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军近期公布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齐射4枚“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的画面,一度被解读为战略威慑的强力展示。但在军事技术研究者眼中,这种集中亮相更像是对潜射导弹领域技术短板的被动弥补,作为传统核大国,俄罗斯的海基核威慑支柱已悄然被中国拉开代差。
看到有网友说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具有连续发射潜射洲际导弹的能力,感叹俄罗斯技术的先进,同时也期盼中国战略核潜艇啥时候也拥有连续发射潜射洲际导弹的能力。其实,无需妄自菲薄,中国核潜艇也有连续发射导弹的能力,而且中国的潜射弹道导弹技术水平也超过俄罗斯导弹。
我们官方报道的094核潜艇的三大技术跨越,其中一条就是连续发射巨浪-2导弹的能力。中国发展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要求比俄罗斯高得多。由于地缘劣势,中国只能在低纬度海域发射潜射洲际导弹,需要导弹有极大射程的同时还要求弹体尺寸不能太大。在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领域,俄罗斯的水平还真就不如中国。只是我们中国比较低调,不像俄国人那样满世界吹嘘。
俄罗斯的潜射导弹发展始终未能摆脱“液体时代”的路径依赖。其现役主力R-29RMU2“轻舟”导弹仍采用液体燃料推进系统,虽具备8300公里射程和6~10枚分导弹头的配置,但液体燃料需频繁加注且维护复杂,发射准备时间长达数小时,尽管潜射导弹采用了预存储液体燃料,但综合性能依然照固体潜射导弹差得多,与现代战争的快速反应需求格格不入。
苏联时期曾尝试的固体燃料“台风”导弹因技术不成熟于2000年退役,直到21世纪初启动的“布拉瓦”固体潜射洲际导弹项目,才成为其固体化转型的唯一希望。然而这款导弹的研制堪称坎坷,自1998年项目启动以来历经近40次试射,其中10次明确失败,直至2019年才勉强进入试运行,比中国巨浪-2的时间晚了7年(巨浪-2导弹在2012年通过094型战略核潜艇上的定型试射)。
即便实现了固体燃料化,“布拉瓦”导弹的性能短板仍十分明显。R-30“布拉瓦”潜射导弹是基于“白杨-M”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改进而来的。在实战性能上,“布拉瓦”是一种典型的“丐版”导弹,好在俄罗斯潜艇只是从北冰洋和鄂霍次克海打美国本土,要求不太高,这一点跟中国研制巨浪-2的苛刻要求完全不同。
“布拉瓦”导弹长12.1米,直径2米,发射重量36.8吨,战斗部重1.2吨,可以携带6枚核弹头,单枚10.5万吨TNT当量,具有弹道机动能力的核弹头。最大射程达到8000公里。而中国巨浪-2/3导弹射程达到12000公里,且载荷能力更强。
更关键的是“布拉瓦”导弹存在结构性缺陷:采用简单的圆锥形整流罩,缺乏减阻设计导致水下航行阻力大,出水后易出现姿态失控,很容易发生“布朗运动”,影响打击精度。
“布拉瓦”导弹的壳体使用第三代芳纶纤维,与中国的第四代碳纤维相比强度差距显著。“布拉瓦”导弹搭配的HTPB推进剂比冲仅260秒,低于中国N-15B推进剂的280秒,这直接制约了射程与机动性。在精度上,“布拉瓦”导弹300米的圆概率误差更是远逊于巨浪-2的100米水平。
中国通过巨浪系列潜射导弹的迭代,实现了技术跨越式发展。根据官方正式宣传材料可以确定,巨浪-2导弹的综合性能为世界先进水平,巨浪-3导弹的射程达到世界第一,随后还有巨浪-4导弹。在某一年的“水下发射大型固体运载火箭研制团队”的事迹表彰材料中这样描述我国的潜射导弹:“水下发射大型固体运载火箭研制团队,首型火箭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亮相70周年国庆阅兵方阵;新型火箭完成工程研制,投送距离世界第一;新一代火箭背景预研立项, 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等。”
而俄罗斯的“布拉瓦”导弹虽然固体化,但研制拖延,性能不如巨浪-2,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材料、射程、精度等。目前看,在美国的三叉戟IID5,髪囯的M51,东方大国的巨浪-2/3,俄罗斯的R-30布拉瓦这四种最先进潜射洲际导弹中,R-30“布拉瓦”是四款导弹里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射程最短,投掷载荷最少的,技术含量也是最低的。
这种技术代差根源在于工业体系与战略选择的差异。俄罗斯有67%的微电子元件依赖进口,耐高温合金产能缺口达到40%。“布拉瓦”导弹研制中曾因材料劣质和组件短缺多次失败。俄罗斯试图通过核常模糊策略维持威慑,但潜射导弹的性能作为二次核反击核心的技术短板,已削弱了 “三位一体” 核力量的可靠性。
尽管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技术还不错,但潜射洲际导弹技术明显落后于中国。这一战略制高点,中国凭借材料创新、工程效率与体系化建设确立了领先地位。俄罗斯近期试射的新型制导系统虽试图追赶,但工业基础的短板与技术路线的局限难以突破。随着高超音速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未来十年的海基核威慑竞争将进入新维度,而工业实力的差距注定会让这种技术代差持续扩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