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7月30日,北京怀柔,93岁老人在洪水中转移时,有年轻战士提出,背着他撤离,却被老人推开,别管我!太倔了,没想到,下一秒,老人一句“你们留着力气救更多人”让人直接泪目了。原来,这是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老人家谢绝了好意,坚挺在暴雨后的山路上走了两公里,休息时,他颤巍巍地给战士们敬礼,年轻的军人,齐刷刷起身回礼。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93岁老兵坚持走路撤离,“我也是个兵,知道你们有多苦多累!”)
当昔日的硝烟散尽,在和平年代的日常中,那份诞生于枪林弹雨的“八一精神”,那种被反复提及的“军民鱼水情”,它的分量究竟还剩几何?现实总会用最不加修饰的方式给出答案。
7月底,罕见的强降雨突袭北京,北部山区转眼间洪水肆虐,考验来得猝不及防。面对灾情,超过六千名官兵和消防指战员闻令而动。他们的身影就是最直接的表态。在这场与洪水的赛跑中,他们让人们看到了某种未曾改变的“底色”。
7月30日,官兵正在怀柔西沟门村转移被困群众。人群中有一个年过九十的老人,战士们想背他,或是用担架抬他,老人却摆了摆手,执意要自己走。老人对着前来救援的年轻战士说出了一句肺腑之言:“别管我,你们留力气救更多人!”
撤离的路泥泞湿滑,老人步履虽缓,腰板却始终挺直,他其实不仅仅是一名普通老人,更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他走路的姿态中透着一股军人特有的那股劲儿。
等终于抵达安置点,大家才发现,老人的脚底磨破了皮。但他心里惦记的却不是自己。看到周围的年轻的战士,他说了几十次“谢谢”,一路向官兵们敬礼、握手。
那些稍作休息的年轻战士,看到这位老前辈,也立刻起身,庄重地回敬军礼。
那一刻,时间的隔阂仿佛消失了。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相隔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在洪水泥泞中通过一个标准的军礼紧紧相连。
老兵的坚韧,源于他对这支队伍的信任;而年轻士兵的崇敬,则来自对这份精神的传承。老人持枪捍卫祖国的领土,年轻的战士在灾难面前守护着民众的安全。这幅画面,比任何宣传片都更生动地诠释了“八一精神”“军民鱼水情”。
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今天抗洪抢险的一线,这支队伍的内核其实从未改变。他们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网络红人,他们的身份只有一个——人民子弟兵。
这份身份的意义,在和平时期或许会被淡忘,但在危难关头,总会第一时间被唤醒。他们用行动证明,自己依然是那座“长城”,一座与人民血肉相连、坚不可摧的“长城”。
当我们讨论“八一精神”时,或许不必总去回望历史的烽烟,那位93岁老兵的坚定步伐,和年轻战士们奋不顾身的担当,共同绘就了一幅更有说服力的画卷。这种跨越代际的传承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抵御一切风浪时,最坚固的那块基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