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摊牌,不演了!李在明拒绝出席中国阅兵,外长赵显紧接着就对华开炮,公开宣示“中韩不再是朋友”。 2025 年 8 月,韩国国家安全顾问赵显东的一番话,算是把东亚地缘政治那层窗户纸捅破了。   他接受采访时,毫不含糊地说中国崛起是种挑战,还宣称要和美日联手应对。 让人奇怪的是,就几个月前,新上任的李在明政府还高调说要修复中韩关系,这才多久,怎么就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从背后搞动作变成公开叫板了? 李在明刚当上总统那会儿,确实给北京释放了不少善意,可现在看来,那修复关系的承诺,更像是块遮羞布。 在这块布底下,韩国不少釜底抽薪的动作早就悄悄开始了。 军事上,韩美联合军演的规模和次数一点没减,反而越来越多,黄海上的军事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另一边,之前停了的韩日情报共享协议也重新启动了,首尔和东京在安全方面又绑到了一起。 经济上,去中国化的战略也在同步推进,韩国政府正想法子让半导体这些支柱产业,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这些打着实用外交旗号的实际动作,一步步为最后的战略转向铺好了路。 要是说这些背后的动作还算低调,那 2025 年 7 月的一件事,就让韩国的立场有点藏不住了。 当时北京给首尔递了橄榄枝,邀请李在明总统出席 9・3 阅兵式。 这本来是个缓和关系的好机会,可韩国那边想了又想,最后说日程冲突、讲究外交互惠,把邀请婉拒了。 这理由听着挺像那么回事,但谁都能看出来,首尔其实就是怕美国不高兴。 拒绝一场纪念仪式,在政治上选边站的意义远比事情本身大得多。 这不只是没来参加,更是一次公开的选边,是韩国在象征意义上第一次主动和中国拉开距离。 从象征性地划清界限,到嘴上公开对峙,也就用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那些遮遮掩掩的试探干脆变成了公开喊话。 赵显东在采访里,攻击点选得很准,一边指责中国在南海、黄海的活动是制造麻烦,一边把中国的和平发展直接说成是对国际秩序的挑战。 采访里有句话特别耐人寻味:我们愿意和中方保持良好关系,也希望中国遵守国际法。 这话说得客气,可潜台词却挺傲慢:想搞好关系可以,但得按我们这边的规矩来。 可问题是,韩国这么决绝的战略选择,根基真的牢固吗?恐怕不一定。 首先,这是建立在对中国发展意图的误读上。韩国好像硬是把邻国基于历史和法理的主权声索,还有谋求自身发展的核心国策,当成了对自己的威胁。 其次,是高估了美国长期的可靠性。 最后,韩国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战略价值。首尔或许觉得自己是美日韩铁三角里的关键一环,可说不定,最后只是从下棋的变成了前线的棋子,它的地位和重要性远不如美国在亚太真正的基石 —— 日本。 事后韩国总统府虽然赶紧出来灭火,但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信任一旦有了裂痕,就很难再弥补了。 但谁都明白,中韩关系已经进入了互信下降、摩擦增多的冷和平时期。 韩国当然有权做自己的选择,可代价也得自己承担:失去最大贸易伙伴的战略信任,还在大国博弈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