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海救人的青岛“玉米阿姨”发声

这两天,拉推车去公园的路上,卖玉米的间隙,或者躺在床上酝酿睡意的片刻,刘玉荣总想找到那位从岸上抛下救生圈的神秘人士,好好感谢对方。

被大家广为传颂的故事版本是,7月7日,在青岛海边卖玉米的57岁妇女刘玉荣,下海救起一个因捡手机被浪打入海中的21岁女大学生。上岸后,女生跪谢刘玉荣的救命之恩。刘玉荣最终谢绝了对方的500元酬谢,“救了你,我这一辈子不会感到遗憾。”

事发至今,“玉米阿姨”刘玉荣的名字从青岛市南区西陵峡路东端的李慰农公园传遍胶东半岛,再通过网络传到五湖四海。老家安徽阜阳界首的政府工作人员专程从600多公里外赶来看望她,天南地北的游客跑到她的流动摊位附近“预谋邂逅”,有人扫码付款时故意多给,有人一寻见她就扑上来朝她脸颊亲两口……

跳海救人的青岛“玉米阿姨”发声

7月15日,青岛李慰农公园,刘玉荣在守摊。受访者供图

目击者拍摄的一分多钟视频里,刘玉荣果断入水、朝救生圈钻去,再游向被困女子,将她拽向岸边。诸多人赞叹,“玉米阿姨”的一系列动作流畅丝滑、干净利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后来,她们又被突袭的大浪冲远,在水中挣扎了大概40分钟才上岸。“如果没有那个救生圈,也许结局会不一样。”在刘玉荣看来,是那个从天而降的救生圈护了她们二人周全,抛下它的人同样值得被大家记住。

“喝海水跟吃盐没多大差别”

海水灌进喉咙的滋味,刘玉荣直言“跟吃盐没多大差别”。

救人那天,她喝了不少海水,嗓子和肺都有些难受,上岸后猛灌了许多纯净水和可乐。

刘玉荣儿时的家靠近沙河,加之出身船民家庭,她从小便会游泳,水性一流。十八九岁时还获得过界首市游泳比赛第二名,奖品她记得很清楚,“是一件床单。”

不过,下海游泳,刘玉荣还是第一次。

7月7日正午,正是涨潮的时候,青岛李慰农公园靠海栈道,刘玉荣已在小凳上坐了蛮久,她起身,靠在栏杆上,正放松腰部。东张西望间,她注意到一个女孩踩在台阶边,直愣愣往水里看。

“你干什么?”刘玉荣扯着嗓子问。对方告诉她,手机不小心掉海里了。“掉里面就不要了,你的命重要,比手机重要。万一你掉下去被浪打跑了,回不来,你就没命了。”刘玉荣劝她别下去。

听罢,女子坐了下来。刘玉荣觉得她应该是想通了。但没过多久,岸上传来好几声“救命”,直觉告诉刘玉荣,是刚刚的女孩落水了。来不及多想,刘玉荣赶紧跑到台阶下面,将防晒帽、外套、小包、鞋子悉数脱下。

与此同时,岸上已有反应迅速的热心人抛下园区内的救生圈。刘玉荣一跃而下后,头钻进救生圈里,只见女孩的身体在海里上下起伏,双臂和腿不时扑腾,刘玉荣拽住她时,女孩的脸已深埋在水中,刘玉荣随即将她的身子翻过来露出面部,再朝岸边用力划水,“打120,报警。”她朝岸上的人喊。

跳海救人的青岛“玉米阿姨”发声

7月7日中午,青岛李慰农公园海域,刘玉荣下海救人。现场视频截图

刘玉荣回忆,那天的浪比平日高一些。

眼见快靠岸了,一波白浪袭来,两人离岸边又远了。刘玉荣心里也很慌,她让女子抓紧救生圈,“别抓我,抓着我的话,我俩都上不了岸。”女子照办。刘玉荣继续带着女子朝岸边游去,很快,又打来一波白浪。进进退退间,两人的体力几乎耗尽。

在海里泡了大约40分钟,两人终于靠了岸。女子连说话的劲儿也没有,脸色苍白,全身瘫软,靠着台阶歇气。安抚了几句,刘玉荣穿好鞋,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自己的小摊,跟家里打电话,“我在海边救了个人,衣服全湿了,快过来帮我看着摊,我回家换身衣服。”

“我只是想去救她”

接到母亲电话时,姜莉正在上班。

她边消化“下海救了个人”这一信息,边给丈夫去了个电话,让他赶紧去海边。“妈年龄大了,衣服湿透了,肯定是不舒服的。”

心神不宁的姜莉无法安心工作,也立马赶往现场。换好衣服后,刘玉荣不肯歇息,又来守摊了。姜莉知晓来龙去脉后,看到母亲腿上被礁石划伤的道道血痕,心情很复杂,“你都这个岁数了,这样有没有考虑后果,有没有想过这一家人?我已经没有爸了,你还想让我没妈吗?”心疼母亲之余,姜莉感觉后怕。

跳海救人的青岛“玉米阿姨”发声

刘玉荣的腿被划伤。受访者供图

“我当时没想那么多,我只是想去救她。”刘玉荣告诉女儿。

实际上,青岛李慰农公园这块地,刘玉荣也是刚踩热没多久。今年春节过完没多久,帮儿女带了几年孩子的刘玉荣想要去附近公园摆摊,一来可以和外面的人说说话解闷,二来补贴家用,多少替儿女分担些经济压力。

每天早晨8点过,刘玉荣就拉着简陋的小推车出门了,步行至20分钟外李慰农公园,卖到晚上八九点钟收摊,中午家人给她送饭。流动小摊一开始只卖玉米,每天煮20根左右,4元一根,10元三根,偶尔遇上讲价的游客,刘玉荣也不忍心拒绝。后来她也卖纯净水和崂山可乐,天气再热些,刘玉荣还自制了保温箱,往里装老冰棍。

现今,姜莉和刘玉荣一家9口人租住在李慰农公园附近。5年前,在青岛打工多年的姜莉快生第二个孩子时,母亲从家乡赶来帮忙;同年,姜莉的弟弟确诊重度胰腺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为治病,家里掏空了积蓄,弟弟一家随后也来到青岛。遵医嘱,弟弟不再工作,在家静心养病。

姜莉和弟弟家各生育了2个小孩,热闹之外,吃饭问题等生存压力是无法回避的。

在姜莉眼中,母亲深爱儿女。19年前,刘玉荣的丈夫因一场意外去世,时年38岁的她开始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日子虽紧巴,但她天性开朗,大大咧咧,一副热心肠。她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我和弟弟有时让她说话注意点,不然老是得罪人。”用姜莉的话说,母亲性子直,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对人也没有防备之心。

近些天,姜莉能察觉到母亲的劳累,按时出摊之余,接受表彰、慰问、采访,以及无数热心游客的线下光顾。也有视频直播平台找来,刘玉荣浅试了直播,一些不了解具体情况的网友评论指责姜莉弟弟“啃老”,这让姜莉很难过,好在母亲不识字,不知道网友在说些啥,她也没有将内容念给母亲听。

刘玉荣救人次日清晨,姜莉在母亲换衣服的时候瞧见了她背部和腰部的划伤。刘玉荣怕儿女担心,一直掩着没说。被女儿发现后,她宽慰女儿,“皮外伤。”当着记者面,她也云淡风轻,“早好了,没事儿。”

“钱都是小事,命重要”

“玉米,玉米,香甜可口的玉米。”潮水退去,刘玉荣的流动摊位前顾客不断。

玉米销量大涨,几乎每天都要补货。有人叫她“女英雄”,有人跟她讲,救人一命,功德无量。最大的精力消耗不在和游客聊天,而是和他们“斗智斗勇”,追着塞回多给的钱,或者叫回多扫钱的人。“水卖两块钱,你就给两块,别多给。”刘玉荣强调。

7月14日,一个71岁的女网友从济南赶来,在李慰农公园转悠了一个多小时,才撞见刘玉荣,“你是不是救人的女英雄?”一碰见就又亲又抱,买了10根玉米说要分给朋友吃,还送给刘玉荣帽子、上衣和毛巾,“看你老穿那一件衣服。”

当一些游客提及被救的女子,刘玉荣不愿过多谈起,怕一不小心说错了话,“怕大家责怪她。”

事发当天,被救女子在岸边晒了20分钟太阳,稍作休息后,便来到刘玉荣小摊前跪谢她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她紧握着刘玉荣的手,一再表达感激,有些语无伦次。

跳海救人的青岛“玉米阿姨”发声

7月7日午后,青岛李慰农公园,被救女子上岸后感谢刘玉荣的救命之恩。受访者供图

“给你妈妈打电话了吗?”刘玉荣问。“你妈妈肯定都吓死了,养那么大。”

交谈中,刘玉荣知道她才21岁,是放暑假从河北来旅游的大学生,原本定好下午的车返程。她告诉刘玉荣,因家境困难,将手机看得很重,丢了又得花钱买。

说话的时候,女子嘴角都是盐,刘玉荣赶紧让她多喝些水,再去医院仔细看一看。傍晚时分,已从医院出来的女子提着水果和牛奶再度来到刘玉荣摊前,看到那箱牛奶,她赶紧打开箱子,发现里头有500元,随即退给对方。

“这不是钱的事情。钱都是小事,命重要。”双方拉扯之间,刘玉荣坦言,“救了你,我这一辈子不会感到遗憾,哪怕用我的命换你的命都愿意。”

待潮水退了一些,姜莉和丈夫向公厕保洁阿姨借来夹子,她丈夫将女子心心念念的手机夹了上来,后来还给了这个女子,对方有些惊讶。但姜莉也替对方感到可惜,手机进了太多海水,“感觉也很难修好了。”

跳海救人的青岛“玉米阿姨”发声

7月10日,青岛李慰农公园海边,刘玉荣拿着“青岛市见义勇为模范”证书在事发现场留念。受访者供图

7月10日,青岛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举行见义勇为模范颁奖仪式,宣读了《关于授予刘玉荣“青岛市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的决定》,向刘玉荣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孙辈都知道“外婆”“奶奶”是救人的“英雄”,“你太勇敢了。”

新京报记者 吴淋姝 编辑 杨海 校对 张彦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