整夜整夜地照顾他。

给他量体温、喂药、煮粥,比亲奶奶还要用心。

浩然烧得迷迷糊糊地叫"妈妈",王阿姨就坐在床边握着他的小手,一坐就是大半夜。

"王阿姨,您也休息一会儿吧,我来守着。"我心疼地说。

"不用不用,您明天还要上班。"王阿姨摆摆手,"我不困,守着孩子我放心。"

那几天她几乎没有合眼,等浩然退烧后,她整个人都憔悴了很多,但脸上的笑容依然温暖。

还有一次,我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发现餐桌上放着热腾腾的饭菜,旁边还有一张纸条:

"太太,您辛苦了。饭菜在锅里温着,记得吃完再睡。——王阿姨"

那一刻,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有多久没有人这样关心过我了?

王阿姨对我们母子的好是发自内心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但正因为如此,她在买菜上的行为才更让我困惑和纠结。

我开始观察她的其他细节,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王阿姨的手机是一部老年机,很老式的那种,只能打电话发短信。

每次她接电话时,我都能听到那种特有的铃声,很大声,像古老的座机铃声。

她很少买新衣服,来我家这么久,我见她穿的就那么几件衣服,都洗得发白了但很干净。

有一次我提出给她买几件新衣服,她连连摆手拒绝:

"不用不用,我的衣服还能穿。"

"王阿姨,您工作这么辛苦,买几件新衣服是应该的。"

"真不用,张太太。我这个年纪了,不注重这些。"她坚持不肯要。

她的房间里很简单,除了必需品外几乎没有其他物品。

床头柜上放着一个旧相框,里面是一张全家福:

她和一个看起来很憨厚的男人,还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那应该是她去世的丈夫和在外地打工的儿子。

有时候我看到她对着照片发呆,眼神中满含思念和忧愁。

她的包里总是放着一些药:感冒药、止痛片、胃药。

我问过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总是说"没事,年纪大了,备着点药心里踏实"。

这些细节拼凑起来,让我感觉王阿姨的生活并不轻松。

也许她真的有什么难处,只是不愿意说出来。

这天早上,我发现她眼睛红红的,显然哭过。

但她还是像往常一样准备早餐,脸上强颜欢笑。

"王阿姨,您没事吧?"我关心地问。

"没事没事,可能是昨天晚上风大,眼睛有点不舒服。"

她避开我的目光,"您快吃早餐吧,一会儿该迟到了。"

我知道她在撒谎,但也不好追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也许她有不愿意说的理由。

但我心里的关心越来越强烈。

这个善良的女人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宁愿用这种方式也不愿意直接求助?

我开始留意她买菜时的情况。

有一次我正好在小区门口遇到她,她刚从菜场回来,手里提着大大小小的袋子。

"王阿姨,买了这么多菜?"

她看到我,明显有些紧张。"是...是的,今天菜比较便宜,多买了一些。"

我帮她提了几个袋子,一路上她显得有些不自在,话也比平时少。

回到家后,她照例整理菜品,然后递给我账单。

"张太太,今天买菜用了148元。"

我接过账单,心里又开始计算。

按照我看到的菜品和分量,最多130元,又多报了18元。

看着她紧张而愧疚的表情,我突然很想直接问她:

王阿姨,您为什么要这样做?您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也许现在还不是时候。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王阿姨,在什么情况下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是家里有人生病需要钱?是儿子遇到了什么困难?还是她自己有什么隐瞒的疾病?

无论是什么原因,她一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个这样善良朴实的人,如果不是被逼到绝境,绝对不会做出欺骗雇主的事情。

想到这里,我对她更多的是心疼而不是愤怒。

第二天早上,我特意多给了她一些零花钱。

"王阿姨,这是您这个月的辛苦费。"

"不用不用,您已经给我很多了。"她连连推辞。

"拿着吧,您工作这么认真,应该得到奖励。"我坚持塞给她。

她接过钱,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但随即又变成了更深的愧疚。

那种复杂的表情让我更加确定,她心里一定承受着什么。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王阿姨多报菜钱的情况依然在继续,我也继续装作不知道。

我们之间保持着这种微妙的平衡,表面上一切如常,但我知道我们心里都有各自的秘密。

我的秘密是我知道她在买菜上撒谎,但选择宽容。

她的秘密是她不知道我已经发现了她的行为,以及她这样做的真正原因。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三个月后的那个下午。

04

12月的一个下午,无锡的冬天已经很冷了。

我在书房里处理工作邮件,准备一个重要的产品方案。

外面偶尔传来王阿姨在厨房里忙碌的声音,锅碗瓢盆轻微的碰撞声,还有偶尔的切菜声。

这种日常的声音让我感到安心。

经过三个多月的相处,我已经完全习惯了王阿姨在家的存在。

她就像我们家的一份子,默默地维持着这个家的温暖和秩序。

虽然买菜多报钱的情况依然存在,但我已经不再纠结于此。

我相信她一定有自己的苦衷,总有一天真相会水落石出。

下午4点左右,王阿姨的手机响了。

起初我没在意,以为像往常一样是家里的日常通话。

但很快,厨房里传出了不同寻常的声音。

"什么?怎么会这样?"王阿姨的声音突然变得急促而紧张。

我停下手中的工作,竖起耳朵仔细听。

她的声音越来越颤抖,透着深深的惊慌:"...要多少钱?"

我心里咯噔一下,听起来她家里出了什么急事。

"我...我去想办法...你们别担心...一定有办法的..."

王阿姨的声音开始哽咽,显然是在强忍着眼泪。

我想过去关心一下,但又觉得不太合适。

毕竟是她的私人电话,贸然打扰可能会让她更加尴尬。

电话持续了大约十分钟,王阿姨的声音时而急促,时而沉默,偶尔还能听到压抑的抽泣声。

"我知道了...我马上想办法筹钱...你们等着,一定要等着..."

最后这句话说得特别用力,好像在给对方打气,也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电话挂断了,厨房里突然安静下来。

我屏住呼吸,等待着什么。

然后,我听到了椅子挪动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压抑的抽泣。

王阿姨在哭,不是平时那种偷偷的、小心翼翼的哭泣,而是一种绝望的、痛苦的哭泣。

我的心紧紧地揪在一起,这个平时总是坚强乐观的女人,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

哭声持续了几分钟,然后逐渐平息,我听到她在深呼吸,似乎在努力调整情绪。

然后,一切又恢复了安静。

我坐在书房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过去安慰她,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了大约十分钟,我听到厨房里又有了动静。

王阿姨似乎在收拾东西,准备继续做饭,我觉得应该出去看看。

我轻手轻脚地走出书房,来到厨房门口,轻轻敲了敲门:"王阿姨,您还好吗?"

"好...好的,张太太。"她的声音明显还带着鼻音,但努力想显得正常,"晚饭马上就好。"

"不急,您先休息一下。"我推开厨房门,想进去看看她的情况。

当我推开门的那一刹那,眼前的景象让我整个人都愣住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