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出口稀土的数量暴增,随之而来的则是特朗普访华的猜测愈演愈烈,只不过,另一边的李在明恐怕看不成阅兵。那么,稀土出口数据的变化,是否意味着中方放宽了管制?美韩一系列外交动作,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今年6月份,中国对美国的稀土磁体出口激增到353吨,增长超过660%,比起5月不到50吨的水平,这确实是一种“暴增”。因此 ,有观点认为,这是中美贸易局部回暖的表现。不过,有一点不能忽视,此前由于出口管制,短期内对稀土磁体的出口出现大幅下滑,因此,5月份的数据本就很低,增长的百分值只能说具有参考性。
相比之下,另一个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5年上半年,中国稀土磁体对外出口总量同比仍下降了18.9%,说明管控措施仍在持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这次出口激增并不代表政策大转向,其只是一种在规则框架内有条件的释放,也体现出中国的灵活操作——既回应全球产业链的合理需求,也传递了与美方“打得过,也谈得拢”的信号。
回看来龙去脉,特朗普在4月掀起关税风暴,中方随即启动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全球产业链开始出现大面积波动。尤其是对美国汽车、电力、芯片等领域影响深远。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6月中美宣布达成阶段性贸易协议,双方开始部分“休战”,稀土出口也因此“回暖”。
在此背景下,中美近期互动明显增加。英伟达CEO黄仁勋访华,特朗普“放行”H20芯片出口,王文涛商务部长公开表示,中美经贸合作“有基础、可持续”。这股气氛也蔓延至外交层面。美国财长贝森特考虑访华商讨经贸议题,甚至特朗普也被曝筹备访华。
虽然目前尚未官宣,但已有多家媒体预测特朗普将在10月底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召开前后访华,并与中国领导人会晤。韩国媒体更是直接点名,10月30日至11月1日之间,中美或将有一场领导人峰会,虽然时间仍有变数,但这场会晤恐怕已板上钉钉。
如果这一访问落地,或许将成为中美关系转折的一个标志性节点。毕竟,对于特朗普而言,此时的“访华秀”,既能展示其重启全球影响力的姿态,也能回应国内经济压力下的外交呼声。而中国则可以在新一轮产业链重塑背景下,加强与美国的“有限合作”,有助于稳定出口、维系全球市场的信心。
与此同时,韩国也在积极筹备10月的APEC峰会。作为东道主,韩国总统李在明一方面力邀各方出席,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推行“实用主义外交”理念,但对他而言,这场峰会的前景并不轻松。
从近期情况来看,李在明很可能无法出席9月3日中国举办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韩国方面已表态,由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代为出席的可能性正在讨论中。至于李在明缺席的原因,恐怕并非目前公开的行程冲突,而是“顾及韩美同盟关系”。换句话说,李在明不想因为出席中方活动而影响美韩关系。
这样的判断虽然出于政治考虑,但也暴露出韩国当前外交的尴尬处境。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既想维系对美合作,又不敢得罪中国。在APEC峰会前夕,李在明若出席中方重大纪念活动,可能遭到美方批评。
还有一点,“中美元首会晤”如果提前举行,李在明甚至可能处于边缘化状态,这对一位刚上任不久、急需外交成果证明自己的韩国总统而言,并不是好消息,其外交布局可能被中美直接对话所冲淡。
总之,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几个月,中美韩三方在经贸、外交、安全层面的互动将愈发频密。中国以稀土贸易为切入口,再度掌握主动;美国也通过缓和氛围赢得对华谈判的机会;而韩国则在这场博弈中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
未来局势虽然难以预判,但一个方向已显现——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继续主导全球政经走向,而稀土、芯片、峰会,仅仅是这场大棋局的几个落点,至于结果如何,目前还有待观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